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已出,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些
昨天晚上,国家线出了。如下图:

有些道理我格外希望你们能够明白,无论是23考研的还是24考研的。
1、选择大于努力,但热爱可平山海
看看分数就知道,有些学科的分数提高了,有些学科的分数降低了,于是乎这样一种论调出现了:要是我当初选择某某专业,现在我我就上岸了。
我不反对选择,除了教考研,我的很大一部分业务就是出国留学,出国留学现在也不容易,但是相对来说这个赛道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所以,有能力选择出国留学的也许就是比考研更好的的选择。
而且,很多学科,确实是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如果选择得当,成为一名研究生的概率就是比一些学科大得多,所以,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同意。而且我也建议,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想清楚选择。
但是,这一切有一个最理想的前提,就是热爱。
我不想举我自己因为热爱英语,热爱教育从工科转向一名教各种考试的英语老师的事情。我只想跟你说说我的一位学生,一名艺术生,他从音乐转向了设计,因为他喜欢且擅长,愿意为此投入金钱,时间和汗水。最终,他也实现了跨考但专业课140分的佳绩。
这也许就是热爱的力量。
热爱真的可以荡平山海。
这里推荐一个2024考研奋战群,大家扫码添加,由我本人亲自运营,会在群里分享干货内容,发布直播通告等。

2、天赋固然重要,但你的努力程度远远不够
分数一出,我看到了有些同学失落地说:“哎,可能我终究不是那块读书的料。”我可以理解这些同学的失落,我更加觉得其实早点认清自己没什么不好。可是,你真的理解对了天赋吗?
天赋非常重要。
之前我在教授GMAT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
我简单说说这门考试,这门考试,你一个对于智商,逻辑思维和反应速度等要求都非常高的考试。
当时同期两个学生,按理说是同样的教育体系,都是国内双一流学校,英语功底也都大差不差。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一位直接突破了730分(全球前5%当年),有一位怎么样都是700分(全球前10%)。诚然,700分已经是一个不得了的分数,足够你申请全球前20的顶级商学院。但这30分的差距,也许就是天赋的力量(包括逻辑思维,反应力,甚至是心态),而这个力量,短期可能没法弥补。
然而,你自己想想,你的问题,是天赋的问题吗?
你的学习时长是否足够(大部分专业的考研总复习时长不会低于1500小时)?你真正用心了吗(摸鱼,划水的情况比比皆是)?你有认知各学科的难度以及合理规划吗?(无头苍蝇,随波逐流å)
这些东西,大部分考得不是天赋,而是努力程度。只有努努力程度够高的时候,无论成败,你才能谈天赋。
3、你还没输,为啥要这么早缴械
部分同学,过了国家线,但是看着自己分数一般,直接两手一摊,准备投了。
我的想法是,如果败局还没有确定,不要这么早就投。
分数在边缘的,好好准备复试。现在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包括对英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在指导vip学生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要求能力也全面多了,包括口语,听力,文献阅读等等。需要指导的可以联系我。(经历有限,名额仅剩2位)
总之,别那么快就投了,逆风局也能翻盘。
最后,祝各位蟾宫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