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儿童用药误区,家长必看
随着冬季的到来,室内外温差大,儿童容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有些家长会在孩子生病时,不经专科医师诊治,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自己觉得有效的药物,担当起医师的角色,行使起医生的权力,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可怕而又非常危险的行为。
据报道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发生药物性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发生死亡。孩子的身体是脆弱的,一旦用药不当,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致残,甚至死亡。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共青团中央)
那么,儿童生病时,在用药方面有哪些误区呢?您涉足了吗?
下面,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带你了解~
误区一:未经医师诊治,擅自用药
这是中国许多儿童家长的通病,正如上面所说,诊断不明确,擅自用药,轻则使患儿病情加重,重则导致伤残,甚至死亡,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误区二:成人药儿童可以服用吗?
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 “如果大人的用药剂量是1片,那给宝宝的剂量就减半咯”,多么感人的理解能力~
亲爱的家长们,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的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否则易造成疗效不佳,甚至意外伤害。
误区三:中西药结合,疗效好?
孩子患病之后,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这使得他们有一种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的错觉。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由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轻则造成白细胞减少,重则造成胃肠和肝肾功能的损伤。
部分家长因早期用药效果欠佳,自觉医嘱用量不合适,就想当然的自行加大用量、频繁重复用药,其实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造成药效减弱,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用药不当并不会产生1+1>2的效果,反而可能出现1+1<1的情况。在这里要提醒家长:如需多药同服,需注意看有效成分是否重叠,避免重复用药,且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为好。

误区四:抗生素该不该吃?
我们所指的抗菌药物,其实就是抗生素,它是一类抵抗细菌的药物,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病毒”,就没有提到使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恰巧你的孩子是细菌感染,那就有绝对的使用指征。
在临床工作中,最头疼的是碰到两类家长,一种是把抗菌药物当成万能药,孩子不论什么症状都吃一点,而刚好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殊不知抗生素也是有自己的用药期限,本来是7天毕业(一个疗程),而人为让它5天休学(停药),那可能使得细菌卷土重来,增加耐药的风险。
另一种是把抗菌药物列入黑名单,孩子不管何种情况,都拒绝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
其实只要正确、合理对待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时做到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正确规范使用,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
儿童用药基本准则
儿童要用“儿童专用药”:同类药分成人药和儿童药,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如悬浊液、分散片等。如果某类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必须用成人剂型时,要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确诊之后才能用药,对药品的使用要心存敬畏。
原则单一用药比较好,如需联合用药,一定要遵从医嘱,且记得看有效成分是否有重叠。
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且及时就医,避免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遵医嘱,不随意增减剂量。
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药物使用途径要正确,切忌不要将外用药物拿来口服。
检查药品包装: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物时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的情况。如果药品包装鼓胀,可能是变质了,不宜再用。
最后提醒家长不恰当的用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身体的危害可能比疾病本身还要严重,尤其是对身体发育不成熟的儿童,因此亲爱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用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