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禁书目录】关于魔神人物形象方面的总结(主要是七个戏份较少的魔神)

魔神们整体上戏份不多,主要作为背景设定而存在。但是“魔神”确实是一个一个的具体人物,而不是只有身份和称号的设定。他们戏份很少,导致大部分读者无法以具体的人物形象来认知他们,只重视战斗力之类的问题,这对读者理解小说是很不利的。
由于有六位魔神实在是戏份太少,只能参考戏份较多的几位魔神进行猜测补完。事实上新约13用了很大篇幅塑造僧正的形象,算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参考。

此文章为转载内容,原作者为 @HFELENZ

感谢绘画大佬:夜里一抹紫(贴吧ID:@我困罗) 对本文的支持
同时推荐他画的新约17同人漫画:https://tieba.baidu.com/p/6810888220
动漫之家搜索 夜里一抹紫 也能找到




前言
本文会对每个魔神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整理,按已知信息量由少到多排序,信息较少的人物主要靠参考僧正等四位戏份较多的人物。但由于奈芙徒丝、娘娘、欧提努斯这三位她们的戏份很多,所以并未包括在本文中。有机会以后单独写。

正文
1. 被遗忘的神 (Forgotten God)

考据:
这是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名称。一般在幻想小说中常用类似的名称指代古老的邪神之类的角色;也有时候在一些关于人文和宗教的书籍中,用于描述“被人们忽视的文化”等等问题。
原作信息:
魔法水平进入巅峰的特殊魔法师,经由特殊的仪式由人升华成神。凡人并不能正确感知到祂,“怎么看都不明白”。上里翔流看到他时,他的形象是极为简单黑色人形物体,在黑暗的环境中难以被看见,他用“小孩拿蜡笔画的火柴人”来比喻其外表。
因为“虚构与非虚构的混淆”,祂所作的原典也被遗忘了。但祂依然在历史上对某些魔法师留下了一定影响:是洛夫克莱夫特的文学创作灵感来源之一;亚雷斯塔也曾经研究过关于祂的史料,但有一定成果后就终止了研究。
在上里存在于“新天地”的时期,祂用某种手段与使用兵器的“娘娘”进行了战斗,凡人无法识别祂用的手段。但是其他魔神能正常地感受到祂。
补充和猜测:
娘娘称其为“暴露狂”,可能祂有意地散布关于自己的消息来让人研究。从外观来说,可能跟奇美拉算是一类,是不能被凡人观测的神。
其名字几乎没有意义,甚至连个代号都称不上,可以认为是失去了名字的存在。几乎没有作为一个“人”或者“魔法师”的残余特征,只能推测祂出于某种原因希望有凡人能认知到祂。祂可能与文艺创作有深刻关系,为了某种追求而涉足邪魔外道的技术。而自己也因为跟文艺创作有关的某种原因,被“虚构”所影响而被世界遗忘。总之最后祂经历了某些事儿后,失去了作为人、作为魔法师的理想和追求,不再在乎世上的一切,成为格雷姆林的一员。
2. 活尸 (Zombie)

考据:
Zombie一词,源自非洲伏都教(即voodoo文化,或巫毒文化)传说中的蛇神,后来被美式英语所引用,音译为现在的写法。从最一开始这个词汇进入大众视野就是因为相关电影,因此大众对Zombie等词语的理解基本都是现代才形成的,最初用于指代被奴役的活死人,在后来的电影中逐渐跟魔幻、科幻等要素融合,形成现在大众印象中的僵尸。
原作信息:
被娘娘称为“活尸少女”的女性。魔法水平进入巅峰的特殊魔法师,经由特殊的仪式由人升华成神。第一个被亚雷斯塔杀死的魔神,只知道她死后的形象,是一个浑身布满缝合线的少女。
在格雷姆林中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她构筑了无限分割魔神来欺骗世界的术式,并对全部魔神都使用了这个术式。她是古老的伏都教文化的一员的同时,也积极地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因此才能完成这种用同一个术式处理全部魔神的特殊工作。
具体战斗过程不详,但是她最终被亚雷斯塔击杀,她所构筑的术式也被利用,使魔神们进一步被削弱。
补充和猜测:
从外观来说,可能跟“娘娘”算是一类,充满了死亡气息,看起来就像是一具尸体。
可能诞生于古代文明,甚至可能她就是“活尸”的真正词源,而非她使用了这个词为称号。不过因为她与现代的伏都教,或者说巫毒文化,展现出来相同的特征——对各种文化都有很强亲和力。所以她也可能是近现代的伏都教的一员。甚至僵尸电影等相关文化的出现也跟她可能有一定联系。
由于每个魔神都曾经反复改写过世界,因此上面的猜测并不冲突,可能在她的“原本的世界”中,这几个说法是同时成立的。总之她为了某种目标而涉足邪魔外道的技术,最后经历了某些事儿后,失去了作为人、作为魔法师的理想和追求,不再在乎世上的一切,成为格雷姆林的一员。
3. 奇美拉 (Chimera)

考据:
Chimera一词,出自古希腊传说中的怪物名字,这种怪物由狮、羊、蛇三种动物的形象混合合成,不同版本的传说组合方式不一样。奇美拉在希腊语中本身就有雌性怪物的含义,有说法认为她是Typhon的女儿。这个词在后世也经常被引用,有时被用来比喻女人,有时用于泛指各种梦幻般的生物,即表示“幻兽”之类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直接表示“妄想”。在学术方面,主要用于表示“嵌合体”之类的生物学概念。
原作信息:
可能原本是一个女人。魔法水平进入巅峰的特殊魔法师,经由特殊的仪式由人升华成神。凡人并不能正确地感知祂,只能看到奇怪的光芒,听到奇怪的声音,只是闻到祂的气味都有可能发狂。
祂与艺术关系至深,但是并非纯粹的古希腊艺术,而是文艺复兴时的激进派。除了调整自己的身体以外,祂还将多种生物的因子、结构都组合到自己的身体上,达到了极端的“美”。但是凡人无法承受这种“美”,当凡人直视祂时甚至可能会令他们的灵魂破灭。
在上里翔流存在于“新天地”的时期,祂现身与娘娘、奈芙徒丝进行了短暂的争执,仅仅“现身”就对上里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而后祂放过了上里。
补充和猜测:
也被娘娘称为“暴露狂”,极为自恋而且希望展现自己的美。从外观来说,可能跟被遗忘的神算是一类。
可能诞生于古代文明,但更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由于每个魔神都曾经反复改写过世界,因此上面两个猜测并不冲突,可能在她“原本的世界”中,这两个说法是同时成立的。她可能是为了追求“美”或“艺术”等理想,涉足各种邪魔外道的技术,最后知识和技术水平登峰造极。成为魔神后她反复重置、改写世界,希望继续实现她的追求,但是试过了各种操作以后才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最终失去了作为人、作为魔法师的理想和追求,不再在乎世上的一切,成为格雷姆林的一员。
4. 普洛塞庇娜 (Proserpina)

考据:
Proserpina一词,出自古罗马神话中的一个名字。女神Ceres与Jupiter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被冥王Pluto抢走,被迫成为冥界王后,而后被冠以Proserpina的名字。她对应希腊神话中的Persephone,其母亲对应Demeter。Demeter与大地、农耕、丰收等概念有关,因此Persephone被认为与冬去春来、四季循环等概念有关。
原作信息:
最初登场于木原唯一制造的假象中,是一名身穿黑色西式丧服的女性。魔法水平进入巅峰的特殊魔法师,经由特殊的仪式由人升华成神。上里翔流在“新天地”见到她时,她仍然是头戴面纱隐藏起容貌、身穿丧服的形象。
她的母亲是花之女神,根据她的母亲曾经对世界降下诅咒的传承,她可以释放神罚,遮蔽太阳让全球气温下降,并用冰雪覆盖整个世界。
在上里存在于“新天地”的时期,她曾经在远处围观上里,并用神罚妨碍他,但是并没有什么直接冲突。
补充和猜测:
从外表来说跟其他魔神似乎区别很大,是少数穿着相对正常的魔神;从名称来看跟奈芙徒丝算是一类,是与冥界有关的女神。
她应该就是普洛塞庇娜的真正词源。关于她的母亲“花之女神”,可能是指一位被视为神明的强大魔法师;但也可能,她就是由其他相位中的能量引发的神迹所诞生的人,是确实的“神子”。无论如何,她曾经是“人”——这并不是指生物学上的定义,而是指作为魔法师的生活方式。她可能诞生于古代文明,但由于每个魔神都曾经反复改写过世界,也可能没那么古老。总之她为了某种目标而涉足邪魔外道的技术,最后经历了某些事儿后,失去了作为人、作为魔法师的理想和追求,不再在乎世上的一切,成为格雷姆林的一员。
5. 泰兹卡特利波卡 (Tezcatlipoca)

考据:
Tezcatlipoca一词,源自美洲阿兹特克传说中的神,后来被英语所引用,音译为现在的写法。原意有“冒烟的镜子”的含义,可能代表战争中焚烧产生的烟,和黑曜石打磨而成的镜。被认为与战争、王权、死亡等概念有关,是阿兹特克神话中地位十分崇高的神。
原作信息:
最初登场于木原唯一制造的假象中,是一名高大壮硕的男性。魔法水平进入巅峰的特殊魔法师,经由特殊的仪式由人升华成神。上里翔流在“新天地”见到他时,可以看到他有一条腿是义肢,足部嵌有巨大的圆镜。
泰兹卡特利波卡是神话中,一位被击败而失去主神地位的神,他曾经放逐了羽蛇神,美洲一直流传有羽蛇神将会回归的预言——但是他与这段神话无关。拉丁人入侵美洲被认为是羽蛇神回归的预言成真,美洲本土势力为了对抗强大的敌人,使用某种手段使他诞生。他作为一个兵器而诞生,拥有足以创造世界的力量,却只用来抹杀人类,以散布死亡而闻名。
在上里存在于“新天地”的时期,他飞行于地球卫星轨道,接连投下许多巨大的光之枪来轰炸上里,爆炸的规模足以改变地表的地形。上里被娘娘、奈芙徒丝带着飞行到卫星轨道见到了他,而后他被娘娘用大锤拍到,坠落在地球上,引发了巨大的爆炸,使整个星球都在发光。
补充和猜测:
从外观说,可能跟“欧提努斯”算是一类,都是残疾人。其名称所代表的含义,与欧提努斯也非常类似。
可能诞生于古代文明,但更可能诞生于大航海时代。由于每个魔神都曾经反复改写过世界,因此上面两个猜测并不冲突,可能在他的“原本的世界”中,这两个说法是同时成立的。虽然不是作为人类而诞生的,而是类似人造人或者人形决战兵器。但是除了战斗和杀戮以外,他还拥有了一些人的特性,有着魔法师的追求;他为了某种追求而钻研知识和技术,最后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魔神后他反复重置、改写世界,最后才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最终失去了作为人、作为魔法师的理想和追求,不再在乎世上的一切,成为格雷姆林的一员。
6. 努亚达 (Nuada)

考据:
Nuada一词,出自古代凯尔特神话中的一个名字。Nuada是曾是丹努族(Danu)的王,是一位强大而贤明的国王,他确立了法律的权威,但在战争中失去了手臂后就退位了,因为他自己制订了残疾人不能成为国王的规则。另外Nuada还以持有一柄名为Claimh Solais的神剑而闻名,他也被认为与北欧神话中Tyr的形象有所混合,是象征战士和胜利的神。
原作信息:
最初登场于木原唯一制造的假象中,是一个浅色头发、左臂为银色义肢的男性。魔法水平进入巅峰的特殊魔法师,经由特殊的仪式由人升华成神。外表是一名独臂男子,上身赤裸,全身布满纹身,上里翔流在“新天地”见到他时,他没有使用义肢。
他曾经失去左臂而跌入低谷,但是也因此开启了波涛汹涌的人生并得到新力量,后来克服了“从底端爬上来成为万物之王”的试炼,达到新的巅峰。
在上里存在于“新天地”的时期,他现身与娘娘、奈芙徒丝进行了短暂的争执,并展现出对赌博有特殊的兴趣。他操纵着无数白色虫子组成各种如同山岭、台风一般巨大的道具,主要是各种赌博用品,随便乱扔来攻击上里。这种虫子几厘米长,外表像蛆,是在他义肢的缝隙中啃食他伤口的存在,同时他也能要求这些虫子为他工作。“娘娘”称他故意不使用跟他的传说有关的道具,这种攻击只当做是在玩。
补充和猜测:
从外观说,可能跟“欧提努斯”算是一类,都是残疾人。其名称所代表的含义,与欧提努斯也非常类似。
可能诞生于古代文明,甚至可能他就是努亚达的真正词源,而非他使用了这个词为称号。由于每个魔神都曾经反复改写过世界,所以上面的猜测也不一定可靠,只能推测在他“原本的世界”中,他可能是某场战争中的某个势力的头领。或许是单纯为了追求力量,又或许是为了实现某种追求,涉足邪魔外道的技术,最后知识和技术水平登峰造极,被人民奉为神明。他对“运气”“赌博”等事物可能有某种执着。成为魔神后他反复重置、改写世界,最后才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毫无意义,最终失去了作为人、作为魔法师的理想和追求,不再在乎世上的一切,成为格雷姆林的一员。
7. 僧正 (High Priest)

考据:
僧正一词起源于古中国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表示僧侣的官职的名词,后来也被继续使用。后来日本也设立了管理僧侣的规则,但除了官方的任命以外,僧正一词也用于泛指地位很高的僧侣。因此不少日本佛教的著名人物带有“僧正”之类的称呼,后世流传的许多僧侣堕落为妖魔的故事中,也会经常会用到这个词。
原作信息:
在欧提努斯重置世界的事件中,僧正最早在隐世中介入,修复了一些她对世界造成的一些损坏。由于他比较冲动,在而后与入侵隐世的亚雷斯塔的战斗中,是对亚雷斯塔下狠手的主力。刚进入现世时与娘娘和奈芙徒丝一同行动。
外表是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僧人,看起来就像是骷髅上粘着一层人皮。身穿紫色的法袍,有很多夸张的奢侈装饰,还有一柄华丽的金黄色宝剑被他当做拐杖,这些原本是以不动明王为蓝本的陪葬品。
他在众魔神中先来与上条当麻接触,尝试通过对话来让上条帮助魔神们解决问题。而后由于上条的决策出现了失误,直接与僧正进入了武力冲突的阶段。僧正知道当麻向他挑衅只是缓兵之计,但还是打算陪他玩玩。
在与当麻的追逐战中,僧正展示了他能与土地融为一体。他操纵泥土变成巨手,但是对大部分人工加工过的土是无效的;他还能随时监视站在大地上的人,但是离开地面一定距离后就能脱离监视。在最后被发射出地球的僧正,也是操控彗星的飞行,与彗星上的尘土融为一体而返回地球的。
经娘娘和奈芙徒丝的解说,明确了僧正一开始的追求就是“拯救世界”,上条也因此意识到魔神和其他魔法师的主要区别:每个魔法师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梦想,但对魔神而言自己的故事早就结束了,上条使用了“HP值早已经变成了负数,但依旧笑得出来”这种比喻来形容魔神。其实依据在追逐战中僧正完全不在乎自己受到的损伤来陪当麻玩这点,也可以用这个比喻来形容。

这不知道算是僧正自己的理念,还是日本佛教的不同流派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僧正深受日本佛教的思想影响,因此与魔神们整体上有一定的分歧,他所追求的安心感并不执着于得到什么,反而是认为一切必然会有终结,“终极的有就代表回归成无”。这也不是单纯的“虚无”,而是认为毁灭本身有其美感。当上条在第二十三学区等待僧正时,他明知这是陷阱但依然选择直面危险;当木原脑干使用AAA击破与僧正融合的彗星时,他接收到了亚雷斯塔的消息后,只是淡然地微笑并说出了抱歉。包括“追逐战”中僧正的种种表现,都暗示了僧正所期望的安心与其他魔神不同,他并不回避自身的终结。

奈芙徒丝点明:“靠一个人给世界带来救赎”必然是失败的。僧正早已经放弃了现世,自然也是明白这些。但他与当麻交涉的时候,反而特地提出让当麻来依靠魔神的力量拯救世界,那自然,当麻的拒绝才是他想要的回答。魔神们都明白,上条无论见证了多少事儿,都能不轻易动摇,这样才有资格成为命运的“仲裁者”;他们一开始就知道当麻不会轻易答应魔神们的请求,正因如此才只能选择上条。僧正与当麻没有顺利聊下去,有僧正故意来辩论的缘故,但当麻自己的失误也不能忽略。直到很久以后,救助被放逐的上里时,上条依然在后悔没有跟僧正深入地交流一些。
补充和猜测:
僧正作为隐世魔神的代表之一而出现,魔神们对很多事物的态度都是由僧正作为代表说出来的。但是每个魔神都并不相同,僧正自然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魔神们都不在乎亚雷斯塔,只有他一冲动就对亚雷斯塔下狠手。
僧正点明了下面几点关于魔神的事实:-
魔神们对于“支配”和“歼灭”都毫无兴趣,甚至一直在主动减少自己对世界的影响,也正因如此他们对随便乱搞的欧提努斯有很大的意见。“无限并不是物质的大量累积,而是欲望的消失罢了”。
世界本身是存在框架的,类似佛教的“六道”观念,世间万物都在一定框架内,但是魔神却太过超乎常轨,没有任何“道”能容纳魔神。
魔神们并不在乎凡人,但想要消除自己心中的一小点不适感,需要一个“不会带给任何人麻烦的容身之处”,只是为了求得安心感。
*这里要强调一下上面的第二点,以僧正超越了“命运”“因果”之类的框架才成为魔神为例,“超越世界的框架”和“成为魔神”之间是没有先后之分的,或者说因果是闭合的,说到底这本身就是“超越因果”的。

失去隐世前,魔神们一直在监视上条当麻和欧提努斯,刚刚从隐世进入现世时魔神们也在关注圣日耳曼的行动,僧正也能轻易说出很多只有欧提努斯和当麻知道的事儿,这也是说明魔神一直有监视世间事物的手段。
从外观说,僧正可能跟“娘娘”算是一类,充满了死亡气息,看起来就像是尸体。但他呈现这种干尸状态却并没有什么违和感,仿佛他本来就长这样一般。他的服装十分繁杂,但是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最后也基本被损坏了。
他保持这些装饰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用奢饰品抹黑僧正”本身也算是“众生的愿望”。但在他的“原本的世界”中,他应该不仅仅用了“满足众生的愿望”这一种手段,还尝试了很多别的手段,最后发现自己“拯救世界”的梦想已经失败了,最后才放弃了现世。按照娘娘和奈芙徒丝所透露的,僧正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古老的魔神,因此他“原本的世界”可能是一个日本佛教已经发展了很久的世界。
番外 1
在日本文化中,有“天狗道”的概念。
这种说法认为:某些过分骄傲且充满欲望的僧人,虽然在知识和修炼等方面有所成就,但是既无法修成正果又无法重新进入六道轮回继续修行,死后便堕入六道之外,变成天狗(虽然主流日本佛教并不承认这种说法,且天狗与佛教相关文化融合也是相当晚期的现象)。小说中对魔神“僧正”的描述,显然是与“天狗道”有暗合之处的。
最重要的是,读者会注意到,新约13开场便设下了关于彗星的伏笔,但似乎这个彗星除了最后用于让僧正返回地球以外没什么意义。其实除了上条和僧正的追逐战以外,新约13还用了很多篇幅描写了学园都市的人们面对灾难时的种种表现:有人打算趁火打劫,也有人选择协力共渡难关;无论如何这些社会现象,都与古中国视短暂出现的天体为凶兆这点是呼应的。比如彗星也被称为扫把星,是厄运的象征。
而“天狗”这一概念,最初恰恰就是从中国经由僧人传入日本的(且跟佛教文化无关):在早期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天狗”都是用来指代流星或彗星,是预言乱世到来的“异象”。后来才逐渐衍生出其他文化。
于是天狗、彗星、佛教、灾祸这几个词汇,就这样在日本文化中混成一体。如此看来,河马在新约13中寄托了很多内涵,等待读者去发现。
番外 2
搬运一些懂神秘学的大佬对魔神的分析,主要是参考现实中克劳利的理论。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魔神的层次是很低的,没有触及自己的TrueWill,是魔法名已经结束,而空有力量的存在。根据泰勒玛灵修的理论来分析,幻想杀手和理想送别作为愿望之力,和TrueWill有着相似性。新约13僧正所追求的东西,或者说关键在于魔神的愿望:魔神或许在无意识中依然在寻找自己的TrueWill。但是对魔神来说TrueWill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彷徨的愿望才会形成愿望之力,可能这就是魔神作为扭曲存在的悲哀之处。
为什么他们的形象都是死者或者是被遗忘者?某种意义上来说,魔神都是失败者,是走到最后无路可走的究极失败者。他们都是扭曲之物:如果幻想杀手和理想送别,这两个愿望之力都是在通往荷鲁斯时代的路上发挥作用的东西,魔神应该说是完全偏离了荷鲁斯时代的追求TrueWill的道路,但同时又达到了神之领域的高度,所以他们的愿望只能徘徊在世上。TrueWill的概念提到:所有人和谐地在世界中完成自己的任务。但魔神显然已经没有这种机会了,但他们还在无意识地寻找自己和世界的共存之路。所以魔神的愿望结晶会表现出推动时代的特性吧。
上面这些也可以说是secret chief和魔神的区别所在,这其中可能也反应了魔法侧的“魔法名”概念和泰勒玛的“TrueWill”概念的关系。新约13僧正曾经说道:魔神是世界中的齿轮,神净讨魔是评分员。魔神希望神净讨魔给他们指明真实意志,也就是如何和世界上其他部分调和地共处。考虑到上条当麻的特征是指向Hadit,Hadit是每个人心中的无限收缩的点,其实也是指向真实意志,或者说是灵魂。上条当麻大部分情况下的作用,也都是帮别人重新找到方向。而泰勒玛所追求的世界调和,正是每个人觉醒真实意志的荷鲁斯时代,也就是“所谓人者皆星辰”。
--- 完 ---

好啦,本文就到这里,有兴趣的话不妨看一下先前关于某系列世界观设定的专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