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有错吗?

首先让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后浪》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后浪》是哔哩哔哩的一份宣言和推广。
五四青年节和央视的名头宣告了b站“根正苗红”的背景,显示出b站已经被“社会主流”、“官方”所接纳。在这个b站内忧外患,面临挑战的时刻,是一针强心剂,向外界宣告:我代表着年轻人,代表着未来,b站不会倒。资本可以放心投资
不难发现,这个短片是披着五四宣传片外衣的b站推广片。那么,目标群体定位就是明确的:
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城市中上游家庭的青少年
现在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觉得《后浪》与现实生活脱节,残酷一点说:他们并不是b站的目标受众,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足够的消费能力,
总而言之,他们不是b站要割的韭菜
那么这样看来,《后浪》也没有什么错嘛,毕竟只是营销手段,看看就好了。
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b站这次营销犯了一个错误:
定位失误,被五四青年节的名号反噬了。
青年节的历史背景自不必多说,先不论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宣扬带有企业宣传性质的“五四纪念片”是否恰当,单是“青年节”一词就与此次营销相冲突:青年节,不是b站用户的节日,而是全中国青年的节日。
再加上投放到央视上播出,那么本片面对的就不再是b站用户的自娱自乐,而是全中国青年的评判。这时,许多人就会发现,《后浪》中的人物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差的太远了。
青年节,本来是为了纪念“消除不平等,消除剥削歧视”的日子,《后浪》却无意中把现实中客观存在但大家都尽量避免提及的不平等赤裸裸地摆在大众面前,不喷你喷谁?

我还要批评一下b站的视频素材选材,细心的话会发现,这次的选材其实跟b站上市视频的选材很像:都是围绕up主以及自己的受众群体中的佼佼者进行的。
但是场合不同了,选材是要变的啊
青年节的宣传视频,你不带广大劳动青年一起玩?军人、医生、教师、工人、农民等等这些人,竟然没怎么在青年节的宣传中出现,真是匪夷所思。就算再在乎受众,这些人哪怕是为了政治正确,也要浓墨重彩的描写一下不是吗?这就是典型的定位失误导致选材失当。

还是那句话,定位错了,认识歪了,被骂是必然的,不冤枉。
如果让我给《后浪》打分的话:作为b站推广,很不错,90分;作为心灵鸡汤,勉强,60分;作为五四青年节宣传片,不及格,40分;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赞歌,对不起,它代表不了新时代中国青年,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