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后日谈03——机械降神

2023-06-04 14:08 作者:竹间ri  | 我要投稿

①机械降神

        机械降神,一个老土但是常见的名词。

        顾名思义,机械降神,是指通过物理的方式将神仙降下来,最早该词被用于形容古希腊戏剧表现时一种独特的结局方式。在戏剧情节焦灼无法结束,抑或是剧情铺陈过大难以在短时间收尾时,一个强大而又万能的神从天而降就是解决这些困境的最好办法。这位保障故事能够顺利结局并且达成皆大欢喜的景象的神仙,在过去是戏剧演员通过起重机之类的机械结构从天上入场的,所以机械降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它只是单纯在形容一个舞台操作,就是一个神仙从天上被降下来了。而在今天,许多作家通过吃书和补充设定,来为自己圆不回来或者是不好圆回来的故事进行“机械降神”。尽管这类通过大量剧情以及设定说明完善故事的方式更加委婉,但是也着实难以让读者接受。因为这些操作无论是否不着痕迹,它们都是对于前半段故事的否定,换言之是对对前半段故事投入精力和注意的读者进行否定。【被否定的滋味可不好受啊!】此外,即便读者能够接受这般突如其来的设定,机械降神毕竟是戏剧之外的力量加之于戏剧之中的一种方式,说人话就是,会让人出戏。在体会和品味文学乃至于艺术作品时,读者、观众之类的的受众群体,需要并且享受将自己的视角带入作品的过程。作品无论如何玄幻虚构脱离现实,但是进入作品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奇遇,是一次受众试图躲避真实而进行的躲藏。而机械降神太现实,它会将受众重新拉回椅子上,向他们浇上一桶冷水,拍拍他们的脸蛋并且告诉他们:“喂!醒醒!这世上没有这么惊险的冒险和奇遇,这不过只是一出戏而已,它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是被喂了答辩】跳脱出故事既定逻辑的机械降神并不会带给受众打破第四面墙的惊喜感,因为它只是单纯打破了原有的故事逻辑,完成了这个故事,而并非完善它。

        正是如此,作者以及读者们都极力排斥机械降神操作的存在。

        与之相对的,一个老土但是同样常见的词,契诃夫之枪,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机械降神的反义词。

②契诃夫之枪

        契诃夫之枪,顾名思义,真的是一把枪,只不过是一把存在于戏剧之中的枪。契诃夫是一个俄罗斯的作家,他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第一幕挂在墙上的枪,第二幕中一定会发射。不然这把枪就没必要挂在那。”这种观点下,戏剧内容中的每一项物品都是具有其作用的,换言之,它在故事之中必须承担起应有甚至是必要的作用。本人更愿意将这个理论视作一种注重逻辑的创作态度。除了讲究情节与描写对象的一一对应以外,这个理论其实也暗示了一点,即故事前面的情节必须要对之后的情节有建设性并且具有绝对的指导作用。在这样的思想前提之下的创作相对会更加完整。在故事情节上去理解这个观点就是,写好了第一幕,就必须想好第二幕的情节,不然就不要这样写第一幕,不能为了写而生搬硬凑。

        在本格推理小说中更应如此。本格推理小说讲究信息对等,读者阅读以及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必须与侦探与作者一样多。本格推理小说作家希望通过信息对等的方式单纯地挑战读者的推理与想象能力,【是的,推理小说需要很充足的想象力,不是单纯逻辑推理能力足够就能解开迷题的】在这个过程中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双方除了信息掌握程度一致,知识水平也必须一致。如果涉及到专业的生化以及刑侦技术,作者们会想尽办法将技术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至于呈现出来读者好不好懂,准确性如何,则可以说每位作者都不尽相同。

        就这样看来,两种存在于小说中的现象,在“读者信息公平性”这个方面,就是明显的一对反义词。【感觉弯弯绕绕,总之就是一个没讲清楚背后逻辑生造设定。一个设定给定,用已有设定串联逻辑】

③早坂吝的机械降神与契诃夫之枪      

        为何我会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想到这两种现象呢,如果你【潜在但不一定存在的读者】阅读过早坂吝先生笔下的作品(特指在国内有出版的侦探AI、犯人IA以及四元馆事件,爱丽丝罪恶奇境不太符合本篇后日谈的讨论范围),你或许会和我有同感。作为明显,或者说基本可以归类进本格派的侦探AI系列作品,自然有它作为本格派的特点。它们完美地遵循了契诃夫之枪理论,即已出现的一定能派上用场,不然就不写。【这样看来,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阅读推理小说,就会变得功利起来,一个劲去思考作者特地描写这段话的原因,反而会丢失了单纯欣赏文字的机会。不过对于轻文学来说,你大可以这么做,我甚至赞同你这么做】在系列初期,也就是侦探AI以及犯人IA两本作品当中,早坂吝偏向谜题设计和逻辑串联的写作风格就已经确立下来。而由于系列故事是基于AI这项技术的衍生,因此在这两本小说当中不乏将软件技术与推理故事结合起来讨论的情节,读起来趣味十足。可以一切都在系列出版的第三本小说,也就是“四元馆事件”的展开,而变得奇怪起来。

        既然在阅读后日谈里面讨论这本书,那就不会多讲这本书的情节。我直接来说说我对于这个推理故事的看法。一如既往,这起“事件”同样遵循了契诃夫之枪的理论,甚至说太过于契合。在许多推理小说当中,设计机械机关的情节数不胜数,柯南当中使用鱼线或者是胶带制造的密室与不在场证明就是这一类谜题的表现。读者一般很难跟上作者的脑洞,完整地在脑海里面复刻出与作者相同的机关,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做到类似:“这里应该用了什么机关才对”,“如果能用个什么工具就解决了啊”的想法。总之,一般机关诡计都是相当私人化的想法,旁人几乎没有办法在精神层面复现,更别说在物理层面上复现。我个人在阅读推理小说时不太乐意见到情节当中出现复杂的机关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复杂的机关设计会极大地消磨读者对于解密的兴致,没有办法具体地解开谜题,对于读者而言就是完全没有解密。毕竟所有的罪案都可以用高科技武器以及穷凶极恶的帮手解决,如果单纯只是想问问读者知不知道如何实施犯罪的话,读者只要这样回答就好了。因此,阅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在于对上作者的电波。那作为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机关设计,显然就失去了这最主要的乐趣。

        扯得有点远,回到正题。在四元馆事件当中,早坂吝同样设计了机关谜题。往空心的竹子里面放冰块,然后再在冰块上面放大摔炮,已经算是小说里头最简单最直观的机关。在这本小说当中,让人惊呼出省略号的,是早坂吝在这本小说当中刻意到极致的机械降神。

        读过小说的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会在前面大费周章地讲何为机械降神以及契诃夫之枪了。早坂吝在小说开头铺垫的可食用机器人【听上去有点变态】以及可自由伸缩,延展性极好【你就尽管往好了想】的人工肌肉在命案当中都有所体现,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在我翻开小说前几页,看到四元馆的平面图时,我切实地以为,这本小说即将会为我带来一场硬核的推理体验。整个故事展开极具本格趣味,在侦探引出、案件发生等等的情节展开都是典型的本格推理故事的风格。可随着解答篇的临近,我愈发觉得未解之谜越来越多,案中案的套娃推理似乎证据不足,一开始我以为是这只是一如既往地败给了作者,可未曾想到,这回是实实在在地败下阵来。

        实在是想不到为何作者能够堂而皇之地在推理小说中机械降神。

        尽管在之前已有铺垫,但正如前文所说,推理小说讲究信息对等。这不仅仅指在技术和信息上对等,还应该包括在技术和信息上的延申的对等。小说中能够根据程序活动的宅邸,以及能够藏有毒药的可食用机器人,均是信息延申上的不对等。一般而言,对于高精尖或者是小众化的技术以及文化信息,作者们会在处理上慎之又慎。因为所有小说阅读,不单止推理小说,作者都希望读者能够欣赏到一个好故事,故事离不开文化,离不开语言。一说到语言,就不能不提到一种文化共识,比如你是妈妈生的,计算器能够算数等等。作者们写作时基于常识性的信息不会过多赘述,因为其延申(功能上或性质上的)是比较常见的,不常见的也会特地说明。例如卡尔在描写异域风情时,很多时候会将他国文化【对于我而言所有都是他国】作为气氛渲染的作用,而非作为诡计核心所在。对于读者而言,无论是异域风情还是高新科技,其延申都是未知的,那么将这种延申作为推理的根本就会是无稽之谈。

        无论是宅邸根据程序活动了墙壁导致案件发生,还是遥控可食用的机器人远程投毒,可以说都是远超出常识理解的延申。也许看到前文有说到这些技术,但我想,没有人会认为一座房子会为了保护主人而攻击人类吧?【机器人就算了,那可是一幢别墅!】所以我称之为机械降神应该也不为过。毕竟这已经可以视作是一种科幻与魔幻设定上,而并非推理小说大多数情况下推崇的现实设定。

        倒不是说这样的小说没有趣味性和可读性,但是我确实是被骗得很实在。兴许本不该对轻小说出身的早坂吝先生有这方面的期待,轻文学就该轻松地阅读。【就是不要上脑!】

        下次后日谈马上就说说我最近被西尾维新先生用十本书调教出来的阅读习惯。

        下一次就是掟上今日子系列!


阅读后日谈03——机械降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