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景文旅:旅游规划的必要性表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旅游规划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它明确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据。从而获得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那么,旅游规划的必要性表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基于以人文本。
旅游规划基于以旅游者需求为本,因此着重解决旅游吸引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特色化、创意性的有效供给,而不再是像传统的城市规划那样仅限于土地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开发。由于传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人的需求因素考虑得较少,导致目前中国城市呈现“千城一面”的特征。
2、提升旅游体验。
旅游规划要完成的是基于一定的物质空间前提下,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的规划。而传统的城市规划更注重的是物质和空间、土地和各种设施设备的硬件规划。这就导致城市规划中的旅游规划重物质规划、重空间规划,而难以胜任旅游体验、心理空间和情感变化曲线、旅游情绪引导等软件规划。

3、注重旅游需求。
相比传统的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旅游规划更着重于人的旅游这一特定需求以及人与社会、生态、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偏重于空间存量的利用,而旅游规划在存量空间的基础上,更偏重于另有增量增量的谋划及就此做出的系统性安排。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和空间为核心根本,而旅游规划是在土地空间的基础上,以人的旅游需求为核心根本。
4、打造旅游活动。
旅游规划是人的异时空的旅游活动需求规划,而不是城市规划根据城市本身多少年前的增量增率及根据各种条件做出的人口增量、各种专项安排和控制规划。旅游规划对游客的倒流作用更大,对人的异地需求的预测和安排难度更高,旅游规划还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较好的经济回报要求。

5、旅游市场供给。
旅游规划始终是围绕着市场和游客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旅游供给,而不是围绕着市长、法人和其他投资主体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旅游规划必须听市场的,而不能是听市长的。因此,那些为了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不得不以土地或其他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作为思考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以土地或其他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规模的实现来约束参与者的行为,把资源开发的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的传统规划,也是难以胜任旅游规划这个为旅游者提供规划服务的工作。
6、追求同中求异。
旅游需求的有效供给,需要的是深入了解旅游者的显在和隐在旅游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一种建立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多重需求的叠加,但本质上旅游需求是一种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这就要求旅游规划要提供的是一种个性化、异质化、特色化、非标准化、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产品,而不是传统规划那样仅仅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的物质空间产品。因此,基于基本的物质需求和安全需求等前提,旅游规划更需要对游客的主题化心理引导,创新性产品打造。对这种“同中求异”的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执着追求,才能避免将中国做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
晟景文旅(www.sngct.com)认为,旅游规划基于对土地的理解,深入对旅游者的了解,对市场、对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的了解,对人和自然、人和美景、人和生态、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的理解和系统性构建。在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的新时代,不仅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而且存在的价值会越来越被重视和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