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凤主任:哪些人更容易患上游戏障碍?

2022-12-06 09:52 作者:太原科大心理  | 我要投稿


马凤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行医格言: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竭尽所能让所有人健康。

  研究发现,特定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社会因素可能与游戏障碍有关。

抑 郁

焦 虑

社交能力差

适应不良人格

高冲动性人格

低自尊型人格

  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用来解释游戏障碍:

  一种是个人的核心特征、社会认知、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和在线动机(如逃避现实),一起构成了游戏障碍的发展、维持和复发因素。

  ● 核心特征:人格方面,更容易冲动,更低的自尊水平,更内向,更容易沉溺与幻想和内省是主要特点

  ● 社会认知指:人际关系较差,朋友较少,更容易有孤独感,对生活不满意

  ●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

  ● 在线动机:逃避现实,获得奖赏,在游戏中满足社交需求

  这些都是导致和维持游戏障碍的重要因素。

  另一种理论是人们通过游戏补偿现实中未满足的需求,比如成就感和归属感,以此来帮助应对抑郁、焦虑和创伤带来的心理痛苦。

  从这一角度看来,游戏体现了一些积极意义。玩家在虚拟环境中可能会从网友、社团中获得社交上的满足,从而提高社交信心和对自己的评价,并且由于代入游戏角色,在获得成就、奖赏和提高后可以增强自尊并从中受益。

  游戏被设计成有明确目标,清晰规则,一定困难度的挑战。及时的正反馈提供快乐,循序渐进的挑战系统在玩家克服困难后提供成就感,清晰的规则(可预测性)和不断的克服挑战让玩家感到公平,从而愿意玩下去。

  还有一些成瘾机制如:运气和技巧让人错误归因,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运气,并从不可预知的奖励中获得快乐。(比如赌博,每次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当带着获胜的预期参与后,有两种结果,要么是预期落空,要么是预期成真,前者让人迫不及待下一把(因为归因误差让人想继续),后者带来超出平常的满足和快感。

  两种理论都表明,过度使用游戏的症状背后也许是很多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提高自尊心,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社交情况及能力等,有助于预防游戏障碍/成瘾。


马凤主任:哪些人更容易患上游戏障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