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会跟子女一起住养老吗?听听过来人说的真心话
每个人都想自己能够找到真爱,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雨。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美好的愿望也只能停留在想想里,残酷的现实总是一次次的击碎人们的心愿。
不知道从何时起,现在的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难以维系。人们在面对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时,往往选择了放弃和离婚。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二婚者出现。
二婚者在重新寻找爱情时,会不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呢?
他们会不会因为前一段失败的婚姻而对爱情失去信心和勇气呢?
他们会不会因为自身或对方的孩子而产生更多的矛盾和隔阂呢?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真实的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二婚中的问题,并最终找到自己的幸福。
二婚不是为了找个父母给孩子,而是为了找个伴侣给自己。
红姐是一个单亲妈妈,她跟前夫离婚后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生活。她工作很努力,也很照顾女儿,但她觉得自己还是缺少了一个爱人的陪伴。
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也是单亲爸爸的男人,他叫明哥,他跟前妻离婚后带着一个六岁的儿子生活。他们聊得很投缘,也有共同的经历和话题,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红姐和明哥都想把自己孩子介绍给对方认识,希望他们能够相处得好。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孩子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红姐的女儿觉得明哥会抢走她妈妈的时间和爱,明哥的儿子觉得红姐会对他不好,只疼自己女儿。
他们试图用各种方法来缓解孩子之间的矛盾,比如带他们一起出去玩,给他们买礼物,给他们讲道理。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孩子之间还是经常吵架打闹。
红姐和明哥都很苦恼,他们觉得自己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甚至有时候会因为孩子而争吵起来。
后来,红姐说服了自己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她女儿其实很害怕失去母亲,在她看来母亲就是她唯一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所以当母亲有了新男友时,她就会感到不安全和被排斥。心理医生建议红姐多跟女儿沟通和表达爱意,并且让女儿慢慢接触明哥,并且给她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环境。
明哥也跟着红姐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也有点过分溺爱自己儿子,在他看来儿子就是他唯一可以传承血脉和延续家族的人。所以当他有了新女友时,他就会担心女友会对自己儿子不好或者偏袒自己女儿。心理医生建议明哥多跟儿子沟通和表达爱意,并且让儿子慢慢接触红姐,并且给他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环境。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心理医生和两个大人的帮助下,两个孩子渐渐放下了戒备和敌意,在一起玩耍时也变得开心起来。红姐和明哥也感到了轻松和幸福。
红姐说,在二婚中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爱她、支持她、陪伴她、尊重她、包容她、信任她、鼓励她、欣赏她、珍惜她、保护她、照顾她、关心她、体贴她、温柔对待她、忠诚于她、快乐与她共享、悲伤与她分担、平淡与她相守、风雨与她同行……
人老了在儿女面前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看着儿女的脸色说话,不知道自己那句话那个行为就会让他们不开心。
与子女住在一起,即使老人做到让子女满意,也会有被嫌弃的时候,老人真心的感觉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时,真不如自己过。
不再给儿女家做勤快能干的带薪免费保姆。
以前总会听到过来人说,老了一定不要主动跟儿女们一起住,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处理不好,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甚至还会影响小夫妻的关系。
秦姨一开始不相信,她觉得自己女儿很孝顺,又是独生女,自己的东西都是她的,怎么可能会对自己不好呢?
当秦姨跟女儿住了几年后,才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就是女儿家带薪免费保姆,还得不到他们的体谅和关心。
女儿和女婿工作比较忙,秦姨体谅他们,包揽所有的家务,还要负责接接送孩子上学。
这些家务活对于能干的秦姨不算什么,最让她头疼是孩子的学琴,因为每次老师都让家长录老师讲课视频,然后回家按照视频练习,再录制视频给老师发过去检查。
秦姨对这个智能手机使用不太懂,总是录的老师教学视频不全,有时候还没有录上,女儿就会怪秦姨不上心,自己平时用手机看视频玩的好着呢。
秦姨想着自己每天做饭收拾家务接送孩子就已经很累了,女儿还不知道感恩,还这样说自己,内心觉得很委屈,看着老姐妹们的生活,再看看自己的日子,她决定自己回老家自己过。
女儿女婿不同意,秦姨没有搭理他们,自己回了老家。把房子重新收拾了,跟以前的老姐妹一起聚聚,去广场打打拳,散散步,回家了看看书,听听音乐,追一追电视剧,日子过得也很开心快乐,再也不想去女儿家做带薪保姆了。
千万不要把自己所有钱都给子女,要多留一些养老钱,回自己的家,不必看谁的脸过日子
张叔和二婚老伴在县城里工作,退休金不多也足够花销的,独生子在市里工作成家,日子过的比较紧吧,要还房贷和车贷,还有一个孩子要抚养。
张叔老家的房子要拆迁,因为只有老伴的户口,所以分的也不多,他们不想回去住了,就都折合了钱一次性的给了十几万。
张叔想着儿子过日子紧张,要不把儿子的房贷还了,老伴不同意,她说,我们现在可以帮着他每月还些,这样也可以帮儿子减轻压力,不能一次性都给了他。
张叔两口子月月会给儿子转2000块,儿子儿媳很高兴。就这样等到张叔的老伴去世了,张叔不会做饭,也不会怎么收拾屋子,儿子就把他接到市里一起住。
刚开始的几个月还可以,后来,儿媳的脸色越来越冷了,有天,张叔听到儿子和儿媳在房间里小声吵架,儿媳说,你爸那点退休金还不够他自己买药的呢?什么也帮不了咱们,真是拖累人,要不让你爸把县里的房子卖了,给咱们把房贷结了,咱们的日子也好过些。
张叔越听越觉得老伴有远见,让自己留下了些钱,虽然自己退休金少,一个人过日子还是够的,若回县里遇见合心的再找一个跟自己搭伴过日子也很好,不必在这里受气。
张叔说,现在自己过日子2年了,没有遇见合心的,一个人也挺安逸自在的,我再也不会给他们钱了,以后真的动不了就去养老院。
梅姐说,即使在儿女家把自己活成“隐形人”也会被嫌弃,寻找自己的幸福,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
梅姐老伴在的时候,她就是个话痨子,特别爱说话,热心肠。可自从跟儿子住一起,生活无忧,吃穿用度都不用管,可心情却没有以前开心了,总是觉得儿子家的空气太郁闷了。
儿子对梅姐挺好的,就是儿媳很强势,在家里说一不二,梅姐帮忙带孩子,做家务,从来没有说句感谢的话,还总说别人家的婆婆怎么做怎么做,嫌弃梅姐给的少,做的少。
有时候梅姐觉得天天大鱼大肉的,就会做些清新小蔬菜什么的,儿媳就会拿孩子长身体为由说梅姐,梅姐申辩几句,就会没有好脸色,总之梅姐在这个家没有话语权。
后来,梅姐也算想明白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忍了两年,确实儿媳说的难听话少了,可梅姐却担心自己一直这样隐忍着,身体会不会出现毛病。
没事梅姐就去公园散步跳舞,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老头,相处了几个月,他们走到了一起。梅姐说,虽然不知道这样能走多远,但她喜欢现在的生活,自己可以开心快乐的说笑,不必再压抑着,她再也不想跟儿子一起住了。
结语:
那种“养儿防老”的思想真的过时了,如果老人自己能够生活自理,最好还是在自己家里过自己的日子,现在“三岁一代沟”,两代人有诸多的不同点,思想,生活,习惯,饮食,交流,观念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别。
生活琐碎又繁杂,在子女家即使过得小心翼翼,帮了他们也不见得会有感恩;想尽自己最后的余热也不见得会有笑脸。与其跟子女在一起住会产生矛盾,争吵,最后再不欢而散,不如少为儿女们操心,自己过。
儿女们有时间回来看看你,“远香近仇”的距离也挺好,何必在不多的余生里给自己找别扭呢?
老人们一定要记得不要再做儿女家的免费带薪保姆,给自己多留些养老钱,不必在儿女家做个“隐形人”,没个话语权,多憋屈,回自己家过自己的快乐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