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之一字——评《爱字的疮》

2023-03-03 22:58 作者:柳带沙  | 我要投稿

前言

一开始看封面,满以为这本《爱罗先珂童话集》是格林童话图式的儿童枕边读物。不是我臆测,此书背面号称自己是世界十大童话之一,与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同居一个榜单,实在不能不教我误解。

言归正传,我最先看的是其中一篇《爱字的疮》,讲的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红军战士被白卫军杀害的故事,读得我心碎。

“我是寒冷国度的人,深的雪和厚的冰是我的孩子时候以来的亲密朋友。冷而且暗,而且无穷无尽的连接下的冬,是那国里的事实……” 这个开头不能不让读者们联想到安徒生的《冰雪女王》——那是个残酷的童话(毕竟都“扎心”了),不过读者往往会低估作者的实力。我也不例外。

果不其然,在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谜语”后,爱罗先珂终于写到正题:一片白杨林。村人厌恶这白杨林,主角“我”却爱它。

据说进过白杨林的人都会遭遇不幸,“我”不信邪,坚持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前往那片森林,偶遇一个自称冬之女王的老媪为“我”引路,带“我”前往她的宫殿。宫殿里住着一个白杨一样可爱的哥儿 这白杨一样可爱的哥儿竟自带体香——白杨的香气。原来,他的真身是一棵白杨。“我”偷听了白杨和老媪的对话,惊讶地得知自己已经被冻死,不禁大骇,但仍旧以为这只是个梦。

那哥儿也很奇怪,对老媪发誓说”如果不知道那个字,我就如死了一样“。

究竟是哪个字呢?

悬念陡起。

接着哥儿就找到了“我”。

哥儿说,作为白杨的孩子,他的使命是变成柴木和火把,来温暖这世界。

哥儿说,要热发得多,要火把烧得亮,有一个字是必要的——刻在胸膛上的“爱”。

哥儿脱了衣服,露出白杨一般的皮色,“我”拿着金刀不知所措。

“愈深愈好”

“不怕疼,因为是白杨的孩子”

“不怕出血,因为是白杨的血”

哥儿看着胸前艳丽的“爱”字伤口,露出了喜悦的神色,显得他更加美丽。

哥儿问我要什么报酬,“我”诳他要生命。他吓坏了,“我”只好抱住他安慰,并吻了他一下。

可是“我”没想到,接吻……是归还生命的方式。

这一段在原文中写得极其动人。白杨的牺牲精神令人震撼,他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所以不怕疼痛,不怕流血,乃至不怕死亡。他本来就打算救活“我”的。在白杨祖母——冬看来,哥儿是害了“爱字的病”,那被“我”刻在白杨胸膛上的“爱”字伤痕,竟然长成了沁入肺腑的疮,让十年后的白杨心甘情愿地在火光中燃为灰烬。

原来白杨并不是真的白杨,他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自从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他就成了红军骑兵队的一员,最后被白卫军活活烧死。所谓进过白杨林的人,指的其实是加入红军的人,这些人不是农民就是工人。有白军在,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故事前半段不遗余力地描写苏联冬天之寒冷,是为了凸显白杨坚韧耐寒的性格。最终白杨在火中化为灰烬,是对严酷环境最后的无声的反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为着农人们对白杨之死的冷漠态度,爱罗先珂显然对他们很不满。事实上,那时农人们对红白二军都不待见,再正常不过了,他们不懂马克思,不懂革命,连年的战争和饥饿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在这种情况下,白杨的牺牲无法让他所致力于保护的人民有所感激,也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小说中爱罗先珂谴责农人们无知的话,我实在无法赞同。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比起白军,红军确实称得上为人民燃烧生命了。毕竟尽管不满,苏联人民最终还是选择了红军。至于白军,白军甚至有烧杀淫掠的恶名,其领袖又轻视俄罗斯以外的其他民族,被民众抛弃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如何,我都不能不为白杨胸口的刺字流泪——那是一枚爱字的疮。

我看得很明白,执意刻下它的人其实既怕疼、又怕流血。

他的隐忍,只因为那个字是“爱”。

参考资料:约翰 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第二十二章、二十三章(主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Warning:作者读书少,临时补的历史知识,有谬误请轻喷。


爱之一字——评《爱字的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