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故事汇』第37期|K1178次列车上的每分每秒(上集)

7月30日,由银川开往北京丰台的K1178次列车,因暴雨受阻滞留丰沙线沿河城站。沿河城站位于山谷中,依河而建,车站的西南边是永定河,这里的地形狭长,属于两山夹一沟地形,车站两边几乎没有缓冲地带,这也对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据车辆乘务长康晨回忆“列车行至张家口附近,雨点开始急速拍打着列车车窗,列车不间断收到限速运行的命令。12时57分,列车停靠在沿河城站1站台。虽然之前也收到天气预警提示,但是猛烈的暴雨还是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窗外大雨如注,车厢内食物短缺、饮用水匮乏,旅客的情绪逐渐焦躁,乘务组一面安抚一面计算着物资储备。信号中断、气温降低,加之暴雨断路,外部物资只能通过人力步行一路泥泞艰难送达……


这样的恶劣天气
火车晚点大家都能理解,
都在耐心等待


《焦虑的眼神》看着阴沉沉的乌云,知道大雨即将到来

下午,开始下雨了

大雨损坏了通讯基站,与外界联系中断了,这是最令人失望的了。外面下雨了,晚饭时间列车上给旅客提供了方便面。这是最后的存货。


当天晚上旅客在火车上安安静静的睡了一夜。31号早上列车餐车用仅有的一袋面做了面皮汤分给大家。

还有一点大米熬了一点大米粥,列车员分给大家,看到这个情况大家都明白,断粮了。

列车召开代表大会,在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党员,军人,复转军人发挥骨干作用的时候。

大家各自发表意见,会场气氛热烈。

列车长说咱们的情况都通过车站的铁路电话报告到上级领导,上面说只要天气条件好转就派直升机空投物资,列车长的话语给全体旅客吃了一颗定心丸。

多亏我们停在了这个叫沿河城的无名小站,有一部铁路电话可以联系到外面。

无可奈何,耐心等待。

孩子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那么兴致勃勃的玩耍,给列车带来快乐。

大山,列车与车站。

忽然一阵骚动,大家都向外观看。原来从后面来了一群修路工人,他们冒雨徒步走了十几公里,一边修路开道,同时也为我们列车送来了好多食品,乘客们非常高兴,非常感动。

他们给我们送来温暖,送来了坚持下去的定力。

列车员为我们分发食品。


我们得到了补充,又有吃的了。

摄影师郑新华老师一边吃着送来的救命食品,一边安慰自己的同事,大家要有耐心,互相依靠,才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又是一个难眠之夜。

八一建军节到了,外面也不下雨了,天空渐渐放晴,露出少见的蓝天。这样的好天气一定会有好消息。铁路局的领导带领的修路队伍正在抢修道路。天气好转后,陆航直升机就会来空投物资,党和政府一直在牵挂着我们。

直升机来了

下午五点多,政府派来的直升机飞过来了,隆隆的马达声吸引人们向窗外看去,直升机空投了,我们有希望了。

郑新华,男,75岁,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优秀会员。
郑老师自幼喜欢艺术酷爱摄影,但是在上世纪那个年代,因经济所困和工作不便,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摄影梦。直到退休后,参加过很多期民间摄影组织机构的培训,2016年又加入了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参加了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为会员开办的“周二好片大家评”和“周四鑫洋走天下栏目”,通过栏目和公益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在短短的几年内,经过不懈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圆了自己的摄影梦。
郑新华老师,在北京洪灾导致k1178次列车不能正常到达终点站时,在车内温度达到30℃以上、在没粮、没水、没空调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郑老师不顾身体健康状况,冒着危险记录下这次特殊旅行的每一个镜头,全程记录了发生在本次列车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向郑老师学习和致敬!
郑老师这些纪实摄影图片给予了那些海外不友好媒体,反华势力和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一个有力的回击!用亲身经历纪实摄影的事实揭露了那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及反华势力的嘴脸。
什么是好作品?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能拍出向郑新华老师这样有故事、正能量、有大爱、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就是当今最好的作品!这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摄影作品。
(上集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