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凭什么不能申报“白酒院士”?

一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是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根据我国两院院士增选办法,前期先由各个单位进行推荐,进入候选人名单。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推荐名单,引发网友关注。
面对质疑,贵州省科协给出了回应,王莉符合申报资格条件,此次推选符合院士增补的相关流程。那么茅台候选院士是否像省科协说的那样,真的有资格进入名单?
一、“白酒院士”的底气何在?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开信息,发明人是王莉的有效发明专利超过50件,主要分布在以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功能微生物代谢机制为三大核心的相关技术,另有基于仪器分析的质量控制相关技术。
王莉所在的企业茅台名下也拥有90余件有效发明专利,这在中国酒企中是非常罕见的。江苏洋河、宜宾五粮液、杏花村汾酒,尽管这些知名酒企在技术传承、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各有所长,但直接比较代表技术创新水准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茅台显然更胜一筹。
专利申请量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企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但至少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家企业的科研活跃度。贵州茅台及字号含有“茅台”字样的所有关联主体名下,一共申请过523件专利,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名下申请217件专利。这样一家注重研发的企业的总工程师是否有资格进入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呢?

二、“误解”为什么这么深?
说起“白酒院士”的梗,还得从“烟草院士”说起。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谢剑平的当选引发争议。
支持者认为,谢剑平的“降焦减害”研究对控烟作用很大,其研究成果被认可,并已经推广,烟草税收对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当理性看待其贡献。反对者则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低焦油卷烟的健康风险并没有降低。最终,修订后的《中国工程院专业划分标准》删除了“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意即,将不再增选新的“烟草院士”,算是对此有个了结。
当时,就有人笑称,别再评出什么“白酒院士”来。没想到,十年之后,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推荐名单,白酒院士预言成真。
入选两院院士是一份崇高的荣誉,在大多数人眼中,有限名额的院士名单应该属于那些在利国利民的科技领域上得到激励与扶持的科技工作者。从这个纬度上来说,白酒院士的出现也不是很合适,不过这份名单还在公示期,后续是否真的进入院士名单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企业的核心科研人员由于企业所在的领域不能进入院士名单,那同样是纳税人、甚至是纳税大户的企业的科研贡献由谁来肯定呢?
三、企业科研成果谁来认定?
其实,企业的科研成果一直以来都有一套很完整的认定和奖励体系。具有科研能力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可以申报的项目和可以获取的政策及资金扶持。比如:
初创期企业:
适合初创企业的项目,有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人才奖励、雏鹰企业认定、科技金融资助、双软认定、中小企业融资贴息、重点创新产品、技术创新研发等。
成长期企业:
这一阶段的企业可以关注:高企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省市人才计划、科技服务发展专项资金、创新型产品、瞪羚企业认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培育等。
成熟期企业:
这一时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积累、团队优势等承担一些国家级科技计划课题或选择申报国家级专项资金或科学技术奖。另外也可以选择申请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
每年的项目申报由科技部、工信局等部门组织,各地的具体政策、覆盖行业和申报条件又略有不同,由于缺乏及时的申报信息同步渠道和辅导申报的机构,很多科创型企业都与这些政策失之交臂,甚至倒在了创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