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i's lab 四期练习生第二次交流会
摘要:本文是对于 maki's lab 四期练习生第二次交流会的一个文字总结。主要内容有:一些伙伴的自我介绍、关于时间管理的分享、关于刷题的问题、有关机器学习的探讨、关于开发挖掘练习生的互动形式。
自我介绍(上次没怎么发言的练习生)
蓝色海盗船:我已经毕业了。现在在一所初中做数学教师。对于做教学的人可能会存在很多比较基础的问题。我记得有一天在讲初中的概率,我备课备了一晚上也没备明白,比较受打击。我就想是不是我的概率知识不够?概率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来的。我从事教育职业挺长时间的了,但一开始是教小学,上大学时候的知识已经忘掉了。一开始教小学的时候也没想到大学里学的东西能有什么用。之后教初中了就发现,其实没有什么知识是没有用的。现在有些追悔莫及。但现在也因为在上班,所以去学大学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的。新手教师,天天备课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如果以后从事教育行业,也要多学一些基础知识。
xx九九nn:我也是做教学这一块的。可能我的年龄算是比较大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经济学,现在已经毕业了。现在主要是做专升本和考研的教学,和上一位一样主要是面对学生群体。最近我的精力都放在他们的升学考试上。我学习数学分析是纯粹因为兴趣,毕业之后感觉这些东西很有意思。
Esther:现在是在读大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一学了数分高代,之后还学了概率,这学期主要在学常微分。之后的课程都是一些统计学跟金融数学之类的,不是我特别想学的方向。如何平衡好学校的学业和自己想学的知识是我面临的一个挑战。因为学校不是很好,老师上课的时候更注重于讲计算方面的东西,证明和动机的比重不大。我自己把重心更多放在关于证明的东西上,考试方面会不太理想。

时间管理
Gwtw港澳:我会把每天的任务先写下来。这样做好规划了之后,第一,可以避免一个事情做完之后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的情况;第二可以给任务的优先级进行排序,按照顺序进行学习。学完了可以打一个勾,记录一下。我觉得这样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分享给大家。

关于刷题的问题:
Esther:今天做谢惠民心态炸了,想了想自己经常有心态爆炸的时候,知识的理解,说直白一点就是看不太懂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我做题的时候总想着“我写的这道题的答案要和书上的答案完全相同”;写的时候就会忍不住一直看答案,做一步看一步,而这导致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写一点看一点,这个结果是显然的。
第二个问题是:就算最后做出来之后就算确实和书上一样,但没有成就感——因为我自己知道这不是我独立完成的答案,是半抄半写的。而我觉得可以长期坚持学习数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就感,或者说,能够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成就感。
第三个问题是:这不利于自己思考。在做题的时候一直想的是“如何做的和答案一样,而不是“如何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组合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把这道题用自己的方式做出来。简单来说,就是回答:我做题是是为了和答案一样,还是在为了在做题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如果这样问,应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我们知道,做一道题,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思路还有解题手法的优先级都应该是最高的,而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的优先级在除了考试这种场景之外,都应该排在这些之后。而到了实践环节,我总是会本末倒置。
但这个问题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这个问题也阻碍了我很久,讲给大家听,希望大家如果有和我同样的问题可以由我的思考产生自己的思考。
还有一个感想是:不要担心做错题,有时候做错题可能比做对题更重要,所以我现在正在做心态上的转变:做错题并不可怕。这也回答了上面那个:做题是为了什么?如果目的只是为了答案,那似乎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Gwtw港澳:谢惠民应该是比较难的了。
假装是爵士吉他手:我是在刷裴礼文(虽然是三天打鱼很多天晒网那种)。
朝日步梦:这让我想起我之前考研的时候,当时非常焦虑。因为考试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做对题目,正确答案才能有分数,所以就因自己写不出正确答案而感到焦虑。我考研(经济学考研)的时候是刷汤家凤的书。他的书体量特别大,刷题的阻力也很大。那次考研失败的原因我认为也有这一点。现在做题主要就是因为兴趣,以及研究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标准答案去做。我现在不是为了刷题而去刷题,我是觉得答案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时你的思路以及想法。我觉得 maki's lab的很多同学也不是为了考试去做题,更多的是因为兴趣。比如学不定积分,不能光去看书上写的定义,而是要去想不定积分是用来干什么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只是单单跟随书本,自身的兴趣也会被消磨,有上钟的那种感觉。思考的能力是更重要的,不要害怕自己犯错误。像经济学的研究不可能是看到一个理论就去学,精力是有限的,看到一个问题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小时候我们可能对很多事情都抱有兴趣,但长大了似乎探索的欲望就没有了,但我觉得这种探索的欲望是比较重要的。
假装是爵士吉他手:我是感觉在做基础课的时候(比如数分高代),因为接触的比较多,感觉里面的东西不会有第一次看到的那样那么有意思,或者说这些知识它缺少了一种“神秘感”。然后学习的热情也会没有一开始那么好。但在看困难一些的课程时,我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它里面讲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高级”,就有兴趣去了解更多。maki之前有做过一个关于超前学习的讲座,就是说同时学现阶段“该学的”东西以及“未来要学”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方式也可以给数学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兴趣以及动力。学难一些的东西时,会给我动力把基础的东西学好。
Gtwt港澳:之前在大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就是为了水个学分,60分及格能过就行。但考完试很快就会遗忘。考试的题目都是老师画的重点,所以同学才能考高分。如果换别的题目,可能就会没有思路。我就想:怎么才能学好数学。现在感觉最最重要的就是做题目。做题目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必要的阶段,只有做题才知道各个知识点是怎么应用的,才能理解那些知识。只是看或者背的话我感觉理解起来是会非常艰难的。做题的目的其实就是要理解。我觉得不执著于答案是很正确的。要有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有理解。而不是看看答案,要自己独立认真的对待题目。
第二就是要见多识广,知识面要广泛。看的题目、知识多了才能在面对新的问题的时候有思路。还有就是深度,如何应用知识点,怎么把题做得淋漓尽致。第三点,“慢就是快”,这是泛函分析课的老师跟我讲的。一个东西的理解需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可能快速的学很多东西也只是表面的学习,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它,当然这样也就没有办法掌握它。我觉得回顾以前的知识点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学数学也要有动力。
朝日步梦:做题的话不能贪多。就是题的质量和数量都要达标。做很多很简单的题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我做到比较难的题的时候,可能当时做不出来,但过几天就会有突然有思路。念念勿忘,必有回响。这也是一个“磨”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会是甘甜的。需要经历苦难才会更加有收获。需要耐着性子,面对困难。

探讨机器学习
朝日步梦:想问一下港澳同学关于计算数学的问题。我最近比较需要机器学习,然后也会遇到一些数值分析。
Gtwt港澳:数值分析是属于计算数学的方向。它和计算机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方程的解、求根、找零点;矩阵的逼近、分解;迭代、稳定性、收敛性等都是数值分析关注的。在工科里的应用性很强,在数学里和计算机结合紧密,经常用到一些编程。数值分析是计算数学里的一个基础学科,想要继续学习最优化理论、机器学习、智能优化等方向就需要数值分析的基础。机器学习的应用性就更强了。很多大公司都需要懂理论、会编程的一些人才(客户应用分析、分类问题)。比如最近火的ChatGPT,也是和这些理论有很大的关系。基础数学就还有很多方向,就主要是专门搞理论。此外还有教育类、图形学等。
朝日步梦:经济学这方面用到的还是挺多的。大部分经济模型中的问题都没有办法求出解析解,需要用到数值的方法。想问一下及其学习是在预测方面更重要还是解释方面更重要(预测vs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度)。
Gwtw港澳:神经网络是经常用到的一个东西。它其实就是很难解释的。难以解释不妨碍它的应用性。比如智能优化算法,它把自然界的一些进化理论中的思想应用到优化方向上来。虽然这个理论的解释性不是很强,随机性很大。但如果说他的收敛性、稳定性等性质很好,可以有一个全局最优解,这样的模型当然是可以应用了。

关于开发、挖掘练习生的互动形式
假装是爵士吉他手:之前我们的练习生群只承担了发日拱一卒的作用,现在在网站上打卡而不在练习生群里发了。感觉群里很冷清,我们应该想一些方法让大家能更好地一起互动。上次胡萝卜是说可以组建讨论班,但我觉得我们很多数学水平并不相当,所以讨论班的组建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是不是可以运营一个B站账号来更新、汇总lab粉丝群体内开设的讨论班,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加入。lab的粉丝体量还是比较大的,应该大家都可以找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蓝色海盗船:可以找适合不同数学基础的人可以一起去读的一本书,我们可以开设读书会项目。
Gwtw港澳: 日拱一卒的打卡需要有自己的主动性,我在iPad上面做自己的打卡因为是主动的,所以感觉会效果比较好。读书会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兴趣,而不一定是专业的知识。可以读一些科普历史,培养对数学的看法、认知,以及品味。
朝日步梦:我们也可以定期做分享,分享自己的学习内容,把自己学的教给大家,或者说把书的内容进行分享。我目前感觉可能做讲座还需要更多的积累,这样会更全面一些。
Esther:打卡的事情我觉得稍微强制一点其实也有好处。我的同学中可能有些人会在某一天学的很多,然后接下来几天就不怎么学,我感觉这样不是很好,不利于学习。日拱一卒打卡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我会准备一个本子,把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录,最后到网站上打卡。这样也不会占用很多时间。
蓝色海盗船:我也觉得在群里发打卡很好。初中老师特别忙,有很多节课要上,很多时候会忘记打卡。转到网站打卡之后我的打卡次数就是屈指可数。打卡发在群里其实也可以提醒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