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不愿辜负好春光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似乎慢了一拍。
一切都像是没睡醒的样子,连鸟儿都觉得春困,站在枝头上不肯叫一叫。倒是厨房窗外的一树玉兰,急着赶在绿叶长出前,绽开送走冷风的白花;还有客厅窗外的杏树,前天还悄无声息地发芽,一夜之间就开了花,早上还落下了一地的杏花雨。
但我看着防盗窗外面热闹的花,倒嫌弃这花开得怪冷清。缺了赏花的人,再热闹的花,开着也是冷清。
倒是惦念起植物园的郁金香,还有王府大街种的一路梨花了。原本只要多走几步路就能去的地方,现在却也不敢随便溜出去,以前哪有这样的事。不过,原也不觉得一期一会的春游很稀罕,没想到就这两年,连踏青都成了奢侈品。
冷风吹过,杏树的枝丫随风又抖落下几枚花瓣。或许今年只能看到厨房窗外,客厅窗外的亮出春景了。
午后的阳光温暖了阳台,窗外一定很暖和吧。倘若能这样暖和的阳光里漫步在樱花树下,那必然是来自春日女神的恩赐。等散步累了回了家,还能和爸妈一起包新鲜的荠菜饺子,拌点菠菜,就一口春天的小葱一齐吃进肚,就像是把白日看到的春景一同吃进了腹中,然后贮藏起一年的春意。
可这几天都在做核酸检测,视觉的盛宴怕是一时半会儿没有机会享受了。
所幸,舌尖上的春天,还是有机会吃到的。这一口来之不易的春味,多少抚平了心中的遗憾。
可这场疫情再不结束,怕是来年也见不到好春光了。
2
不能春游,还是觉得不自在。
那就寻些别的事做,只要在春光里忙碌,也不算辜负了好春景。比如三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我跟着社区那边做了一天的防疫志愿者。


当然这种想法大多是新鲜感作祟,奋战在前线的防疫人员虽然会苦中作乐,但必定是没有心思把时艰当做“春游”的。而且随着中午乌云遮住太阳后,这种“新鲜感”也就消失殆尽了。
午后,苍蓝的天空都被乌云层层挡住,原本和煦的空气也被大风吹散,连带吹散的还有上午的人群,以及志愿者们的热情。
但大风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尽兴,于是它直接掀翻了做核酸的棚子,顺手砸烂了一台打印机。
虽然新的打印机立刻上岗,但下午的士气似乎也受到影响。原本我在入口提醒做核酸的居民准备好健康码,下午就被调到了检测点,帮助医生登记居民身份。我和旁边的医生闲聊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我们两个人说话有气无力的。
这种有气无力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快十点,我们把院子里所有检测设备收拾完了,把最后一批试样交给医院后,这场特殊的“春游”才算是告一段落。
至于我从这次忙碌的春游中获得了什么……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我收获了大白们的辛苦,感受到了“负重前行”时,自己肩膀上扛起的重量;也收获了居民们的理解与配合,因为他们的支持整个检测过程才会高效顺利。
或许今年这个特殊的春光里我们不能带着诗歌前往远方;但所有人的齐心协力,是不想辜负来年的好春光。
3

以前读书时候考英语四六级,舍友间总会互相打趣,说自己去参加的是考场半日游——可能是想靠嘴上的“重在参与”来缓解心中的压力吧。
但这个方法确实有效。比如参加考研复试的那天早上,我妈早我一会儿起来了。因为我自己找的复试考场离家不近,附近也没什么饭店,她便执意给我装上了很多面包香肠,外加一个苹果一瓶饮料。
或许是为了缓解我焦躁的情绪,她也开起了读书时候的玩笑。
“就当是春游了。”
窗外阳光很好,微风很舒服,每年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觉察出“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写得多么精到。
当成又一场特殊的春游也未尝不可。
我选好的复试考场在大学城那边,离海边比较近。那里原来是家倒闭公司,后来被一个年轻老板接盘改成了自习室。所以每个自习室的大单间,其实都是原来企业的办公室。隔音良好,设施齐全,窗外是小区的绿化带,浅紫色的木兰开得刚好,像是枝头上站满了栖息的鸟。
还是要缓解一下心中的紧张,所以我从后门出去透气。清晨与我一同享受春天的,有打扫卫生的阿姨,她们在阳光下唠着柴米油盐;也有独自散步的老奶奶,她身上的紫色小袄把她衬得年轻俏丽。孩子是在上午的考试结束后陆续出来的,不知是早上的懒觉睡过了头,还是趁着读书的早晨匆忙地写完了作业,才被春天吸引出来与春天一起玩耍。
虽然考试很重要,但被这么悠闲的气氛影响下,倒确实觉得放松了很多。尽管下午复试出了点小插曲,不过整个过程依然很顺利结束了。
回家路上,我顺路去拜了拜孔子,一面是想祝愿自己取得理想成绩,一面也想邀孔子也一起看看三月的好风景。
“不留遗憾”,我在心底许下愿望。
如果把遗憾留下,岂不是辜负了这么好的春光?
4
虽然考试过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依然没大出门;而且没出门的这几天里,厨房窗外的白玉兰,客厅窗外的杏花雨都已零落成泥。
但我们这边的疫情暂时没有再集体核酸,复试也顺利通过,就等着九月份的时候,再去南方一览那里的秋景了,也不算辜负了今日。
上午因为琐事出了趟门,却看见门卫大爷的窗台上,插着一条春梅枝子。枝条上的红梅开得热闹,总能叫停过往的行人,来欣赏自己的曼妙。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段子,有学者锐评雪莱的《西风颂》说,雪莱那是虚伪地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表明了他喜欢的还是春天。
自然,冬日有冬日的肃静之美,但春天来时,连花儿都沐浴在春日里,又有谁舍得浪费这样好的春光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