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焦虑怎么来?带你全面认识“焦虑”(大学生必读心理书)

2023-10-14 10:32 作者:林可明  | 我要投稿

焦虑像看恐怖电影,主角本来不是你,可你们却感同身受。

认识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或者无法掌控不确定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从定义中可以知道,

焦虑具有以下特征。

综合的情绪状态,包括紧张、恐惧、忧虑、烦恼,对未来的不确定引起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是确定的事实,就不会产生焦虑,反而是确定的精神状态,例如恐惧、紧张。精神方面。身体上,从行为角度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小动作增多,从眼耳鼻舌身意思考,鼻子会例如胸闷呼吸不了,口方面会语无伦次、嗓子发堵、消化不良,身体方面例如出汗、呕吐、尿频尿急、头晕,从梦境角度,例如失眠多梦.

焦虑的主要来源

特定事物产生的焦虑。例如飞机、雷电、某些危险性动物等等。

强迫症。很多强迫症患者都会产生“我控制不了我自己”的想法。强迫性思维是思想层面上的表现,即脑中经常反复出现令人感到困扰的想法或画面,如经常怀疑门窗未关紧,怀疑水龙头未关好,怀疑自己要失控等。即患者强迫自己实施的某些行为,如反复检查门窗、水龙头,敲门一定要敲三下等。

广义焦虑。更多指代对各种事情的过度焦虑,是一个慢性过程。

急性焦虑,惊恐发作。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条件下的突然性惊恐反应,这类属于疾病了。

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经历某种威胁或伤害后而出现的过度恐惧,经历了威胁性事件产生的心理状态,创伤往往具有令人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被抢劫、被强奸、遭受身体暴力、发生交通事故、经历地震等。患者通常会做噩梦,或在头脑中不时回忆,表现出紧张、易怒、高度警觉的状态,给人一种疏离的感觉。因担心灾祸再次发生,或沉浸在灾祸中无法自拔,很多患者会酗酒或滥用药物,进而感到抑郁、绝望。

社交恐惧症。要指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过度担心、紧张和害怕的焦虑情绪。例如不敢在公开场所说话、演讲,与人目光接触感到焦虑恐惧。(正常反应)

焦虑的广泛定义是无法确定的事件看成是危机的先兆,认为坏事情肯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包一种的人为增强、放大事情的特征和后果,增加事情无关属性,并认为这些事物并将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具体表现有,【放大属性】爱走极端、消极处事(总是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放大错误(把一般性过失当作严重错误。【增加无关属性】,认为事情发生过一次就会下次也会发生。


焦虑者思维方式及其几种缓解方法

认知法。告诉自己负面想法是不真实的,意思是担忧的和事实不符合。

焦虑者人格分析认知法。多角度去思考。负面想法往往是其中一个角度,当一个人充满了负面想法,其探索正面想法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行动法。将忧虑写下来,逐一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行动法。让身体休息,放松

焦虑是暂时的,它的产生,是当前的心理状态、当前的环境和当前的条件共同促进、造成的,是暂时的,当某些条件不存在,焦虑也就不存在了.竞争产生焦虑,焦虑是工业化的产物之一


完美型主义人格对事物追求完美无瑕,对无法掌控的潜在的危险非常敏感,并想象最坏的结果,经常忽视积极因素。为了避免超出控制范围的事情,经常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去控制事情走向,在事情进展的期间,对中间结果非常忧虑,敏感感知变化趋势,引起情绪快速变化。

负面情绪:

忽视自己的付出,贬低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没有做到某事,就是一个失败者。焦虑者对结果和未来的负面看法、消极想法,总是往坏处想。


焦虑的分支强迫症患者,经常有以下典型思维强迫怀疑。即患者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强迫担心。即患者对某些不合理的事情感到担心,虽然患者自己也知道这些事肯定是小概率事件,是极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种担心挥之不去,

要治疗强迫症,就不能让患者将自己的焦虑、恐惧寄托于强迫性行为仪式,而应该帮助患者面对自己的焦虑事件,一点一点地解决令患者感到焦虑的事件。例如在关门之后不再检查门是否关好,在洗手时只允许洗一次,在进门时不能准备好先迈哪只脚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的是个体在经历一个或多个创伤性事件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存在的典型症状。

例如经历过火灾、地震等灾难性事件,家庭暴力、亲人死亡、被强奸、被抢劫等。

行为表现有不受控制地回忆,反复梦境中出现。特别当看到相似的情景和内容警觉性有所提高。极度焦虑、易激惹、易发怒、难入睡、惊吓过度.

以下5个方面去缓解:

1、回忆创伤性事件。详细、所有细节地回忆、描述。

2、体验当时的感受。不是机械式描述,需要感情投入,直面当时的感受。

3、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交流。

4、释放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放下。

5、多角度去思考。认知重构当时的情景和事件。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表现包括,在与他人交往前,会提前做一些预测,以防出现令自己措手不及的情况。但是这种预测是消极的,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故意设计一个可以适当遮挡面部的发型,让自己产生安全感。在和别人交谈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别人对他的焦虑想法上,而不是交谈的内容上。社交过后,会回想起自己糟糕的表现,而不是积极的表现。


解决方法:关注交谈者的说话内容,而不是思考自己如何表现不焦虑。

停止推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关注、寻求他人积极的反应。

回想社交过程中积极的体验。

一个东西如果令你焦虑,那么分强度去重复它(构建焦虑的等级),在其过程中,习得适应性,使得人体逐渐“脱敏”,进而消除焦虑。

各位,放松心情,体验当下。





焦虑怎么来?带你全面认识“焦虑”(大学生必读心理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