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汇总已上市9款双抗/融合蛋白产品,浅析快速获批的差异化优势

2022-08-30 17:17 作者:Biotech前瞻  | 我要投稿

以下图片来自于尚未完结的自制幻灯,来自于标注图片中的参考文献。只做知识分享,不做商业化用途。

——精准肿瘤治疗时代下的痛点——

以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深刻改变了人类治疗肿瘤的策略,由既往的针对肿瘤细胞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到解除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的通路,更好的发挥免疫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将肿瘤治疗带入免疫治疗时代。

图片


但随着精准肿瘤时代下,愈来愈多的靶点的发现,单靶点抗体的效果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的治疗环境。

图片


高度异质性的肝癌,对于化疗不敏感,靶向药物,也仅有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几款靶向药物问世,且对肝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的提升有限。免疫治疗的问世,深刻改变了肝癌的治疗现状。T+A 的Imbrave150研究的成功,取代了索拉非尼的晚期肝癌一线的地位,免疫联合靶向,从此成为肝癌的探索方向。但LEAP002及COSMIC-312两项研究的失利,意味着后来者,开展肝癌大III期的研究,都处于十分谨慎的状态。上图的幻灯中,罗列了两家Biotech企业,最新开展的肝癌的I/II期探索研究,都是三个靶点、三款单抗药物联合方案,如果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可以,一旦进行到大III期,还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三款单抗必然要进行两两组合,以确定哪一种组合才是最有效的搭配,成本极具升高。且这种聚焦于更多靶点联用的多个抗体联合方案,是临床研究进步的最佳策略吗?

图片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sAb)通过对传统的单抗药物进行改造与修饰,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抗原,有望通过协同信号抑制作用、加速肿瘤细胞降解、增强免疫应答调节等方式,提高肿瘤靶向特异性,发挥更好的抗肿瘤疗效,可有效解决临床试验设计的困境。

——已上市双特异性抗体汇总——

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机制的夯实,双特异性抗体已经从1960年的概念,到了产品陆续上市的阶段。截止到2022年8月,全球已经有9款双抗/融合蛋白上市,这里做一个解释,因为Kimmtrak(tebentafusp-tebn,IMCgp100)属于T细胞受体(TCR)疗法,双功能融合蛋白,严格意义上不是双抗,所以,也有统计双抗上市的产品为8款。

图片

双特异性抗体,相较于单靶点单抗,有很多双抗都是依托于I/II期研究快速审批上市。

图片
图片


以三类以肿瘤为适应症的双抗为例:

  • 靶向T细胞和肿瘤(代表产品:CD3/EpCAM双抗,卡妥索单抗)

  • 肿瘤双靶向(代表产品:EGFR/c-Met双抗,埃万妥单抗)

  • 双免疫双抗(代表产品: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


都聚焦了临床尚未满足的患者需求,基于伦理,监管机构给与了快速审批附条件上市,以满足患者最大的临床治疗的需求。新时代,比拼的终归还是产品的硬核实力。期待有更多产品的上市,满足更多难治性患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汇总已上市9款双抗/融合蛋白产品,浅析快速获批的差异化优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