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诗性永恒主义(3-3-4-4)——博尔赫斯的本体论游戏,文化资...

3-3-4-4 诗性永恒主义 Poetic Eternalism
一、概况
代表人物:博尔赫斯
特点:打开了本体论,克服了生存论的中介问题。主体和绝对者的关系方面,博尔赫斯认为主体受不了绝对者,主体会遗忘绝对者,绝对者中包含的悖论性和不可理解性使得主体不必要再作为其永恒的中介。——遗忘。
博尔赫斯认为,镜中的自我是梦里的人,而“我”是镜中自我的梦里人。
相关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秘密的奇迹》
二、四格
3-场域论:时间vs空间,符号系统作调和
博尔赫斯体验世界临时去除时间或空间性去感受。
(建议阅读下列小说原文后继续看相关解释)
例如《阿莱夫》,只有时间性而无空间性。其中表达了所有的空间集中在一点,宇宙空间没有延展,只有2-3cm(人类视意识的焦点大小)。其中的象征圆球阿莱夫中空间是去空间化的,在阿莱夫中才能体验真正的空间,去除人类想象中空间的体验。阿莱夫拥有绝对的当下,是整个世界去空间化后的一个瞬间。而宇宙的本身的空间样态就是一切叠加在一起。现实的空间只是宇宙真实的空间的一个映射。博尔赫斯认为这个体系在更多文明中都有体现——神目通,人在特定条件下总可以体验到。但没有在中介后会失真。(阿莱夫是希伯来语里的第一个字母,代表纯粹单一的神。)
空间的拓扑结构就是自嵌套的结构。所以最终而言,一切事物都是阿莱夫。阿莱夫存在,但看不见——一切事物都是阿莱夫,它一直看到它自己。
空间中抽掉了时间性,作者就再也看不到已逝的人,这是阿莱夫无法超越的。所以不要迷信得一即得万的空间化的神通。
又如《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只有空间性而无时间性,在此中只能体验到时间本身的拓扑结构,可以理解为一种“循环”。
(拓扑结构示意图↑)
“循环”中的当下是不确定的,要不停的靠过去和未来的接续将当下符号化,此中时间的当下性意味着当下符号化的永恒失败。这个失败就是主体的生存。当下又存在一种力量可以决定过去和未来,这个力量可以使当下和未来注册为历史,代价则是死亡和遗忘。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体现时间性的特点是内容等于形式。例子如文中祖父写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其小说事实上就是花园。能指和所指在时间中短路。时间在此就是主体承载的充实活动(充实活动概念参见上一讲)。
博尔赫斯揭露了在没有时间流动时把握时间的结构,其中同时性是失败的,没有同一时刻。已符号化和未符号化在不停充实当下,当下无法符号化自己,永远不确定。所以时间是永恒的回环。
调和两个小说的是《巴别图书馆》,代表着符号界。图书馆中的书是二十二个字母和十种认知模式组成,而它们产生出所有文本。这些书排列在无数个六边形的书架上,六边形中间是深渊,图书馆拥有一切。它兼具时间一样的对称性和空间得一得万的特性,在图书馆里得到了符号化的梳理,阿莱夫和小径分岔的花园在巴别图书馆中形成短路。认识论上,时间是形式,空间是内容。本体论上,阿莱夫是形式,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内容。阿莱夫是本体存在的基本单元。博尔赫斯指出每一个民族中都有个指无限意义的符号(这个符号是主人能指),也即都有这样一个短路点。由于符号系统的任何一个符号都可能是主人能指,那么在巴别图书馆中拥有所有的符号可能性,每一个符号都是主人能指。
巴别图书馆是无限的诗,形式和内容短路,能指和所指短路。它代表象征界本身的象征,符号界本身的符号。
博尔赫斯在书写巴别图书馆中文本的张力,一个能指所指的无限游戏。它的张力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两端或紧或松,或假设不同的框架。这个无线游戏就是文学家的虚构中的生存。
3-本体论:情节(代表一种历时性;物质)vs名字(代表一种共时性;理念),二者以叙事(生存)来协调,叙事代表作者。
名字可以出文本,超出文本追溯历史运动。情节可以使读者生存文本化。在博尔赫斯,写等于不写其他,所以写等于不写。他的文本特点是镜像化的交谈。读者的生活是他的梦中镜像。通过他对时空、符号体验的书写,读者也同时在做调整时空、符号体验的游戏,同时在书写。所以没有明确的读者、作者二分。
博尔赫斯使得叙事空间有本体论地位,文学获得了哲学地位。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本体论探索就是文学化的叙事性探索。基本方式就是如博尔赫斯一样,将某一因素悬置起来看其如何驱动叙事。这样就拥有无限的本体论可能性。我们借文学叙事抵达本体论地位就是时空本体论本身。这也是海德格尔的时-空游戏。
4-认识论:唯梦论(认识发生学的阻断机制)
一个当下的确定的点想要获得它的镜像把握是失败的,镜像把握在本体论上具有虚构性,因为这是一种无本体论根据的虚构叙事。通过镜像认识,所有的认识都是再认识。
4-目的论:“遗忘”(可见作品《秘密的奇迹》)
即绝对者不再书写或不允许写完。你要来写。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都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即刻的梦境,世界梦境化、去本体论框架,本有事件发生,任何反思已经是一种去本体论框架的情况。这时要靠自己的生死抉择不再去镜像化。博尔赫斯认为这没有必要,由于你无法写完。
本体论被代之以叙事学(写作),不可写完,即本体论的发生机制不允许符号性的闭合。博尔赫斯的思想走向结构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