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刻】在這世界的角落裡
以下内容为 映刻 2018年12月26日。
以下内容为 映刻 2018年12月26日。
以下内容为 映刻 2018年12月26日。
以下内容为 映刻 2018年12月26日。
《在這世界的角落裡「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大概是在一個多月前,某個週末在家的夜晚,一個人獨自看完了 小野大輔 作為助演的這部作品。雖然曾經電影上映的時候小廣播裡面有過提及,但是在事先卻是不了解它的內容的。很少看電影,看了以後卻一定會寫觀後感,隻是這部作品,至今也沒有想好,到底應該如何描寫。
一開始,水原君印象深刻的少年音,與,像是白色的兔子跳,讓我誤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日常向、畫面靜美、主人公忠於幻想的青春文藝電影,可是——
可是。可是。可是。
——可是,它以平穩真實貼近生活的普通人視角來描述國內民眾因為戰爭而遭受到的傷害與痛苦:玲失去的夢想,晴美失去的生命,因為原子彈而橫尸遍野的廣島……儼然一副受害者的口吻,哭訴這些本應該令人心痛的往事。隻是這些事情卻也無法掩飾自上而下民眾一心節衣縮食支持戰爭的事實。
當時我看的時候內心沒有多麼深刻的觸動,或許唯一的觸動隻是通過無線電波宣佈戰敗以後,玲一路跑出家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喊著:“不是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嗎?我還有左手和雙腳。我們的過往,就這樣煙消雲散了嗎?我一直認為合理的東西、一直為之忍耐的理由都飛走了麼?我們吃的東西,都是從海那邊來的大米和黃豆做成的吧,所以我們得在暴力中屈服嗎?”
戰鬥到最後一人,無數的人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拋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年輕又鮮活的生命。
而倖存者失去了父母、孩子、朋友,鰥寡孤獨,這些過往,卻被輕而易舉地抹去,等到時間將倖存者也帶走的那個瞬間,這樣的過往就這樣煙消雲散了麼?
事後特意百度搜索了這部作品,給出的內容是:(導演說)這是一部反戰題材的作品。
觀看的時間是十一月,而現在寫著這篇觀後感的時間是十二月,前幾天我還在絞盡腦汁這個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而今天 B 站首頁出現的內容從沙雕視頻偶然變成了公祭日,“【杨俊杰】朋友圈那个说南京大屠杀丢人的朋友,我已经把你拉黑了,谢谢!”
評論區 #231 這樣寫道:
「很多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内疚,生活在良心的谴责中,事实上,我为什么要内疚?我亲眼看过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记录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肚子里挑出来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挨了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挨原子弹。——保罗·蒂贝茨(轰炸广岛的飞行员)」
如果我的目光能夠再長遠一些,或許我能夠看到這部作品的藝術造詣:像是唯美的童話風格式的設定,有怪物會吃掉小孩子,而隻要用海苔擋住眼睛就可以了;新奇地將翻滾著的洶湧海浪比作白色的兔子跳,那些可愛的兔兔躍然於蔚藍色的草原,而那些雜亂紛飛的炮火如同夏日夜空不斷墜落的花火。
隻是在這世界的角落裡的我卻一直見識淺薄,我僅僅想到了在世界的角落裡,以及與它有關的另外的一部電影作品:《南京!南京!》。
在這世界的角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