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里,刘备堪称世之枭雄,其子刘禅为何这么没出息
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世之奸雄曹操对当时窘困其门下的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后来刘备励精图治,三顾茅庐,以至诸葛孔明出山辅佐,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他的儿子刘禅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更遑论有什么文治武功,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小编脑洞大开的认为,当然是他老子刘备造成的啊!
想当初,赵云长板坡杀入曹营七进七出,好不容易把襁褓中的阿斗刘禅抢出来,谁知刚刚交给他老子怀中,却被刘备直接摔倒了地下,以至于留下了“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谒后语。
可能是当时刘禅太小了,不经这么一摔儿,落下了脑震荡后遗症,以至于长大了傻了巴叽的吧!呵呵,戏言,戏言!
刘禅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缘于一个由他而来的成语典故:“乐不思蜀”。

景耀六年(263)魏将邓艾出奇兵,翻越蜀道难之天险,兵下成都,当了40多年的太平皇帝刘禅开城请降。刘备费尽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彻底灭亡。刘禅及一些大臣被迁魏都洛阳,并受封安乐公。
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及其他一些大臣,故意让一群歌姬跳了一段蜀国风情的舞蹈,刘禅的那些大臣见景思情,免不了为自己的国家亡灭而伤感,可刘禅却跟没事似的嘻笑戏闹。
司马昭也是很不理解,问其思蜀否?刘禅正玩得不亦乐乎,顺嘴说到,此间乐,不思蜀。这么没心没肺的人,司马昭彻底的放了心,也让后人对刘禅的印象就是废柴一块。

说起来也挺费解的,刘备一个卖草鞋的穷屌丝,在群雄争霸的乱世混得三分天下有其一,也算是一代枭雄吧,可他儿子怎么这样的差劲呢?
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全让人家刘禅,他好歹也是刘备钦定的储君,想必也是做了很多功课呢,可历史上好像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作为刘禅的父亲,刘备在教育上绝对是失败的。

也许自己从小受了太多的苦吧,他不想让儿子再重复自己遭的罪。可以说,刘禅在内宫里的世界很是缺乏磨砺的,一直生活在父亲的羽翼庇护下。
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要求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
当时刘禅已经17岁了,还把他当成三岁孩子看待,一直安居于内宫,不经风雨的历练,怎么能会有长进呢?
而诸葛亮呢?也真是不负托孤之恩,事无巨细,皆是亲力亲为,对刘禅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手,在《出师表》里有详细描述。

可以说,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为了蜀国大业真做到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想想看,刘禅在诸葛亮的巨大光环下,想放光也是没有人给机会呀。
其实说刘禅平庸无能也是有失公允的。诸葛亮死后,刘禅真正的亲政也达19年,期间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停止了经年不断的北伐,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稳定,所以说,刘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