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交通站》里的八路军战士为什么显得特别“有钱”?
不少朋友在看《地下交通站》时会有一个疑问:剧中出场的八路军指战员似乎都显得特别“有钱”,每次到鼎香楼都几块大洋地花钱,与很多人印象中的“穷八路”、“土八路”完全不一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与如今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的是,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地下交通站》所反映的抗日战争中后期并不低。特别是根据地的以实物为主的结算体系,物价浮动要比沦陷区和国统区小得多。

另外,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根据地、沦陷区。国统区之间的商贸通道和物资交换也逐渐被八路军控制,冯老板就是以此“垄断”了鼎香楼的“驴源”。而鬼子和伪军也是八路军的“提款机”,特别那些“坑日英雄”。

除了“开源”之外,八路军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更是其他政权难以比拟的。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政府基本上杜绝了腐败,保证每分钱都用在抗日救国而不是个人享受,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八路军很穷的原因之一。

作为重要的地下交通站,八路军肯定不会让鼎香楼倒闭的。然而由于战乱和日伪的压榨,鼎香楼可谓举步维艰,距离倒闭只有一步之遥。正因如此,八路军肯定要向鼎香楼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来维持经营。

八路军从来不会在已经确定的任务上吝啬和克扣经费,更何况八路军的经济状况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已经有所改善。因此来鼎香楼的八路军指战员出手都特别“阔绰”,自然就显得特别“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