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低欲望社会,谁的锅》
这个问题,太大太大太大,大到写十万字也说不完,大到不属于一个主观个体能完全客观剖析的。 一家之言,一时之吐。 首先,框定话题范围,这里的低欲望社会不单单是指生育欲望,求偶欲望,也包括离婚率,恋爱稳定度,婚后幸福指数等宽泛的话题,甚至也不是讲欲望这个可定量概念,而是指现象这种笼统的概念。 然后讲问题是否属实,低欲望社会,官媒新闻有或真实或吸睛的数据,我们身边也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例子。 第三,开始分析。 其实,从学院性角度分析,低欲望社会是指一个物种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正常的自保性群体行为,不仅仅是因为环境变坏会导致哦,比如生活压力大,成本高,时局动荡等,在生活环境太过优渥时,也会发生,例如屋大维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人们衣食无忧,天天沉溺享乐,也会导致取悦自我的属性大大增加,而宏观表现为人口大幅减少,为此,屋大维是好话说尽,政令频出,甚至是昏招损招,也并无卵用,详情请自行了解。 那么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环境太好,还是环境太差呢,很多人肯定会第一时抢答,那还用问,必然是太差。 但我感觉是二者皆有,且太差为主。本文篇幅有限,只讲太差。 太差也有很多方面,很多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有政治不正确等极其敏感的话题。 如98年时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出的笼中虎—房地产商业化,借三代人之积蓄,强拉内需; 如曾经的“人多力量大”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相继实施,而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异型; 如“三步走战略”与客观存在的地形投资成本回报比例而引起的暂时的、时代性的贫富差距问题; 如互联网新起与蔓延,导致的不再坐井观天,而是一眼看到人外人外人外人的羡慕嫉妒恨,以前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聊以自慰,现在成了“比下是有余,但比上太太太不足”,恐难自释; 如社交软件的兴起,导致接触异性不仅是信手拈来,而且是充满糖衣滤镜,“不行就换一个,不就一条说说的事”; 如交通的便捷,与上类似,以前在同村同乡的矮子里挑将军,现在坐拥整个地球村,起码国内,一张机票,一脚油门,可选性海了去了; 如最常说的,以996为代表的生活压力问题,每天三点一线,不进则退,哪有私人空间; 如女权主义觉醒时的一部分过度觉醒; 如独生子女习惯独来独往,不擅长与人群居,只擅长表达自我,又恰好不擅长缓解矛盾; 如生活条件整体变好,不再需要双亲合力养活家庭,失去经济上的强制捆绑,谁离了谁都饿不死; ……… 不胜枚举,十分复杂,他们犬牙交错,又互为煽火之风,助焰之薪,这么多原因一起来,不出问题才怪。 到这,其实才算到本文真正想讲的话题,上述原因固然是原因,但本人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可称“罪魁祸首”之一,便是资本控制下的影视剧。 古戏中清一色的美女,全不顾历史真相与细节… 都市剧中清一色的总裁爱上灰姑娘,一个个看爽了,也看傻了… 小二十年的潜移默化中,给人三大错觉,一是颜值即正义,即首关,即锁钥,二是颜值好的人挺多,一抓一大把,等一等总会遇到。 人这玩意儿,是经不起比的,颜值,家世,财力,身高,健康,身材,声音,才华,人品,幽默感……总有一条能成为被pass的理由; 情这玩意儿,又是经不起耗的,一旦有裂缝就会无限扩大,什么积少成多,秋后算账,东窗事发,指桑骂槐……总有一条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 结了婚的,一半离了, 没离的,一半分居了, 没分居的,一半在演戏… 没结婚的,一半不打算结了, 还打算结的,一半在做梦, 没做梦的,正在被一次次拒绝着… 总之,差距太大等于白日做梦或昙花一现,旗鼓相当等于互相嫌弃与迟早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