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居然搞出了坦克?!
1914年8月,小毛奇将军的办公室中。
“panzerwerfer?那群工兵搞出的新玩意真的有这么神奇?”小毛奇将军看着眼前的图纸,疑惑不解的说到。
“是的将军,据罗尔中尉所说,那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碾碎法国人战壕的新型战车,它甚至可以挡住重机枪的直接扫射。”参谋长略带兴奋的回答道。
“是吗?看来我得找个机会去参观参观了。”小毛奇再次看着手中的图纸,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事实上,早在1913年9月5日,德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希·戈培尔】就曾建议以美国的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为原型,改造出一种能够应对未来战争的战斗车辆,而在同月28日,另一位叫【雨果.布雷默】的工程师也向军方提交了一份自己的履带式车辆原型,虽然该车存在可靠性问题,但其明显优于轮式车辆的野外通行能力还是给军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影响下,1913年10月28日,弗雷德里希将军召集国内各家汽车与军工企业,商讨履带式战斗车辆研发的可行性。最终,军方组建了【交通运输部委员会】,负责新型战车的设计工作,而戴姆勒公司也同意协助新型战车的研发。

可惜的是,从1913年11月-1914年1月,【交通运输部委员会】推出的3款原型车均存在越壕能力较差等问题,显然无法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委员会也在这时候想到了戈培尔提过的意见,于是立刻拜托军方想方设法从英国走私了一辆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并委托戴姆勒公司在此基础上搞出行走结构,而其他成员负责设计车体。
1914年4月,在经过15次实验后,委员会终于搞出了可靠的设计。为了让战车有足够的越壕能力,设计组将其车体做成了菱形样式,左右各有一条履带,能够让车辆顺利通过泥泞地形。一台戴姆勒公司提供的200马力水冷式汽油机被安置在车内后部,有2名机械师负责维护,这台发动机在测试中让车辆拥有了10公里/小时的最大移动速度。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德国已经彻底把法国视作假想敌。
考虑到假想敌的轻武器火力会造成严重威胁 ,所以车辆前部被13毫米的钢制装甲保护,侧面装甲为10毫米,后部则是7毫米。设计组甚至在车体上方覆盖了金属网,以抵御敌方的攻顶爆炸物。出于保险考虑,设计组使用各种枪械对车辆进行射击,甚至是调来8挺水冷式重机枪对侧面进行齐射,结果没有一颗子弹能够打穿它的装甲。
1914年4月30日,被命名为“威廉”的新型战车在柏林某地进行了测试,这场测试还邀请了威廉二世、小毛奇等高层,测试中,在八名拥有机械维修和车辆驾驶经验的工兵们的共同驾驭下,“威廉”车轻松越过了按照法国标准构筑的战壕和铁丝网,而那些战壕中提前布置的假人等目标,也在“威廉”车装备的6挺重机枪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表演结束后,心情愉快的威廉二世询问了这辆战车的用途,当得知它将被用于“痛打那些该死的法国佬”的时候,皇帝陛下显得非常开心,并表示将会全力支持【交通运输部委员会】的工作。这让那些反对“威廉”车的保守派们彻底闭上了嘴巴。

1914年8月8日,在小毛奇将军的努力下,陆军组建了【突击战车委员会】,全权负责“威廉”号战车的购置和装备工作,委员会最终在8月14日发出90辆的订单,并决定组建【装甲突击营】,作为精锐的先锋力量应对未来的战争。而“威廉”号战车也被正式命名为【Sturmpanzerwerfer.I】,意为【I号突击战车】。
至此,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第二帝国成为了率先拥有“坦克”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