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宇宙VitaVerse:想要保持健康 到底是多吃还是少吃?

现在,物质和信息极大丰富,但也带来选择过多的困扰。
恢复饥饿感可以刺激好奇心和专注力,有如内在重新激活。
很多人因为长期每天吃得太多
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出现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认为,为了自己变好,需从保持饥饿感和延迟满足感开始。
饥饿感和延迟满足感是幸福感的手段,应成为每个人的标配。
但在很多人一天多餐的情况下
如今新的工作与生活节奏正在打乱塑造中国青年一代的正餐节奏
对另外许多人来说,经常一天都不能按时吃上三餐
若少吃一餐,影响大吗?到底是多吃健康还是少吃健康呢?
少吃一顿饭真的折寿吗?
一项中美研究发现,1999-2014年间追踪24000多40岁以上的人,发现少吃一顿饭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每天吃2顿全因死亡风险增7%,只吃1顿增30%。保证每天3餐,减轻新陈代谢压力,确实减少死亡风险。

研究显示,进食间隔时间影响寿命。
每日三餐间隔4.5小时者,相比间隔4.6-5.5小时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7%,心血管死亡率增22%。原因在于短餐间隔导致能量负荷高。长此以往,身体吃不消。
同时得出的结论还有三餐中早餐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晚餐!

三餐到底怎么吃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三餐定时定量,早餐不漏,饮食适度,且三餐能量占比分别为25-30%、30-40%、30-35%。
早餐应包含四类食物:健康碳水、纤维、蛋白质和脂肪
建议吃脱脂原味希腊酸奶、鸡蛋、鸡胸肉、原味燕麦片、低脂牛奶、全麦面包等。研究发现,9点后吃早餐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7-8点吃早餐可保证午休时午餐间隔4.5小时以上。
午餐七分饱,下午工作好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适度饥饿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避免疲劳。饥饿时,大脑会忽略对睡眠的需求,反之,饱食则会导致人容易感到困倦。古代圣贤鲁格曼的话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说:“饥饿让人思维清晰、才思敏捷、有远见。饱食则让人思维迟钝、智力减退,影响工作效率。”因此,职业人士午餐应保持7分饱,以便在下午三点时精神焕发,提高工作效率。
晚餐:补充当日营养缺口。
晚餐建议18-20点,不宜过晚。餐前回顾早餐、午餐摄入,晚餐补足。晚餐需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高油高盐、高热量食物,细嚼慢咽有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