2023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级审计师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
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审计方法:详细审计——抽样审计,审计领域: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建立内部审计理论体系、职业标准、职业团体。(专人、专门理论、工作标准、先进方法、工作范围扩大)
国内:
1985年,国营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扮演双重角色,代表国家利益,对本单位领导负责。
2003年,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2021年,从法律层面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和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
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查尔斯·斯耐尔,世界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出具了第一份审计报告。
1853,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第一个职业团体。
1887,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业务从资产负债表审计演进到财务报表审计,企业内部损益表向社会公开。
国内:
1918,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在北京成立。
1985《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注会的地位和任务做出规定。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1993年10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审计的含义✨
审计的含义: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审计的分类: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3.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表现在组织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来源独立,人员独立。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审计的职能、地位、作用
4.审计的职能、地位、作用✨
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
地位:独立的监督、评价、鉴证者。
作用: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
5.国家审计的职能、地位、作用✨
职能:经济监督(基本职能)
地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运行过程,专职专业行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有力保证。
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权力规范运行,反腐倡廉。
6.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作用✨
职能: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治理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地位:审计委员会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帮助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重要工具之一,审计委员会要定期审查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监督内部审计人员。
作用:促进组织合法经营运行,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
7.社会审计的职能、地位、作用✨
职能:增进某一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被鉴证信息的信赖程度。
地位:注册会计师是经济主体,不具备执法手段。社会审计是法定的、依托市场的经济监督。
作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
8.审计分类
✨✨主体: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内容:
财政财务审计。财政审计(国家审计机关,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财务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合法合规审计(财经法纪审计)。
绩效审计/效益审计。
✨✨范围:全部审计≠详细审计,局部审计≠抽查。
✨✨时间:
实施审计的时间: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实施审计的周期: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
审计是否为初次实施:初次审计,再次审计(历次审计)。
✨✨地点:就地审计,报送审计。
✨✨项目来源:授权审计(双方当事人都是审计机关,存在上下级业务领导关系,不能越权,必须是法律允许授权事项),委托审计(审计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审计机关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或社会审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