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横遍野阿拉曼,力挽狂澜蒙将军(下)
1942年8月31日,隆美尔向阿拉姆哈勒法一带英军防线发起猛烈攻击。德国投入战斗的坦克有200辆,其中一半是最新式坦克。另外还有240辆意大利中型坦克和38辆轻型坦克作为后援力量。 蒙哥马利命令英国空军对付行进中的德军坦克。在猛烈的炮击和空中轰炸下,德军装甲部队伤亡惨重。第8集集团军士气高昂,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各部队协同作战,陆军和沙漠航空队之间也能合作,顶住了隆美尔的攻势,并重创了德、意联军。 经过一个星期的鏖战,第8集团军终于击退了隆美尔的攻势,取得了阿拉姆哈勒法一战的胜利。德第21装甲师师长冯·俾斯麦在混战中毙命,德非洲军团司令内林身负重伤。 隆美尔被迫转攻,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蒙哥马利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准备反攻。
10月23日夜,在连续3天的航空兵火力准备后,英军转入进攻。1200门火炮进行了20多分钟的火炮准备,接着英军第30军的部队在战线北部发起进攻,但进展缓慢。与此同时,英军第13军以及第7装甲师在战线的南部发起冲击,牵制德军使其不能向北部增援,但也因受德军火力和雷区的阻滞,进攻受挫。24日,英军第13军的部队对敌阵地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在160辆坦克的支援下,再次发起进攻,并越过了第一道雷区,但在进抵第二道雷区前又被敌人的火力所阻。25日凌晨,蒙哥马利决定仍按原计划继续强攻,终于在敌防线北部31号高地以南攻占了一部分阵地,并击退了德军第15装甲师的反扑。 在此期间,非洲军团的司令部一度发生了严重混乱。隆美尔在9日底回国治病,接替他的施登姆将军,在战役开始后不到一天,便死于心脏病猝发,军队失去了司令。隆美尔应希特勒的要求,于10月25日从医院重返前线,继续指挥这支军队。非洲军团的后方供应日益紧张,它的补给线不断遭受英国海、空军的攻击和破坏。10月26日和28日隆美尔翘首期待的3艘油船被击沉,坦克部队以无足够的油料来实施大规模的反突击。 蒙哥马利鉴于前3天的突击并未奏效,决定在10月27日和28日暂停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将第10军及第30军的第2新西兰师撤出战斗,增补人员和技术兵器,并将第13军的第7装甲师从战线的南部调往北部,准备集中力量再次发动进攻。但是,隆美尔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他将第21装甲师和意军“阿里提”师北调。两军的主力都较集中,激战即将展开。 28日夜间,英军向北部海岸猛攻,将非洲军团的4个营包围在袋形阵地里,使德、意军的防线面临被突破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只好匆忙将其最后的预备队第21装甲师调往滨海地段投入战斗。在一场为时两天的消耗战中,德、意军虽然阻止了英军向达巴、富卡方向前进,但损失很大,只剩下了200辆坦克。英军尽管付出了以4辆英国坦克换一辆德国坦克的沉重代价,但因其坦克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未投入战斗的坦克尚有800辆。仍然具有强大的进攻能力。蒙哥马利鉴于德军的预备队已遭受重创,决定回到原先的进攻路线上进行攻击。 11月2日1时,英军第2新西兰师在300门火炮的支援下,突破了对方防区,第9、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向阿拉曼方向挺进。这时,德军调集全部残存的坦克,对进攻军队的两翼实施反击,但因缺乏空中掩护,在英国空军的袭击下,损失惨重,大部分坦克被击毁,有生力量只剩下三分之一,反击遂告失败。在此期间,英军第13军的部队又在战线的南部突破了敌军的防御,并于11月4日前进了8公里,是德、意联军的滨海集团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因此,隆美尔决定向西撤退,并将意军的淡水储备和汽车全部带走。结果4个意大利师只有立即投降,9名义军将领成了俘虏。隆美尔当时给妻子的信中道出了德军的困境:“仗打的异常艰苦,战事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晚上我睁着眼睛躺着,绞尽脑汁为我这只不幸的部队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 英军开始追击,11月5日追至富卡,6占领迈特鲁港,13日进入托卜鲁克,20日前出到班加西,26日到达阿格拉地区。在以往的战斗中,英军曾两次被阻于此。这次,隆美尔鉴于英美联军进攻突尼斯的战斗已经开始,并且又不可能得到补充,因而未令军队坚守该地。12月12日德、意军继续后撤,并于1943年1月23日撤离的㴝波里,2月上半月退至利比亚与突尼斯交界的马雷斯防线进行固守。 1942年11月4日晚9时30分,战事刚刚结束,蒙哥马利坐进自己的轿车,告别战场。极目望去,沙漠战场成了纳粹德军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