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sense
不久前,我在鹤岗租了房子,开始了混吃等死的生活。似乎有人说过“应该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样一句话,仔细回想起来,17岁的某一天开始,我就已经在这样做了。
即便可能性很小,明天因为车祸,抢劫,陨石撞击而死的话,今天就是最后一天。
然而我死了也不会有人因此哭泣,不会有人在意;反过来,这个世界上的谁死掉,都与我无关。于是就会想着,明天能以某种被动的方式死掉就好了呢……这种话似乎在癌症患者听来更像是在炫耀自己的生命,但说实话,能在一个已知的期限里等待死亡的话,我的日子会好过的多。
所谓心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些善于欺骗的家伙肯定理解不能吧。就好比某人扇了你一巴掌,那些人不会说让你扇回去,只会重复:乐观,忍耐,努力之类空洞的词语。没有人会质疑,没有人有“为什么我一定要被打”的想法,这种毫无道理的事情刻在了DNA里,成为了无法去质疑的“道理”。
中考的时候,重点的名额只有三个。那三个人,父母不是商人就是体制内的家伙……
那个时候,那些人在思考自己的未来的时候,我思考的是拳皇角色的连段和这周更新的火影……和是否努力无关,我这种人,没有未来,甚至连思考未来的权利也在出生时被剥夺了。
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在出生的一瞬间就确立了。想要逃离这种连锁,除非从人类社会中脱出。
没有希望,希望什么的,从最开始就不曾存在。全部都是骗人的,高考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九年义务教育中领悟到的,只有人性的滑稽和丑恶,令人作呕。
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吧,小学的社会……思想品德的课本上写着“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质疑了课本的内容,为什么是“扮演”,为什么要用“扮演”这个词。这样不就好像,我们只是登台表演的小丑一样了吗。
实际上就是小丑。每个人眼中的他人都只是戴着面具的小丑,这么明显的事情摆在这里,每个人却都又渴望别人理解真正的自己。
真是滑稽又恶心。
有的时候会觉得,当一个人对未知的事物失去新鲜感的时候,才真正死去。就算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眼中都是陌生的风景,只要想到几个月后就能闭着眼睛在这一带行走,就会觉得没有必要抱着那种迟早会消失的新鲜感。
习惯这种思考方式后,对于未知就总能用理性和已知的各种模型来对待。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体验过的事,没有见过的人……因为一切都逃不出构建好的模型,也就失去了去探索的激情。
“下一秒死掉就好了。”一天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这样想着……其实还挺有趣的,预测自己的各种离奇死法。
话说回来,就算在上海买了房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像读大学的时候,总有人会误解:“我是这个城市的人。” 其实不是,我们只是呆在那里而已,只是有被榨取的价值而已。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话其实没什么道理,毕竟吃到葡萄的人,就算真的是酸的为了炫耀也会说成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