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大国工匠》解说词台词文稿丨第4集:大艺法古

2023-04-04 21:13 作者:小小台词君  | 我要投稿


《大国工匠》

第04集:大艺法古

薄如蝉翼白胜雪,极品宣纸依古法重续传奇;银箔乱于丝巾,依古法百万次錾击而成;异国古钟恢复青春,参悟两个多世纪前的古法而得。工匠守艺,传承千古。

1959年9月。

巨幅过画《江山如此多娇》,入藏北京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为着座刚刚落成的宏伟建筑增色颇多,该画宽达9米,高6.5米,由美术大师,关山月和傅抱石合力完成。

在《江山如此多娇》成作的20世纪50年代末,已有的造纸术,还不能造出这么大幅面的纸张,该画作的用纸是由荣宝斋献出30多张乾隆年间制作的丈二匹宣纸拼接而成的。根据记载,传统宣纸最大为二丈,近20年来,当代工匠们不断地在尝试用传统的工艺制作出更大幅的宣纸。

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毛胜利和上百位工匠,不久前完成了这样一场造大纸的实验,如今他们又向批量生产这种大纸发起挑战,这种大幅面宣纸按照尺寸规格,被称为三丈三,宽度3.6米,长度达11米。纸张成型的第一关键环节就是捞纸,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一半是两人协作,此时44人抬起一幅特制的巨大竹帘,在号子声中,均匀附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宣纸。捞出来的三丈三大纸帖,一层层叠码成摞,放平压实,缓缓挤出水分,再经过一天的烘干后,三丈三的命运就交给了晒纸的3位工匠,尤其是头刷毛胜利,他若稍有闪失,则前功尽弃。毛胜利一副粗糙的大手,悉心地体会着纸张柔软细腻的感觉,他小心翼翼地牵起了三丈三第一张纸的一角,随后8名工匠一起动手,三丈三像一块巨大的白绸展开来。接下来就是纸张成型最关键的工序,晒纸。在古代,湿纸干燥的工序,是在太阳下面晾晒,所以叫晒纸,现在改在了室内,用加热了的焙来烘干,毛胜利用白粗布浸透米汤,快速地涂抹到焙面上,作用是让纸张贴得平整严实,米汤的浓淡程度与焙面的温度如何搭配,全是影响晒纸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都要靠工匠的经验来把握。一切准备就绪,毛胜利站上了3米高的平台,他要把一张30多平方米的又薄又软的湿纸,一刷一刷地定在加热的焙面上,毛胜利端详一下方位,按下了第一刷。

毛胜利:三丈三,它那个长度是11米,如果你在吊拐的时候,你晒歪一点点,那到后面不是上去,就到地下去了,所以掌握定位是很重要。

这第一刷为整张纸端端正正地定了位,在大纸帖上有把握,按下第一刷的工匠叫头刷,是行里不容置疑的大拿。毛胜利奋臂挥舞毛刷,手法干脆利落,稳准快实,连贯流畅,直如行云流水,绝无拖泥带水。

毛胜利:每一刷的走向,你要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如果走偏了,就像那个车子一样的,它就撞了,我们那个刷路稳到什么程度,比如像一张纸22刷,每一张纸晒起来都是22刷,它不可能多一刷,也不可能少一刷,而且纸面非常平整。

湿润柔软的大纸张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没有一个气泡,不出一条褶皱,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许有一点撕裂,毛胜利已经把自己的这把刷子练到了化境。在成功地挑战了超大宣纸后,古人留下的一道难题却让工匠们有些懵然不知所措,上海博物馆为了修复宋代古画,需要一种古法制作的极品宣纸,极轻极薄,名为奇绣,订货方提供了订制样品,要求原样复制。

汪水财: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两句诗主要就是点题,我们这个扎花这个品种,其实在扎花这个品种中,最难捞制的一种就是奇绣,它的重量是我们普通纸的二分之一。

近千年前的造纸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如今成为宣纸后人的试金石,为了迎接这次终极挑战,毛胜利采用更为传统的擦焙方式,用白棉布包裹米汤,以画圈式的方式涂擦,以更有利于这种超薄宣纸的揭取。

毛胜利:扎花那种宣纸,你没有办法把它搓开,必须要点,你点它才能分开,那一张,你点两张跟点一张,基本上你分不出来,你不知道是一张两张一张。我师父教我的时候,点拐,就那个简单那个动作,叫我点了一个礼拜,我这个手指头都点肿了,它每张纸都要用力气把它点起来,每一张纸,一块纸帖有500张,要点500下子,那个纸非常非常薄,你那个刷子从纸上面过,就像那个踏雪无痕一样的,你过去了几乎没有痕迹。

薄如蝉翼的宣纸极品奇绣重续传奇,毛胜利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手艺,告慰师父,也告慰行道中的,历代前辈了。

——待更——

如需整理纪录片《大国工匠》解说台词,可找公众号【小小台词君】。

纪录片《大国工匠》解说词台词文稿丨第4集:大艺法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