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培训心得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3的家长不合格。“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在青少年教育领域,这已经成为共识,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曹萍表示,因为生活压力,很多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甚至不懂得如何做父母,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1.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曾提出:”人类应将其最宝贵的赋予儿童!”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辦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壞。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2.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
3.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凡是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也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优秀。凡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双差的學生,绝大多数家庭环境恶劣,如父母离异、分居、丧偶或父母工作不稳定、父母兴趣过份广泛无暇顾及孩子等。可以说,社会环境相同、学校环境相同、家庭文化水平相近、孩子年龄相仿但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方法不同,其教育结果却大不一样。
如你对家庭教育指导学习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