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公元前698年,春秋时期,齐僖公死了,由长子继位,这就是齐襄公。
公元前686年,齐国连续发生两次内乱:先是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后是(公元前685年春)公孙无知赴葵丘(今山东省临淄西)又被葵丘大夫雍廪袭杀身亡。
齐襄公同父异母弟弟公子小白成为齐国国君,也就是齐桓公。
公元前679年春,齐桓公召集鲁、宋、卫、陈、郑等各诸侯国在卫国的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尊重周天子,辅助王室;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幼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
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齐桓公确立了霸主地位,是春秋五霸之一。
可是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却不讲这一套,他们不管盟主不盟主,有机会就来骚扰。
当时,势力较大的外族叫山戎,山戎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他们经常到中原地区进行骚扰,劫掠粮食、牲口和财物,破坏生产。
山戎的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
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残的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的春天,山戎又入侵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应燕国的请求,决定亲自统率军队,发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齐国的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山戎战败后,山戎的首领令支国君密卢逃到了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南,一说在今辽宁省朝阳一带),齐桓公便率领军队跟踪追击,去讨伐孤竹国,彻底打垮他们,安定北方。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援助,孤竹国君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一起去迎战,黄花刚一出战就被齐军打得大败而逃。
黄花跑回孤竹首府无棣城,对孤竹国君答里呵说:“齐桓公今日来,不过要惩罚密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山戎首领密卢,再和齐桓公讲和。”
孤竹国君答里呵此时已经慌了手脚,正在犹豫不决,一位大臣献计说:“我国北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叫“迷谷”,那里一片沙漠,茫茫无边,路途难认,凡是进旱海的没有谁能够活着出来。如果能引诱齐军进入“旱海”,我们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把他们困死在那里。”
孤竹国大将黄花听后,就主动要求去诈降。
黄花先到马鞍山去找山戎首领密卢,乘其不备黄花把密卢杀了,将密卢的脑袋砍下来,直奔齐军,进行诈降。
黄花见到齐桓公,跪在地上,双手捧着山戎首领密卢的人头,说:“我劝我们孤竹国君投降,他不听,现在他已经逃到沙漠北边请救兵去了。我杀了密卢,把他的头献给大王。我情愿给您做一个小兵,为您效劳。”
齐桓公果然中计,便让他做向导,带着大军向孤竹首府无棣进发,齐军到了无棣城,果然是座空城,齐桓公更加相信黄花了。
齐桓公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一路朝着“旱海”追去,眼看到了大沙漠。
齐桓公传令加速前进,转了半天,迷失了方向,茫茫无边的黄沙,跟大海一样,分不出东南西北,迷了路,大军转了好几天怎么也找不路了。
齐桓公急忙喊带路的黄花,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诡计。
管仲派出去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探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这时军队的供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找不到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急中生智,猛然想到老马多半认识路,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啊,能认得路,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不如挑选几匹山戎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我们在后面跟着,也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
于是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放开马,让老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领路,带路,大家跟在它的后边,大队跟随着它前进,这样老马果然不慌不忙地将迷路的军队引出了迷谷。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到孤竹国都城无棣城。
这才知道前几天看到的空城,如今又被答里呵、黄花占领了。
管仲将计就计,派人扮做孤竹国百姓,混进城去,到了夜里,混入城里的齐兵放起火来,城外的齐兵发动进攻,内外夹击,城中顿时大乱,答里呵和黄花在混乱中全被杀死。
孤竹国就这样被齐国所灭,孤竹就这么消失了。
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孤竹这一片土地有五百多里,全送给你吧。”
燕庄公见齐桓公态度诚恳,也不好推辞,山戎和孤竹就归燕国了。
齐桓公班师回国,燕庄公感激不尽亲自送行,一路上两人恋恋不舍,不知不觉出了燕国边界五十多里。
齐桓公说:“自古以来,诸侯送诸侯,不能送出边界。” 便把这五十里地割给了燕国,这样燕国又得了五十里土地。
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的43年里,齐桓公逐渐把黄河中游的诸侯国联合起来,援助弱小国家抵御还处在游牧阶段的戎狄侵扰,这对于保护中原文化不受破坏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齐桓公这个霸主的出现,各国结盟修好,减少了相互间的战争,对促进社会发展,安定人民生活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