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打造“平疫结合”医院齐鲁样板!
近日,中建八局承建的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项目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床位数2000张,其中负压病床956张,负压ICU175张。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国内先进的应急调度中心、山东省内最先进的P3实验室以及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科研及教学中心。
中建八局一公司全面发挥设计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专业管理、资源整合等优势,集成设计、采购、建造智慧化管理平台,以EPC价值创造为标准,打造引领全国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齐鲁样板。
设计引领,工程更“超值”
设计很“和谐”:由于病房楼两侧靠山,为保护山体及绿化植被,设计团队对基坑支护采用垂直设计,开挖深度达15-30米,最大限度减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很“绿色”:在暖通系统选用方面,对预设控制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升级,形成特有的机房群控系统,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在给排水方面,采用无机房热水系统,将燃气机组移动至屋顶节约地下空间,年节约标准煤40余吨;供水管道布置随时满足“平疫”转换用水需求,“三区两通道”分区域供水,避免重复改造浪费资源。
设计很“安全”:对不良地基进行可靠处理,消除因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破坏的风险;结构按特殊设防类标准进行抗震设计,保证结构承载力,防止地震时因建筑损坏发生病毒外溢;针对电力供应的复杂负荷情况,设计2路10kV市政电源、柴油发电机、UPS等多路电源方案,保障新冠感染区重点场所供电,确保“平疫”双向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设计很“智慧”:以智能化设计引领智慧医院建造,集成护理呼叫信号系统、移动临床系统、无线输液监控系统等数十项子系统,实现智慧病房、门诊、院感、急救、手术室等多重功能;智能运维系统实时调节运维策略,将人脸识别系统引入医疗服务流程,构建“来访登记”“刷脸就诊”等多功能应用场景,方便患者就诊。
EPC管理,系统配合更“默契”
商务管理精益求精:细致计算单体造价,实现所有分部工程品质最优,通过分区、分等级净化,减少系统维修频次,降低运维成本。
招采时间精确节点:围绕施工关键线路,制定招采配合等方面的网络计划,明确各专业分包招采时间节点,确保深化设计方案完成时间早于招采时间,招采完成时间早于施工计划时间,保障项目招采节点。
施工方案及时优化:由于医院建筑布置不规则,使用功能复杂,将产生大量非标准化构件,影响工期进度。EPC管理团队协调住建、规划等相关部门,召开装配式方案专家论证会,研讨装配率比例,确定主体结构采用现浇、病房标准层采用标准化构件的施工方案,助力完美履约。
平疫结合,功能转换“灵活迅速”
平疫结合:平时为患者提供综合学科的一站式服务,疫情来临时,迅速转换为专门的疫情防控医院。
设计团队按照“感染控制合理、医院运行高效、平疫转换迅速”的总体设计目标,弹性使用内部空间,实现“平疫双向”转换。
分区管控转换灵活:在疫情初期、扩展、爆发三个阶段,实现分区启用、分区管控,有条不紊应对疫情需要。
病房转换无缝衔接:平时病区南北两侧走廊作为病房阳台使用,增加采光面积,疫时转换为“三区两通道”,合理分流,避免交叉感染。
空调系统一键切换:平时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低速新风系统,运行能耗低,疫时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直流空调系统,降低交叉感染几率。
ICU/血透原地变身:负压ICU在平时可转换为透析中心使用,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医疗专项,设计攻坚“国际领先”
十余项医疗专项设计:项目包含P3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核医学、净化区域等十余项医疗专项设计,功能需求复杂,特别是P3实验室,设计难度高。设计团队通过考察国家疾控中心、上海疾控中心等多家传染病医院的生物实验室,了解工艺流程、设计理念及设备选型,融合生物医学领域特色,使设计达到5年内保持先进,10年内不落后。
国际领先的生物样本库:项目拥有山东省最大的P3实验室,主要用于研究SARS、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危险性极高的细菌和病毒。设计团队从功能布局、气流控制、智能监控、应急消防、系统管理等进行前瞻性设计,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等级、自动化生物样本库,生物样本库可储存至少200万个生物样本。(中建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