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心理精英人物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梁艺分享课程收获
这里是人生加油站,只为创造新的可能!
我是TP27的梁艺,二十多年的编辑工作经历让我变得严谨,趋向理性。进入城市精英高级课以来,我一直在接受教练充满爱意的“敲打”,让我看见我从前“看不见”的自己及他人。我接受的挑战是,突破与人的链接——家访同事、同学及TP形式的落地。
何以要突破与人的链接?最初,我对此也不以为然。我的工作要经常和作者、读者打交道,我与人交往,没有问题啊!教练一语中的:“你常常以客气和礼貌的方式,拉开和人的距离。”对的,这是我工作中与人交往的方式。思索良久,我大悟:我是以工作中的“那一面”,来应对生活中“不同的面”,在我的TP团队中,亦如此了。所以,突破它,就从走近同事、同学开始——我接受挑战!

行动!冒着大雨。家访同事。
我的到来,让原本对我有隔阂的同事,感动不已。曾一度,这位同事对我说话,犹如吃了火药,“冲”得很。而在我家访的那一刻,屋外大雨滂沱,屋里暖意融融。在温馨轻松的氛围中,她与我娓娓道来,说工作,谈孩子,聊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说出了许多在办公室都不曾说的心里话。我感受到,我们心中的冰块在慢慢消融,化成了涓涓细流,滋润我们的心田——我们的心在逐渐靠近。
一次次的同事家访,让我看到了,同事们不仅有伏案工作“常见”的那一面,他们还是一个个丰富的鲜活个体。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不论什么性格,都乐意向我倾诉,就像教练说的,“他们等你很久了”。
我不由得在内心惊叹:真是想不到,家访,这种古老的形式,在链接人与人方面,仍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二、
家访很快拉近了我和同学心与心的距离。
3月28日一早,我和新团长老王一同到房荣同学家去。
老王开车。车上,我们就聊开了,房荣的童年、少年、青年,房荣的家人,房荣的丈夫及家人……说到动情处,我们和房荣同唏嘘,共感叹。在绿水青山环绕的小山村的那幢小洋楼里,见到房荣的父母和叔叔婶婶,饮着香甜的米酒,共话家常……终于,我“看见”一颗璞玉一般的心灵——阳光、坚定、常常能给人以力量的房荣,是在如此淳朴善良的家庭里,生长起来的——这是我第二次到房荣家。今年大年初五(财神日),我第一次来到房荣家,匆匆而来,上天湖,赏美景,又匆匆而走。但即使是如此匆忙,也有了过年走亲戚的感觉——就是这么奇妙!
家访,就这么一家一家地走来,一家一家地“认亲”——每一位同学,都像我的亲人,我们仿佛认识很久很久了……我们,不再只是组会上仓促见一面、又挥手道别的同学,我们都有深厚的友情和亲情在。

三、
就像哈利·波特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乘火车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每每在航洋城,乘电梯直上2601,顿时就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我也从寻常的俗世,进入神奇的三明世界。
因此,我经常有被撕扯的感觉,要从日常俗世,切换身份,进入三明世界;又从三明世界,再切换身份,进入日常俗世。最初,这两个世界,是平行而不交织的。所以,刚进入高级课时,我常觉得分身无术:日常工作就够忙的了,还有不断加码的高级课事务,简直要人晕啊!
这样的“撕扯感”逐渐消失,是在事业挑战周的TP形式落地中,我成功地将两个时空融合在了一起,我拥有了神奇的力量。
每日总结模板,改进了原来的粗糙模式。
大组会,做好定向——会议议题、时间、记录人,等等。
小组会,不仅做定向,还学习做回应。由最初的七嘴八舌的回应,到学会有秩序地回应——现在的小组会,已经是高效又有序了。
运用SMART原则制订部门工作计划,将各项条例都放在五项指标上衡量,计划不再是空洞而不可实施的了。

TP之旅,对我而言,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在这里,我重新梳理自己几十年的阅历,也曾迷茫困惑过。当看到老P们为新生命的成长,无私地支持和奉献时,我感受到的是温暖的力量,源自内心的自信和大爱破土而出,我活成了真正的我,自信、大爱的我!有人好奇地问我,为何来三明平台?我骄傲地回答:这里是我人生的加油站,只为创造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