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铁再原创丨错别字(散文)

2023-06-30 14:30 作者:真言贞语  | 我要投稿


错别字

文/周铁再

 

“人无万人”。大家一看便知“万”是个别字,当为“完”。可我在送审一篇稿件时全文校对了好几遍,自己就是没有发现。当老师给我校正后,顿觉面红耳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往往会犯低级性的错误。

人总有犯迷瞪的时候。前几天一位高中同学给我打个电话:老周,我感觉你那份礼上得有点不妥,我又帮你补了点。谢谢!补了多少我这就转给你。

2017年的9月5日晚上9点过几分,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是一位对我挺好的同乡发来的:铁再,你一向表现尚好,近有一事处理欠妥,特提醒共勉。和媳妇琢磨了好几天,突然间回过神了,是关于老家爱心助学的事儿。以至于这条短信对我逐步确定后半生“小善而为,坚持到死”的人生理念起着重要启发。

改错,补礼,提醒等等。如果没有别人对你的在意、认可、诚待,怎会去管你的“闲事儿”?这种在意、认可、诚待等等又从何来?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自己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犯错。他人的批评指正尤为重要。能私下指出你的毛病,真诚帮你的人就是你的贵人。

为啥帮,你值不值?自己要悟,还得能有条件。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事情,就容易形成习惯。当你固定把学习修炼成为一种习惯时,自己也就自然提升了,也就自然慢慢收获了,也就自然有价值了,也就自然有人待见了,自然也就认知到了学习强国伟大之所在。无论从事何职何业,不爱学习者尤其是让秘书或部属代学习,代心得者,大过、大惑、大祸也。焦裕禄、耿彦波、张世军等等都是学习的典范,干事业的好汉,人民的好公仆。所以他们渐行渐修成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之高贵品德。

记得有一次,要和一个伙计一同去和别人吃顿“合作饭”,途中伙计有事儿不能一同前往,只好我自己赴约。分开不一会儿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见到对方别掏手机,别玩手机,别接打手机。他知道我这个人大大咧咧惯了,所以特别提个醒。真是谢天谢地,那晚的表现得到了对方“这个人懂事儿”的褒奖。暗笑:我懂个啥?洋混子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一直在成长的小树,需要别人修枝拔芽,浇水施肥,打药去病;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一直在成长的孩子,需要别人指路引航,梳洗打扮,打针吃药。讳病忌医是人生之大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道理都懂,行之实难。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年轻人是用嘴巴说话,年长人是用脑袋说话。人与人是需要交流的,同事间,夫妻间,朋友间的交流都是制式的,他要考虑很多,很远,很深,很久。无猜无忌,无利无害,无心无肺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才是最舒坦的释放。

人生上半场是赶路,下半场是赶考,路走不动不中,考不合格不行,故,人的一生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不停地折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不是有意或无意的问题,有时候自己就是找不到自己错在哪儿,特别需要第三者提醒。不胜枚举的例子,一个人是用心用精力找自己的错了,可就是因为不知所“错”而荒废了整个人生,譬如一个标点符号用错,错你一生,甚至是付出性命代价的有之。

除去父母的批评教育,能得到他人的忠言善语难得。我特意留意了一下今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我看到了媳妇的两眼泪汪汪,我知道为啥。我说:媳妇,错还在我们自己,你我都没有收到节日的问候,不是我们劳动不积极,是我们只埋头拉车,没抬头吆喝。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提醒,有时候我们也要去提醒别人,不能当“老好人”,这与好人不是一个概念。媳妇叹气一笑:你心里有我足够了。

 

【作者简介】周铁再(男),河南省卢氏县人,二十三年从军路,戎马半生一世缘。2006年5月的某一天,突想用文字记录些生活感受,于是就这样做了,乐此不疲,与朋友共享。

 


周铁再原创丨错别字(散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