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翼状胬肉到底是什么病?

2023-06-30 20:31 作者:西安爱尔说  | 我要投稿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中医称为“胬肉攀睛”。它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它不仅可以眼刺激征及外观缺陷,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1.翼状胬肉病因


分为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等两个因素成果。在外因中,日光中的紫外线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此外风沙、粉尘、干燥等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


生活在炎热、日照量大及多尘地区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从事户外工作者也易患此病。


3.遗传因素


遗传对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遗传的只是眼对环境刺激的影响有发生翼状胬肉的倾向性。


4.免疫因素


因为在翼状胬肉内发现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而被认为与免疫学有关。


5.慢性炎症及增生性疾病


来自于任何原因的慢性炎症(如发生于角巩膜缘部的局灶性结膜炎等),都可导致炎症性水肿、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形成翼状胬肉所特有的纤维血管反应。


6.翼状胬肉的多发人群


户外劳动者:如渔民、农民、海员、民工、清洁工、野外工作人员等。


诱发因素很多,主要是紫外线、风尘、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户外劳动者患胬肉的机率高于其他工种。


胬肉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难受:患者初期,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异物感;

眼红:胬肉如果充血会呈现红色,因此患者会抱怨自己眼睛发红;

失明:胬肉逐渐长入黑眼珠较多时,会“侵蚀”角膜,会牵拉产生散光,引起视力下降。长到角膜中央、遮盖瞳孔区,就会引起失明。

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无痛无痒、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等引起重视时,往往已经影响到视觉功能,产生了致盲的危害。可以说是盲症中的“温水青蛙”。


等遮住瞳孔再治疗?


胬肉一旦到达角膜边缘就必须手术切除,尤其是出于进行期的胬肉,即使出于静止期的胬肉,如果拖延治疗的时间太长,手术时不容易切除干净,会提高复发的可能性。


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


爱尔眼科提醒,小而多年不发展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可以尽量减少紫外线和风沙刺激,如佩戴墨镜,滴人工泪液等。


如果胬肉生长较快、长期眼红影响外观,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必须手术治疗了。


但传统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是肉眼下单纯胬肉切除或转移,创面恢复慢,复发率高。而复发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伤害,且再次手术的难度亦明显增加。在此提醒患者朋友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要特别慎重。


翼状胬肉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只能通过手术切除。


手术早晚的选择影响后视力


☑翼状胬肉很大,已达到瞳孔区,严重影响视力,术后角膜会留下明显的疤痕,视力不能完全恢复;


☑翼状胬肉很大,完全遮盖瞳孔区,失明,术后角膜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术后只能恢复很少的视力;


☑翼状胬肉很小,视力不受影响,术后几乎不留疤痕,不影响美观。

翼状胬肉到底是什么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