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玉米结构即是否存在淀粉(及唾液消化作用)操作实验
为了更好地研究初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并检验教科书中提到的实验结论,特此进行实验。
(翻译:某天下午在家闲着没事干,就想趁我妈睡着在厨房浪费资源)
实验器材:馒头块,玉米粒。
实验目的:
1.探究单子叶植物的结构;
2.探究玉米,馒头内是否存在淀粉;
3.探究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

沿着玉米的中轴纵向剖开,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胚根,胚轴,胚芽,子叶,胚乳等结构。

向玉米的内部结构滴入少许碘液,可以看到碘液与胚乳,子叶发生了反应,呈现蓝色(由于没有稀碘液,这里用碘伏消毒液代替)。

等待一段时间并冲洗掉碘液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蓝色。

向馒头块滴入少许碘液,发现馒头迅速发生了反应,呈现深蓝色。

用舌头顶住上颚,等待唾液缓缓流出并收集(由于没有试管,这里采用装温度计的塑料小盒子的盖子作为容器,已消毒)。

将馒头掰成碎屑,模拟牙齿的咀嚼。

将馒头碎块加入唾液中。

用细小的搅拌棒(牙签)搅拌约5分钟,模拟舌的搅拌。

滴入碘液搅拌后发现,几乎未出现变蓝现象,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消化成麦芽糖。

将唾液替换成清水,同样加入碎馒头并搅拌,形成对照。

滴入碘液并搅拌,发现其迅速变成深蓝色,说明其中的淀粉未被消化。
(我甚至还没开始搅拌就变这样了)

成功验证了教科书中的现象,本次实验结束。

如果喜欢UP,记得多多点赞投币三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