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未央】专题 | 汉未央复工探索:何以可能?怎样做活?


【全文3300字 通读需10分钟】

▲ 直 播 令 ▲
上海当前虽已解封,但文化行业复工复产仍困难重重。
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属后端消费、高端消费。文化行业上不够国计,下不及民生,是社会危机状态下最易于被牺牲的行业,亦是清零封控政策下受影响最深最久的行业。
三个月封控导致的社会心理后遗症,使普遍预期退化为保底保生存,人们的文化追求因而深受抑制。
但向往还在,盼头还在。越是如此,人们越需要文化的滋养与慰藉。
关键在于:需求要唤醒,渠道要打通,自身要求变。
那么,在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染性与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下,汉未央文化传播事业何以可能?如何恢复?怎样做活?



天行有常,岁月不居。
从仲春到仲夏,整个封控,以清明始,以端午终。
这一季春天,就这么从指间流逝了。
上海的群文工作者决心,无论如何不能让市民再错过这个端午。
5月末,浦南文化馆拟为浦东市民奉上一期端午特别节目,主题为“携手驱疫 同心祈福”2022我们的节日浦东地区端午民俗云体验主题活动,请汉未央配合落地。
当时还在封控,动弹不得。怎么办?
传统岁时文化必须活态呈现。因此千难万难,想尽办法也要创造一个封闭可控的线下小现场。
于是,我们依托具备一定室内外条件的优良居家环境,在小区实景营造现场。我们发动邻里,依靠封控三个月凝聚起来的社区守望相助,在邻居们各显神通各司其职的帮衬下组建了团队。

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端午云体验的线下录制与后期制作。
整台节目力求接地气,不走舞台综艺路线,而致力于还原居家过节场景。
在结构上:
一课,讲端午岁时文化微课。
二享,演中医保健艾灸之法。
三工,做端午香囊蒲剑角黍。
四礼,行端午兰汤驱疫之礼。
四个板块,均为家庭邻里切近可行之事。整个场景呈现出来,怡然陶然,其乐融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传统文化意蕴在长幼互动中娓娓道来,听来又是趣味盎然,自然而然。

剪辑成片后,于端午当日在上海文化云平台发布,实现了广泛的社会传播与很好的市民反响。
一场云端午,重启上海人间烟火气,为上海市民献上了这一份有温度有诚意的端午之礼。
是抚慰,更是激励。




进入六月以来,马陆镇启动“学习民族宗教法规 携手共绘同心圆”2022年度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学习月活动。旨在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化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普及度,营造社会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防疫条件下,怎么办?
全程在线推进!

汉未央作为执行单位深度参与该项目。
汉未央创始人姚渊老师面向马陆育才中学内高班各民族学生,亲自开讲“明德明礼 少年君子”中华传统礼仪核心价值与日常实践专题课。
课程由“理—义—履”三个板块构成,从发生学角度把礼的起源讲清楚了,从心理学角度把礼的内核点清楚了,从行为学角度把礼的实践教清楚了。

课程通过腾讯会议在线直播,各族学生听得投入,学得有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切的体认与浸润。

2015年来,汉未央作为上海优质社会组织长期投身援疆事业,向喀什巴楚持续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更融入巴楚“小胡杨扶贫扶志扶智”行动,开展“小胡杨启明美好未来”项目,向学校向社区扎根,深耕巴楚,设立礼乐传习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渐有开枝散叶之势。
为进一步加大文化润疆力度,我们为巴楚设计了面向小胡杨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及青少年各族学生的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为此,我们每年派出专业教师,阶段性留驻巴楚开展课程教学。

上海封控,教师一时派不出去,而当地师生等着盼着,传统文化的养成则更要保温保热讲火候。
人虽禁锢,课不能误。
怎么办?
于是,上海的任课教师在这头线上授课,巴楚当地组织师生在那头集体听课,并开展当堂远程互动。两个月间,共开讲华服礼仪、说文解字、岁时节气、茶艺茶礼、古法香囊、古琴雅乐等精品课程。
共计授课8次,覆盖学员约500人次。
隔空视讯虽不解彼此思念,但项目进度稳步推进,传统文化远程赋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教学成效。




上海防疫,企业在行动。
为鼓舞职工在居家封控期间投身抗疫志愿行动,营造活力氛围,凝聚企业文化,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疫路有你 艺起加油”在线抗疫传递力量活动。
汉未央全程策划执行。

哪种体裁最生动最受欢迎参与度最高,就用哪种体裁。于是我们把短视频定为作品主要类型。
哪种平台更匹配企业定位且最具成长性,就用哪种平台。于是我们把活动放到微信视频号上来。
活动分抗疫先锋行、居家才艺秀、居家厨艺秀、居家云运动四大板块。抗疫先锋行,聚焦封控期间暖心事感人事,讲述员工帮助他人、志愿助力社区防疫的事例,展现员工坚守岗位、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的事迹。才艺秀、厨艺秀、云运动则展现员工乐活居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们创建专题视频号,设计活动海报及视频封面,由专业剪辑师为所有报送素材提供视频精剪、字幕特效等优化处理。
4月26日-5月15日期间,每晚八点准时推送1-3条短视频。最终根据转发量、点赞量、点评量及评审团打分,选出最受欢迎作品团队奖及个人奖。截止目前,作品浏览总量达8万+,其中反映员工留守公司的视频作品《驻场日记》,以1.2万浏览量,树立了标杆,鼓舞了士气。




自2021年来,汉未央参与嘉定镇街道社区民生服务公益创投,开设“指间上的艺术”传统非遗手作项目。充分贴合街道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深度老龄化等实际情况,点对点下沉,把小而精的传统文化手作体验配送给社区。封控前,已配送4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及5次“指尖上的艺术”手作课程。
封控后,传统文化的社区需求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具治愈力。
为市民送项目送文化不能停。
怎么办?转到线上来!

在与嘉定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积极协商后,我们将手作项目在线上远程开展。当时间来到六月第三周,在线手作直播课程就开课了。
我们依托学宫全套直播设备,在这教。
居民们观看社区活动室大屏,在那学。
为放大手作细节,我们运用专业摄像头就近拍,切特写。如此,既有学宫场景之赏心悦目,又有手作细节之历历可观。
居民们看得明明白白,学得顺顺利利,评价也就满满意意,心情更是舒舒畅畅。




能不能在线上,带人们云游未央学宫?
能不能在线上,为我们的文创找到目标客群?
能不能在线上,把我们致力复兴的古典美学讲给有缘人?
线上,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面向年轻世代的自主性体验性消费特性,将嘉定州桥馆重设为汉服自拍馆,倡导自在、自足、自由的“三自”理念。一个阶段的筹备以来,自拍馆从专业设备到专业服务,已初具规模。
以自拍馆为抓手,一方面构建一种时尚化的青春业态,旧馆新开,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在州桥景区公司支持下,与州桥各馆协作,探索联动带动、彼此引流的共同发展模式。

为此,我们连办三场直播。
第一场推自拍馆。汉未央创始人姚老师亲自讲解州桥馆空间设计理念,人们跟着镜头随姚老师移步换景曲径探幽真正云游汉未央。
第二场以“国风美赋能生活美”为主题。与“小鱼仙”国潮文创机构联合直播,推出“未央甄选”视频号微店。
第三场以“汉宫探秘开玄机”为主题。走进壮丽汉宫,为人们揭示未央学宫天人感通古今贯通重重玄机。

尤其第三场学宫直播,正值6月25日中共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宣布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
为这场直播,我们做了充分准备,设五大篇章:
吉 · 建木之中
兴 · 雅艺之道
和 · 金石之鸣
羽 · 丽人之行
心 · 弘毅之志
冀阙巍然,钟鼓齐鸣,未央学宫的每一要素都被唤醒。宫里宫外人流如织青春明丽,舞团乐团精锐云集轮番上演,姚老师全程讲解层层解密,直播间上千观众紧紧追随热烈互动。
是为封控以来,最大规模之汉未央集结。
明明白白昭告世人——
汉未央正恢复往日活力!










【 始建未央学宫碑 】

这三场直播,场场精心策划,环环精彩相扣,奥妙神奇又赏心悦目,已远超带货范畴,展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公益属性与品牌价值,展现求新的直播理念与求变的进取姿态,更宣示着汉未央不问艰难,激活并推动传统文化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
优质的民间文化机构是真正的稀缺资源。其兴也,因于诸多不世出的偶然机缘。绝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起来,也不是想孵化就能孵化出来。
一旦消失,很难再生。
寒流风烛,守住薪火,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多难,民间文化机构主体的活力与坚韧,终是克难前行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