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2.6六腑

2023-02-20 10:17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六腑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来学习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六腑是指的胆、小肠、胃,大肠和膀胱以及三焦。

它的主要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由于六腑的这种以传化饮食物为主要的生理特点,所以有实而不能满,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说法。所以如果六腑不通,不降,或者是通降太过,都是属于病变状态。

下面我们来学习,胆、小、胃、大、膀以及三焦,他们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首先是胆。胆,它具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作用,它主要主决断,它受到肝的疏泄功能的调控;

小肠,它具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作用。化物是消化物。受盛化物,是指小肠接收胃传导下来的消化物食糜,同时将食糜中有营养的“清”吸收,把“浊”降到大肠,这就是“泌别清浊”的功能。

胃,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作用。它主要的运动趋势就是降。这个降,就把食糜传向小肠,再由小肠传到大肠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这都是胃气主降的功能体现。

大肠,具有传导糟粕和燥化津液的作用。燥化津液,是把由小肠传导来的浊中的水分提取出来,使大便变得干燥。然后把糟粕的大便排出体外,这是大肠的功能。

膀胱,具有贮存尿液和排泄尿液的作用。这个贮存尿液,排泄尿液,他都是隶属于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的功能。

所以,六腑的功能与五脏关系非常密切。

其中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其实是隶属于脾升和胃降的。

胆的贮藏和排泄胆汁过程隶属于肝的疏泄功能。

而膀胱的尿和排尿的功能,是属于肾阳的温煦的功能。

五腑的病理变化是怎样的呢?

比如,

当胃出现病变的时候,它的受纳腐熟障碍,胃失和降,就会表现出纳少、胃胀、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等胃气上逆的表现。

小肠,如果不能够受盛化物,就会因为气机失常,和泌别清浊失常,而出现腹胀、肠鸣、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

大肠,如果传导糟粕、燥化津液的功能失常,就会因为燥化太过,把水分吸收了太多,而引起便秘。或水分吸收的太少,引起的腹泻,或者腹痛腹胀的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肠的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以及大肠的传导糟粕、燥化津液,实际上就是脾升胃降具体表现。

 

胆的贮藏和排泄胆汁的作用以及主决断的作用出现异常,就会因为胆汁上犯,而出现口苦黄疸;或因为不能够主决断,而表现胆怯易惊。

膀胱的贮尿排尿的功能出现异常,就会表现出小便的异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闭的症状表现。

就是我们讲到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五腑。

另外,中医还有三焦这个腑,它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它为六腑之一。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部分,包括心肺和头面,它的主要功能是上焦如雾;

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它主要是指的脾胃消化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中焦如沤;

下焦,是指胃以下部位,大小肠,以及肝、肾、膀胱等等。下焦的主要功能是下焦如渎,它主要有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也就是上中下三焦,其实与五脏五腑密切相关。它是通行元气和疏通水道的一个通道,三焦这个腑,到底有还是没有?后世的争论非常多。我们不做重点阐述。

以上是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我们已经给同学们介绍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脏六腑,是中医研究的对象。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接下来我们将跟同学们学习五脏六腑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我们下节课再见。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从零开始学中医:2.6六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