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选集(上卷)注释(2)

〔294〕这封信指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的反动方针,作了义正词严的批判,同时申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准备重新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第192页 〔295〕中国共产党为了以实际行动促成全国抗日的实现,由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日东渡黄河抗日,遭到了蒋介石、阎锡山的武力阻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鉴于国难当前,应以实现全国抗战为根本,不愿和阻拦我抗日去路的国民党部队进行战斗,五月五日发表回师通电,将抗日东征军撤回黄河西岸。——第192、248页 〔296〕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爱国示威游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游行的学生遭到国民党政府镇压。次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十六日,学生和市民一万余人,再度举行示威游行。这次爱国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形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第192、247页 〔297〕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宁夏环县山城堡,红军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一部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全部和二三四旅两个团,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战。——第192页 〔298〕潘汉年,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六年任我党代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同年秘密叛变,成为国民党潜藏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奸细。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在上海、香港等地我党情报、统战部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副市长。一九五五年他的反革命面目被揭露。——第192、238页 〔299〕王以哲(一八九六——一九三七),东北军爱国将领。西安事变时任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由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东北军内部在如何营救张的问题上发生分歧。部分少壮派军官主张用武力解决,王以哲等主张和平解决。在反动势力的挑动下,一九三七年二月二日王以哲被少壮派刺杀。——第193页 〔300〕这个报告,指毛泽东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所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本文内所说毛泽东在五月代表会上作的报告,也是指这篇文章。——第193页 〔301〕这篇文章指《我们对修改国民大会法规的意见》一文。载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1卷第2期。——第194页 〔302〕王世杰,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第194页 〔303〕林伯渠,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期间曾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第195、253页 〔304〕一九三七年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在西安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谈判,重申了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五项要求是:(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材,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四项保证是:(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改编为一个军四个师,每师一万五千人),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在谈判中周恩来还提出恢复张学良的自由、复职授权等问题。因国民党的阻挠,谈判无结果,最后只达成了在西安设中共办事处的协议。 三月下旬周恩来到杭州同蒋介石谈判,就我党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蒋介石则要求拟定民族统一战线纲领和确认他的领袖地位。双方商定谈判继续进行。 六月周恩来到庐山同蒋介石、宋子文谈判。在红军改编后的总指挥部、军队和边区的人事任命等问题上,双方争论很久未得解决。 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十七日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同蒋介石、邵力子、张冲在庐山继续谈判。国民党承认陕甘宁边区,同意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八一三”以后,蒋介石被迫在九月二十二日公布上述宣言并同意八路军设立总部。——第195页 〔305〕顾祝同(一八九二——),一九三七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兼西安行营主任。皖南事变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195、201页 〔306〕一九三七年九十月间,八路军的三个师先后开抵山西抗日前线。九月二十五日,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板垣师团一部约三千人。这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第195页 〔307〕这个协定,指一九三七年八月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第197页 〔308〕徐向前(一九○二——),一九三九年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任第一纵队司令、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第198页 〔309〕鹿钟麟(一八八六———一九六六),当时任国民党政府河北省主席,在蒋介石的指令下曾和八路军进行摩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张荫梧,当时任国民党河北省民军总指挥,不断制造摩擦,进攻八路军,一九三九年六月率部袭击河北深县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惨杀八路军干部和战士四百余人。——第198页 〔310〕朱怀冰,当时是国民党军第九十九军军长。一九四○年二三月间,蒋介石指令其纠合庞炳勋、张荫梧、侯如墉等部,三路进攻太行区域的八路军,被八路军彻底击败。 石友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军团总司令,在河北省南部联合日军进攻八路军,摧残抗日民主政权,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第200页 〔311〕高树勋(一八九八——一九七二),当时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曾奉蒋介石命令在河北一带同八路军摩擦。一九四五年十月三十日率领一个军和一个纵队在邯郸内战前线起义。一九四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第200页 〔312〕汤恩伯(一八九八——一九五九),当时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党军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驻守河南,积极推行反共反人民政策。——第200页 〔313〕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二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奉蒋介石的密令,派兵包围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嘉义镇的通讯处,惨杀新四军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六人,这就是平江惨案。——第200页 〔314〕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一、十二两日,河南确山、信阳、泌阳等县的国民党反动武装一千八百余人,围攻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惨杀新四军伤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及群众共二百余人,这就是竹沟惨案。——第200页 〔315〕一九三九年十二月,阎锡山在蒋介石的指使下集中六个军的兵力,向驻在山西西部的新军进攻。这次进攻被新军的反击所粉碎。同时,阎军又在山西东南部进攻新军,摧残阳城、晋城、长治、沁水等地抗日民主政府和人民团体,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第200页 〔316〕这次谈判是指一九四○年六月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的谈判。——第200页 〔317〕参看《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谮,进谗言,说人的坏话;畀,给予;北,指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第201页 〔318〕“皓电”是蒋介石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在一九四○年十月十九日(皓)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领导人的电报。“皓电”对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大肆污蔑,强迫命令黄河以南的抗日部队限期撤到黄河以北。为了顾全大局,中共中央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名义,在十一月九日(佳)电复何、白,除据实驳斥“皓电”的造谣以外,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第201页 〔319〕一九四○年七月十六日国民党提出所谓“中央提示案”,主要内容是:取消陕甘宁边区,代以陕北行政区公署,归陕西省政府领导;缩编八路军、新四军,并限制其防地。十月十九日蒋介石以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在“皓电”中将所谓“中央提示案”以最后决定的形式向我党提出。——第201页 〔320〕两个军,指国民党军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所属苏鲁皖游击总队总指挥李明扬的部队和李守维的八十九军。——第201页 〔321〕陈毅,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六年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第201页 〔322〕日苏协定,指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苏日双方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一九四五年四月五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废除这一条约。——第202页 〔323〕新疆问题,指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三年间,新疆独裁统治者盛世才为了投靠蒋介石,抛弃革命伪装,大肆逮捕和杀害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反革命事件。——第202页 〔324〕张群,从一九四○年起任国民党军成都行辕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第202、266页 〔325〕董必武,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之一。——第202页 〔326〕邓颖超(一九○四——),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之一。——第202页 〔327〕张治中(一八九○——一九六九),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等职。一九四五年任国民党军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国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一九四六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军事三人小组。一九四九年任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北平进行谈判,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为国民党政府拒绝后,张留住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第203、257、319页 〔328〕一九四四年春,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先后在重庆、成部、昆明、桂林、西安等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利用报刊和集会讨论宪政,抨击国民党的法西斯专政,要求民主自由,主张开放政权,实行宪政,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第204页 〔329〕赫尔利,美国共和党政客。一九L四四年九月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身份来华,十一月间曾到延安同我党商讨和国民党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同年底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因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政策,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离职。——第205、254页 〔330〕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和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周恩来两次山延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第205页 〔331〕民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简称。一九四一年成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一九四四年改今名。成员主要是文教界知识分子。一九四七年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团体。一九四八年一月在香港重建组织。同年五月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一九四九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民主党派之一。——第205、259、275、283页 〔332〕国民党政府曾决定在一九三六年召开“国民大会”。一九三六年五月五日颁布了“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并规定自七月起选举国大代表,十一月十二日开会。但这次大会没有开成。——第206、228、243页 〔333〕斯科比,英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驻希腊盟军司令。一九四四年十月,德军在欧陆败退,斯科比率领英军,带着流亡在伦敦的希腊反动政府进入希腊,指使并协助希腊反动政府向长期英勇抵抗德军的希腊人民解放军进攻,屠杀希腊爱国人民。——第206页 〔334〕陈赞贤(一八九四——一九二七),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一月被选为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和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同年三月六日在赣州被蒋介石反动派杀害。——第209页 〔335〕瓦窑堡会议,指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二十五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主要危险的关门主义,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第210页 〔33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上海工人在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二日,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一日两次举行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建立了上海市民代表政府。——第212页 〔337〕这是针对王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九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报告中的错误观点的批评。——第214页 〔338〕七个统一,是王明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总结中提出的主张。——第219页 〔339〕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日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政治部宣布解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进步的群众组织青年救国会、蚁社。——第219页 〔340〕孙中山在所著《建国大纲》中,把建设民国的程序划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按孙中山的设想,训政时期需由政府选派考试合格人员,协助各县筹备自治,即进行县政建设和训练民众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始能实行县自治。一省全数县已实行自治时,始可结束训政,实行宪政。全国过半数省份开始实行宪政时,才能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长期以训政为名,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实行法西斯统治。——第222、227、265页 〔341〕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蒋介石给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中称:“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御自行动”。——第223页 〔342〕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本政府向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中、苏、美、英发出照会,接洽投降。八月十二日,中国、苏联、英国政府同意美国提出的以美国太平洋陆军部队统帅麦克阿瑟为同盟国占领日本的最高统帅,中国、苏联、英国都派遣高级将领参加盟军最高统帅部,接受日本的投降。——第223页 〔343〕一九四五年一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政府提议:召开党派会议,作为国事会议的预备会议,以便正式商讨国事会议和联合政府的组织及其实施的步骤问题。蒋介石在三月一日的演说中,拒绝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同年七月四日,中共代表与来延安的褚辅成、黄炎培、冷通、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六参政员,达成了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停止国民大会进行,从速召开政治会议”的建议。蒋介石在七月七日的参政会开幕词中,竟把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对国民党坚持召开独裁包办的国民大会的合理批评,诬指为“肆意攻击”。七月十九日国民党控制的参政会通过决议案,再次拒绝召开党派会议、废止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要求。——第223页 〔344〕邹韬奋(一八九五——一九四四),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从一九二六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一九三二年创办生活书店。一九三三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七月被迫流亡国外。一九三五年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一九三六年与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抗日战争开始后获释,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反动政策的政治斗争。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重新刊行《大众生活》。日军侵占香港后赴广东东江游击区,一九四二年到苏北解放区。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因病逝世。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中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第225、238页 〔345〕一九四六年一月,蒋介石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被迫同意在重庆召开有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从一月十日开始,至三十一日结束,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决议,合称“政协决议”。——第226、234、242、249、255、262、272、283、367页 〔346〕蒋介石的四项诺言是:(一)保障人民自由;(二)保障各党派合法地位;(三)实行普选;(四)释放政治犯。——第226、243页 〔347〕一九四六年一月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期间,重庆各界人民组成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每天在沧白堂集会,邀请政协代表报告会议进展情况。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派遣特务捣乱会场,殴打会议主持者及与会群众,跟踪、威胁到会讲演的政协代表。——第226页 〔348〕一九四六年二月十日,重庆各界二十多个团体的群众在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打伤李公朴、郭沫若及新闻记者等六十多人,这就是较场口事件。——第226、243页 〔349〕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国民党特务操纵重庆沙磁区部分学生举行反苏游行,并乘机捣毁《新华日报》、《民主报》(民主同盟机关报)的营业部,打伤两报工作人员多人。随后,《新华日报》成都营业分处也被特务捣毁。——第226页 〔350〕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国民党特务在西安煽惑部分学生举行反苏游行,并乘机袭扰十八集团军驻西安办事处。——第226页 〔351〕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北平以“河北难民还乡请愿团”名义,纠集逃亡地主、特务、流氓等千余人,举行反共游行,骚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226页 〔352〕廖承志(一九○八——),当时是中共中央委员。——第226页 〔353〕国民党反动派为达到一党专政的目的,在一九二八年十月公布的“训政纲领”中规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决定国民政府主席及委员、各院院长及各政务官的人选。——第227页 〔354〕政治协商会议规定的宪草修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之,其职权相当于各民主国家之议会”。“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对行政院有同意权与不信任权。“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和监察权。“省为地方自治之最高单位”,省得制定不与国宪相抵触的省宪。——第227、234、256页 〔355〕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出的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制度的宪法原则。——第227页 〔356〕建国大纲,是孙中山一九二四年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见《孙中山选集》第569—571页。——第228页 〔357〕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五日在政协综合小组会与宪草审议会协商小组举行的会议上,中共代表团在宪草修改原则问题上作了让步,商得了三个协议:一、无形国大改为有形国大;二、政协商定的宪草修改原则第六项第二条条文取消(这一条文是“如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但同一行政院长不得再提请解散立法院”);三、省得制定省宪改为省得制定省自治法。——第228页 〔358〕为了维护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国民党二中全会通过了推翻政协商定的“宪草修改原则”的五项决议:一、“制定宪法应以建国大纲为最根本之依据”;二、“国民大会应为有形之组织,用集中开会之方法,行使建国大纲所规定之职权”;三、“立法院对行政院不应有同意权及不信任权;行政院亦不应有提请解散立法院之权”;四、“监察院不应有同意权”;五、“省无须制定省宪”。这里讲的“所增加之两点半”,指上述五项决议中的第一项、第四项和第二项的“用集中开会之方法,行使建国大纲所规定之职权”。——第228页 〔359〕整军方案,即国共双方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五日签订的《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全文共八条,主要内容是规定全国陆军为一百○八师(每师不超过一万四千人),其中中共部队十八师;双方编余人员应在十二个月内全部复员;此外还对国共双方部队的统帅权、统一编制的时间、地区配置以及地方部队的组织等作了规定,并确定以军事调处执行部作为实施本方案的执行机关。——第229、234、244、255页 〔360〕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日下午下达了停战令。停战协定和停战令规定,双方军队应在一月十三日午夜就各自位置停止军事行动。但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的同时,密令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点”,接着又不断地调动军队,向解放区进攻。同年七月蒋介石公开撕毁了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第229、234、242、249、255、262、272页 〔361〕林,即林平(现名尹林平),当时任广东东江抗日纵队政治委员。郑,即郑绍文,当时任新四军第五师江汉军区政治委员、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武汉办事处处长。——第229页 〔362〕马歇尔(一八八○——一九五九),美国职业军人,政客。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驻中国特使,以“调处”为名,参与国共谈判,支持国民党政府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一九四六年八月宣布“调处”失败,一九四七年一月八日离华回国。——第229、238、255、262、281、321页 〔363〕三人会议又称军事三人小组会议,是一九四六年一月由国民党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美国总统杜鲁门特使马歇尔参加组成的停战机构,马歇尔担任主席。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和各地执行小组都受其领导与指挥。由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政策,蓄意破坏停战协定,美国又执行助蒋内战政策,同年六月以后三人小组会议停止活动。——第230、244、259、266页 〔364〕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宣称:“美国竭力主张中国国内各主要政治党派的代表举行全国会议从而商定办法,使他们在中国国民政府内得享有公平和有效的代表权。美国政府认为此举就需要修改…一党训政制度。”——第231、255、262页 〔365〕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六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二十七日发表会议公报。公报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问题上提出:“在国民政府领导下有一团结的与民主的中国之必要,并且必须广泛地吸收国内一切民主分子到国民政府的一切(各级)机构中。”——第231、255页 〔366〕五方面代表,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和社会贤达五个方面的代表。——第231页 〔367〕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黄齐生等都是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由重庆飞返延安时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的烈士。王若飞(一八九六——一九四六),一九一九年赴法勤工俭学,一九二一年发起组织少年共产党,一九二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以后,历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职。一九二八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一九三一年回国,在绥远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狱中坚持革命斗争。一九三七年夏出狱后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中共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和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一九四四年五月任中共代表参加国共谈判。在党的第五、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四六年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第233、254页 〔368〕博古,即秦邦宪(一九○七——一九四六),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四月任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同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犯过严重的“左”倾路线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六年同周恩来、叶剑英等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一九三七年任党中央组织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一九三八年起先后任中共长江局、南方局委员兼组织部长。一九四一年起在延安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一九四五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四六年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宪草审议委员会的代表。——第195、233页 〔369〕叶挺(一八九六——一九四六),字希夷,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四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和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率部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斗中获胜,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一九二六年十月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警备司令。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十二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一九三七年底到延安,后任新四军军长。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中负伤被俘。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出狱,七日由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入党。——第114、174、202、213、226、233页 〔370〕邓发(一九○六——一九四六),一九二二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罢工和东征战役。一九二七年参加广州起义。一九二八年后历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长征时任军委二纵队副司令员。一九三八年起历任中国共产党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等职。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一九四五年九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工会代表大会。——第233页 〔371〕黄老先生,即黄齐生(一八七九——一九四六),教育家。清末在贵阳创办达德学校,曾参加辛亥革命。一九二一年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主办遵义中学。一九二九年后在晓庄学校任教。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为抗日运动奔走。一九四五年赴延安。一九四六年较场口事件发生后,代表延安各界赴渝慰问被殴打的民主人士。——第233页 〔372〕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与王若飞等同机遇难的还有八路军中校参谋李绍华,副官赵登俊、魏万吉,叶挺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儿子阿九,女工高琼,黄齐生先生的孙子、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黄晓庄和美军驾驶员兰奇上尉等四人。——第233页 〔373〕双十国共会谈纪要,参见本书《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一文(第252—254页)。——第234、252、273、367页 〔374〕一九四六年一月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占东北,坚持停战协议不包括东北地区。在遭到我军的沉重打击和全国人民的反对后,蒋介石被迫同意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在重庆签订东北停战协议。但协议签订才三天,国民党军队就在美国的援助下,向我营口、鞍山、四平街等地发动了新的进攻。——第234、255、263页 〔375〕一九四六年上半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组成了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治委员。六月二十六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以三十万军队向中原军区大举进攻。为了保存力量,争取主动,中原解放军在六月底分路突围,实行战略转移,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第236页 〔376〕胡宗南,解放战争期间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8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第236、274页 〔377〕李公朴(一九○○——一九四六),爱国民主人上。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一九三六年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被推为负责人之一。同年十一月与沈钧儒等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抗战开始后获释。一九四五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一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第237、239、2413、263页 〔378〕闻一多(一八九九——一九四六),爱国民主人士,著名诗人、学者。一九四三年以后,由于痛恨国民党政府的独裁和腐败,积极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九四五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长子闻立鹤为掩护闻一多也受重伤。——第237、239、241、243、263页 〔379〕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国民党特务捣毁西安民办报纸《秦风工商阳合报》。四月逮捕并杀害该报法律顾问、民主同盟盟员王任律师。四月三十日夜,国民党特务绑架枪杀西安民主同盟青年部长、《民众导报》主编、中共党员李敷仁(当时伤重未死,经群众抢救掩护辗转到达延安,任延安大学校长)。这就是西安血案。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军调部淮阴执行小组到达江苏南通,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执行小组离开后,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杀害参加欢迎的群众二十余人,随同执行小组到南通的新华社记者孙平天同时遇难,这就是南通血案。——第237页 〔380〕小超,即邓颖超,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第238页 〔381〕伍云南(一九○四——一九六九),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六年任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第238页 〔382〕司徒雷登(一八七六——一九六二),当时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第238、259、323页 〔383〕国民党反动派在撕毁政协协议、召开分裂的“国民大会”的前夕,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八日单方面颁布所谓“停战令”,以掩盖其政治上分裂的阴谋,推卸扩大内战的责任。——第244页 〔384〕云南起义,指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云南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蔡锷等在这一天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讨袁战争,随即得到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的响应。次年六月,袁世凯病死。——第246页 〔385〕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日本侵略者嗾使伪蒙军李守信、王英等部,配合日军向绥东(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一带地区)进攻,为当地军民所击溃。——第248页 〔386〕“中美商约”即《中美友好通南航海条约》,是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南京签订的大量出卖中国主权的条约。——第249、266页 〔387〕这个宣言,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宣言”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方针;针对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破坏团结、压制民主的活动,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六项紧急措施,主要内容是:(一)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撤退包围和进攻解放区的军队;(二)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并给与参加处置日本的一切工作的权利;(三)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办理复员,救济难胞,减轻赋税;(五)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取消一切妨碍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取消特务机关,释放爱国政治犯;(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结束训政,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筹备普选的国民大会。——第251页 〔388〕一九三七年四月,中国共产党起草了《国共共同纲领》,提出开放民众运动、释放政治犯、承认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等项内容,建议国民党用两党名义向全国人民发布,但为国民党拒绝,没有发布。——第252页 〔389〕青年党是“中国青年党”的简称,其成员是一些地主、资本家、政客和知识分子。一九二三年在法国成立,初名“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九年改名为“中国青年党”,鼓吹国家主义,反对共产主义。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后又依附国民党,参加了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一九四九年随国民党逃往台湾省。——第253、259、262、275、284页 〔390〕张君劢(一八八七——一九六九),当时是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第253、285页 〔391〕取消立法院对行政院的不信任权,参见注〔357〕。——第258页 〔392〕五人会议,指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蒋介石指定陈诚、王世杰、邵力子代表国民党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进行的谈判。——第259页 〔393〕民社党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的简称。一九四六年由“国家社会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组成,其主要成员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参加了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一九四九年五月在香港召开常务委员会议,宣布继续追随国民党,同年随国民党逃往台湾省。——第259、263、275、254页 〔394〕胡政之(一八八九——一九四九),当时是《大公报》总经理。——第260页 〔395〕黄炎培(一八七八——一九六五),当时是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同盟的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召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副总理等职。——第260页 〔396〕杜聿明(一九○四——),当时任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任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一九四九年一月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一九五九年被特赦释放,现任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263页 〔397〕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国民党军各数十人,“巡逻”到天津西北七十公里的河北香河县安平镇附近,侵入冀东八路军防地,并向当地守军攻击。守军被迫自卫。国民党反动派借此大肆煽动,竭力想把美军牵入中国内战漩涡。我党及时揭露了美军的侵略行为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活动,严正要求美国海军陆战队道歉赔偿,要求美国驻华的一切海陆空军立即撤出中国。——第266页 〔398〕航空协定,指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南京签订的出卖中国领空权的“空中运输协定”。——第266页 〔399〕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北平发生了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事件。蒋管区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学生,分别成立“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举行反美反蒋的示威游行,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学生群众的这一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第269页 〔400〕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公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宣布“冻结生活指数”,即不管物价如何飞涨,工人工资只能维持在一月份的水平,不能相应增加。(以上海米价为例,一月初每担售伪法币六万元,同年六月已上涨到每担五十万元。)上海工人、店员在五月间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坚决反对这一反动措施。国民党政府被迫在六月宣布解除对生活指数的冻结。——第270页 〔401〕吴,即吴玉章(一八七八——一九六六),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当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即张友渔(一八九九——),当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第270页 〔402〕一九四六年六月六日起,国共双方在南京举行关于结束东北冲突、恢复交通、整编军队三个问题的谈判。参加谈判的除国共双方代表徐永昌、周恩来外,还有美国政府代表马歇尔。美蒋方面对谈判毫无诚意,拒绝了我方提出的长期停战、恢复交通、整军复员、重开政协四项建议。——第273页 〔403〕这次改组政府,指蒋介石在一九四七年四月收买民社党、青年党和某些无党派的政客参加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宣称,这次改组后的国民党政府是“自由主义”和“多党”的政府,用以粉饰其独裁统治。——第275页 〔404〕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国民党控制的第四届第三次参政会开幕,蒋介石出席讲话。南京中央大学等校学生和苏州、杭州、上海赴南京学生七千多人到参政会的会址国民大会堂前游行,要求停止内战。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打伤学生百余人。——第276页 〔405〕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五个纵队十三万余人,从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起,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陈赓和谢富治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两个纵队一个军八万余人,在同年八月二十二日由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八个纵队十八万人,同年九月上旬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地区。——第278页 〔406〕孙连仲(一八九三——),当时任国民党军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傅作义(一八九四——一九七四),当时任国民党军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后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一九四九年一月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第279页 〔407〕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建屏(今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280、286页 〔408〕美国政府给蒋介石的军事、经济援助,截止一九四九年的统计数字,抗日战争期间为十五亿六千七百八十万美元,解放战争期间为四十六亿四千零四十九万美元。两项共计六十二亿八百二十九万美元。——第281页 〔409〕魏德迈,美国职业军人。一九四七年七月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分来华,寻求支持与控制蒋介石集团的办法。——第281页 〔410〕宋子文,一九四五年五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先后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第281、283页 〔411〕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先后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民主组织。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内各民主组织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民主分子先后到达香港,十一月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选出领导机构,推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李意达、谭平山、蔡廷错、朱蕴山等为常务委员。同时发表成立宣言,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第283页 〔412〕蔡廷锴(一八九二——一九六八),当时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第283页 〔413〕这个指示,指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关于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反对刘航琛等人的假和平阴谋的指示。当时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策动支持下,少数地方系政客、军阀及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企图发动一场假和平运动,使面临总崩溃的国民党政权取得喘息时机,使人民革命半途而废。刘航琛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中央的这个指示揭露了这一阴谋,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第283页 〔414〕伪宪,指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后,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非法召开的国民大会上通过的反共反人民的《中华民国宪法》。——第284页 〔415〕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由民族工商业者组成。一九四五年成立。一九四八年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政协”的号召。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民主党派之一。——第285页 〔416〕君主立宪制,是保留君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治制度。这里是指保留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只进行某些改良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主张。——第285页 〔417〕这个宣言,指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见《毛泽东选集》第1179—1183页)。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第286页 〔418〕“五四指示”,即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这一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第288页 〔419〕陕甘宁边区是一九三七年九月建立的。在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陕北和陕甘两个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政府曾领导人民先后进行了平分地主土地,废除农民债务的工作。一九三七年三月,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团结全国各党派各阶级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布暂时停止没收和平分地主的土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但对于农民已经从土地改革中取得的果实则坚决予以保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和我们工作上的一些错误,陕甘宁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强迫农民交还已经分得的土地和房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起草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见《毛泽东选集》第370页),宣布取缔这种违反团结抗日原则的破坏行为。在这以后直到一九四○年的一个时期内,陕甘宁边区人民根据“布告”精神,坚决地进行斗争,使土地又陆续归还了农民。——第288页 〔420〕陕西省绥德县黄家川,当时属于陕甘宁边区。它的典型经验是:在已进行过土改的基础上,用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的方法调剂上地,使土地分配更为合理,既满足了贫雇农对土地的要求,又巩固地团结了中农。——第289、299页 〔421〕河北省平山县,当时属于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典型经验,是指这个县在上地改革运动中,采取邀请党外群众列席党的会议整顿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的经验。——第295页 〔422〕用三查与诉苦方法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进行的一个重要运动。“三查”和诉苦是在部队中发动广大指战员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的痛苦。——第303页 〔423〕新政治协商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里提出的政治协商会议,当时被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国民党召开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九五四年九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仍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第307、357、363、366页 〔424〕李宗仁(一八九○——一九六九),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一九四八年四月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一九四九年一月任代总统。国民党政权崩溃后去美国。一九六五年七月回到北京。——第307、317页 〔425〕蒋介石反动集团崩溃前夕,为了进一步搜刮人民,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主要内容为发行“金元券”,并限期以一比三百万的比价收兑法币;限期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禁止任何人持有;限期登记管理民间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第310页 〔426〕一九四八年四月,国民党反动派成立“特种刑事法庭”,八月十七日以行政院名义发布命令,发动所谓特种刑事检举。由特务、暗探开列进步的工人、学生的“黑名单”,并自八月十九日起陆续在报上公布学生的黑名单,限令他们在名单公布的第二天到特种刑事法庭“投案”,同时进行大规模的逮捕。——第310页 〔427〕郑洞国(一九○三——),当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九日率领所部在长春放下武器。现任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第313页 〔428〕曾泽生(一九○二——一九七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六十军军长。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七日在长春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第513页 〔429〕王耀武(一九〇三——一九六八),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一九四八年九月在济南战役中被我军俘虏。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被特赦释放。一九六四年任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范汉杰(一八九五——一九七六),当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一九四八年十月在锦州战役中被我军俘虏。一九六〇年十一月被特赦释放。一九六四年任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313页 〔430〕吴化文(一九一四——一九六二),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一九四八年九月在济南战役中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等职。——第313页 〔431〕肖劲光(一九○三——),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 肖华(一九一四——),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313页 〔432〕陈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爱国华侨领袖。抗日战争期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倡议组成“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任主席,曾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第314页 〔433〕张奚若(一八八九——一九七三),爱国民主人士。从抗日战争后期起,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积极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第314页 〔434〕济南战役,是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的战役。这次战役全部歼灭守敌(内有一个军起义)十一万人,俘虏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辽沈战役是指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进行的一次巨大战役。辽沈战役迫使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放下武器,俘虏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兵团司令卢港泉、廖耀湘,共歼敌四十七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一胜利,连同当时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我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转入了优势。 淮海战役是指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淮海前线我军的一切行动。这次战役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邱清泉,俘虏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兵团司令黄维。兵团副司令吴绍周,共歼敌五十五万人,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使蒋介石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上海、武汉等地,处于我军直接威胁之下。 平津战役是指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上旬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底,由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塘沽、唐山,包括北平、天津地区共同进行的一次巨大战役。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总前委,领导平津前线我军的一切行动。战役中先后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俘敌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由于我方的努力争取,经过谈判,在敌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北平守敌接受我军改编,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全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五十二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第315、346页 〔435〕黄伯韬,参见注〔434〕。——第315页 〔436〕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提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虚伪建议,主张以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等项为全国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条件为和平谈判的基础。——第317页 〔437〕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揭露了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受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第317页 〔438〕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国民党反动统治面临全面崩溃,蒋介石一月二十一日以“因故不能视事”为名,宣布“引退”,把职务交给副总统李宗仁“代理”,自己退居幕后指挥。——第317页 〔439〕李宗仁代理国民党政府总统职务以后,一九四九年二月上旬在上海组织了以颜惠庆、章士钊、江庸为代表的“上海人民代表团”。邵力子以私人资格参加了代表团。这个代表团二月十四日到北平与我党商谈和平谈判问题,又到西柏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二月二十七日返回南京。——第317页 〔440〕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起,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的成员是: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张治中为首席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成员是: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第317、328页 〔441〕据国家统计局一九五九年在《伟大的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统计》一书中公布的资料,一九四九年中国现代性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第317页 〔442〕参见注〔425〕。——第318页 〔443〕广州,当时是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所在地。溪口,在浙江省奉化县。蒋介石自宣布“引退”后,便住在溪口,幕后操纵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谈,继续与人民为敌。——第318页 〔444〕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美军曾在苏俄北部和东部登陆,侵占了阿尔汉格尔斯克、牟尔曼斯克和海参崴等地,直到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二○年才被迫分批撤离。——第323页 〔445〕傅泾波,当时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私人顾问。——第323页 〔446〕师爷,是旧时对官署中幕僚的称呼,如刑名师爷、钱谷师爷等。旧时绍兴人在官署中担任幕僚的较多,因有“绍兴师爷”的说法。——第325页 〔447〕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版第117页。——第329页 〔448〕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一九四九年五月四日至十日在北平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后改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331页 〔449〕范文澜(一八九三——一九六九),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当时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在党的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后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333页 〔450〕汉学,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清朝的一部分学者用汉德的方法研究经典,注重一字一句的考订,称为汉学,以与宋儒空谈义理的“宋学”相对立。汉学对整理古籍,辨别真伪,有不少贡献,但往往流于为考据而考据的倾向。——第333页 〔451〕这是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的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1187—1204页)。——第336页 〔452〕见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第17页)。——第336页 〔453〕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一九四九年七月二日至十九日在北平召开。大会总结了毛泽东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的文艺工作经验,确定了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文学艺术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344页 〔454〕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一九三八年三月成立于汉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结文艺界一切抗日力量的统一战线组织。周恩来被选为名誉理事,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四十五人为理事。“文协”广泛地开展了抗战文艺活动,出版《抗战文艺》杂志,在坚持团结抗战、争取届主进步的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一九四九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文协”是发起团体之一。——第344页 〔455〕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央军委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通令全军进行整编,实行统一的编制、番号。通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游击部队。一九四九年春,各野战军先后进行了整编。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的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为西北军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原军区番号不变。——第351页 〔456〕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全文共七章六十条。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在我国正式颁布宪法以前起过临时宪法的作用。——第366页 〔457〕三次反共高潮,参见本书《论统一战线》一文(第200—204页)。——第367页 〔458〕杨杰(一八八八——一九四九),国民党爱国将领。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反内战、反独裁活动。一九四九年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九月十九日由云南赴北平途中,在香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第369页 〔459〕这里指的是消灭剥削阶级。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斯大林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地主阶级已因国内战争胜利结束而完全消灭了。其它剥削阶级也遭到了与地主阶级同样的命运。在工业方面已经没有资本家阶级了。在农业方面已经没有富农阶级了。……因而,所有的剥削阶级都被消灭了。”——第369页 〔460〕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指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与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3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