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细胞膜
先来点初中知识
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膜厚7~8nm,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性质和功能:一定的流动性维持细胞内相对稳定的环境信息传递(靶细胞)
目前社会普遍接受的细胞膜形态(物理)模型:
流动(液态)镶嵌模型
下面我们进入高中内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
1.不需要能量的运输方式(顺浓度梯度)
①单纯扩散(自由扩散火简单扩散):
a、相似相溶:一般单纯扩散的都是脂溶性物质,比如类固醇、尿素、乙醚、乙醇。同时,CO2,O2、氨气这种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
b、水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运输,但主要通过协助扩散
②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a、要利用转运蛋白(就是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b、离子型通道出现选择性、门控性,载体型出现饱和性,竞争抑制现象
(这个还是挺重要的)
2、需要能量的运输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
①、主动运输
a、只能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并且消耗ATP
b、原发性:直接耗用ATP,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钠钾泵
继发性:间接使用ATP(与原发性相偶联),比如高中课本里的钠离子浓度梯度主动运输葡萄糖分子(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
②胞吞胞吐
利用细胞膜流动性运输,消耗能量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好理解,因为你学过了
时候到了,正文开始
二、动作电位
Ek=RT/ZF*ln 钾离子膜外浓度/钾离子膜内浓度(K的例子)
二、动作电位
这个地方本来应该先讲神经系统再说的,不过考虑到大家都学过
我也就直接讲了。不过下一节课我会讲神经系统的,没学好的和
需要巩固的小伙伴可以期待了
不会吧不会吧,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们把神经系统忘完了?
1、细胞膜的跨膜电变化
膜电位:膜内浓度和膜外浓度的差
极化:细胞在静息时膜外侧带正电,内侧带负电的状态叫极化状态
这种状态加大就是超级化,反之是去极化
超射:反极化的电位幅度称为超射,细胞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时的状态称反极化。是指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除去去极化的一段,及从0到动作电位峰值的一段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快速的离子跨膜现象,由此引起快速改变的膜电位
2、钠离子通道
备用(停),失活(关),激活(开)
3、Hodgkin循环动作电位后期
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位
①动作电位传导
1.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
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和邻近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动作电位的传导是沿着细胞膜不断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因而也称作动作电位的扩播。这是它的幅度和形状在长距离传导中保持不变的原因。
有髓神经的局部电流是在郎飞结之间发生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动作电位的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
2.影响动作电位传导的因素:
电紧张电位的扩播范围和扩播速度(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都会直接影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胞浆电阻的变化是影响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与钠离子通道活性有关
②局部电位
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谢谢大家,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