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上岸北大的考研经验分享!
一:背景信息
本科某985院校社科专业,在校期间辅修过金融(学得比较一般),总体上是个偏文科思维的同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政治英语基础比较好。一战考本校差了3分未上岸,二战坚定选择北大软微上岸。

二:总结考研成功的必要因素
看到很多经验贴都是直接针对具体科目(我后续当然也会讲到),但我觉得这是术的层面,术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思维,也就是道的方面,我觉得反而是更值得反复思考和改进的。
1, 细心且有专门的机制杜绝粗心 ——同水平竞争者拉开差距的关键
我自己今年是在细心上吃了大亏了,今年的线代大题是近几年非常简单的一次,而我因为抄错了矩阵的一个元素,不仅算错只给了2分,还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外部性——耗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后续几个大题的计算(做完选填后我先做的线代大题)。希望通过这个教训以小见大地向同学们凸显出细心的重要性。
我今年保住了还可接受的下限也是因为我设立了专门的机制来杜绝粗心,即不忽略每一次粗心,写清粗心的原因,并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我在碰到1的∞次极限时,会先忽略具体怎么算,先把e写在题号上作为提醒,在这种具体机制下,我很少再犯忘记e的低级错误了。当众多粗心导致的问题都经过这种机制处理后,正确率会比较高。我个人认为这种针对粗心的机制不光适用于数学,专业课里由于计算量较大,也很适用于这种方法。
2,底线意识
——不要让自己单科不过线、不要忽略复试
今年知道很多同学因为英语或者政治单科没过线而遗憾失败,我觉得底线意识还是很重要的,即使政治并不是影响上岸的主要矛盾,但底线分数是一定要达到的。底线意识对于复试也同理,今年线下复试较为普遍,复试日渐重要,还是希望大家在初试后不要半场开香槟,可以重视复试。
3,可持续性学习
——重视身体健康和心态健康(比考研还重要很多)
考研是场马拉松,高效率学习的可持续性是需要每天反思和动态调整的,我个人认为身心健康比考研重要太多了。我自己在前中期是每天听着燥热的音乐跑步的,甚至边跑边吼两嗓子,感觉跑完状态非常好,夸张点说,我每天学习最高效的时间段就是在跑步后。关于心态健康,我个人感觉就是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正当欲望以及感觉到不开心就立马和朋友家人聊聊,我比较喜欢音乐和电影,我会在状态不好的时候看下新专辑的MV或者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相比打游戏我觉得这两个爱好不太容易上瘾,还能很好地缓解紧绷的状态。
4,追求边际收益最大化
——切忌连着几天只学一门
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学习时追求性价比是非常关键的,我在中后期是时刻关注自己四门中哪门科目的边际收益是最大的,这从我自己的备忘录里是可见一斑的。

连着几天只学一门课看似是专攻一门,但实然上违背了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愿景,也违背了遗忘曲线的规律。
5,重复和专精会造就熟练和从容
我一战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重量不重质,只顾往前冲忘了回头看。
所以二战时我设计了一个机制倒逼自己进行回顾和重复——所有记过的笔记至少要覆盖三种颜色(如图):

其中黑色是自己听课或者看书记录的笔记;
粉色是自己第二遍回顾时关注到的细节、补充或者易错点;
红色则是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做一个归纳和总结,方便后续快速复习。
我觉得仅有黑色笔记是不够的,因为第一遍笔记大概率是跟着老师或者课本的逻辑走的,更多只是一种记录作用,它很有可能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所以第二遍自己主动补充的笔记反而更好的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我的无数次aha moment都是来自于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的笔记。
还有就是我发现我的一大弱点(或者说大部分人的弱点)就是会经常逃避回顾、忽略重复,一心想往前冲进度。我感觉这个弱点来自于对进度的高度关注,对于自己领先的进度有种盲目乐观,但这其实是很要命的。我在二战中是逼迫自己周末不开新的章节,而是回顾。为了让自己不反感回顾,我又加入了很多正反馈去奖励自己多去回顾——比如允许自己听着燥热的kpop或者华语音乐进行复习与回看(突然觉得我是当代巴甫洛夫的狗),我真的感觉回顾带来的正向激励甚至超过学习新知识,我能直观感受到自己一周学了不少东西(所以整个考研周期里,我最喜欢周末的到来),且这种重复造就的熟练感会在之后的无数个瞬间带来学习的快感。
6,坚持
——缓行也是在前行,认同飞轮效应+心态强大自信甚至自负一点
考研真的有无数个瞬间会坚持不下去,我个人感觉坚持不下去就完全摆烂一整天是不太推崇的,其实一天不学不会造成多大问题,真正的伤害在于摆烂后的那一天会莫名有种愧疚感,会内耗自己为啥自己昨天啥都没学,这种内耗会造成一整段时间的状态不好,这是得不偿失的。
我给自己订的机制是设立“瞒过上帝日”,就是我今天状态不好,那我就给自己规定今天只学1小时,这1小时完成就相当于我完成了9个小时(太唯心了),往往我会超出预期学到3-5个小时,然后再摆烂,我第二天也基本没有愧疚感,我感觉这种方式就是一种真正践行飞轮效应的方式。
说实话,我是个心态很差、很怂的人,我在很多时候会夸大困难并恐惧自己的竞争对手,在逆境中会反复质疑自己到底行不行,但我对外又会尽量装出自信甚至自负的状态(不推崇哈),会写下一些毒鸡汤去激励自己,我真的日常羡慕拥有无畏、自信品质的人,我觉得这是提高考研上岸成功率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7,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别让不完美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前进动力
感觉这一点在考前一个月尤其要注意,在早中期,大部分计划都是能按部就班完成的,但考前一个月,计划会经常变动,要能适应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混乱感。我自己在考前一个月其实状态很差,出现了一堆始料未及的事件——考前阳了,真题没刷完,李林没做完,不想背肖四,但其实这里面的大部分事件是大多数人都要共同面对的关卡。所以平和地接受这些不完美、积极去迎战才是最重要的。
三:最后,想对你说
我既经历过一战失败的痛苦,也经历过二战上岸的喜悦。
我一点也不后悔拥有那段失败的路,失败真的让我心态经历了一次大成长,我从内心深处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人生只不过是一场经历。
我二战初试结束后投了很多春招,甚至复试后我也打算和一家国企签三方,作为如果考研失败的保底。我感觉拥有平和、从容的心态是人生长途上很重要的修行。
最后送给大家罗翔老师一句话: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的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