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正在错失生活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2023-02-25 11:58 作者:知了静观  | 我要投稿

作者:乔‧卡巴金


心太忙?




一旦你开始时时刻刻注意心思之所在,很可能会发现你花了许多时间和能量紧握回忆或沉溺幻想,对往事感到遗憾或后悔。也许你也发现你花了一样多,甚至是更多的能量在期盼、规划与担忧未来,对于冀望发生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各种想象。

我们几乎随时都处于内在忙碌的状态,这使我们很容易错失生活经验中的质感——低估生活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举例来说,假设你刚好有空看夕阳,正感动于光影和色彩在云朵天际间的变化万千。在那当下,你只是单纯地与夕阳同在,接收眼前的景象,确实看着它。接着,你的思绪开始浮现,你可能跟旁边的人讲话,说这夕阳有多美丽,顺便聊聊夕阳所勾起的回忆。谈话中,你已扰乱当下片刻的直接体验,注意力飘离了夕阳、天空和光影。思绪和想要开口表达的冲动占据了你的心,你的评论打破沉寂,你已经离开当下眼前的夕阳了。也许你当下什么都没说,但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思绪或回忆,实际上也将你抽离了眼前真正的夕阳。因此,你所享受的其实是你脑袋里的夕阳,而非实际正在变化中的夕阳。你可能以为你在看夕阳,却只是与以前所看过的夕阳同在,或是与被勾起的回忆念头同在。这一切可能都发生于你意识觉察之外,整个过程一转眼就溜逝了。

多数时候,这种半专注状态不会给你惹麻烦,至少表面看来不会。但你因此错失的其实比你意识到的还要多。如果多年来你一直持续处于半专注状态,如果你对生活中的每个片刻是惯性地匆匆略过而缺乏全神投入,你可能已经错过了生命中某些最珍贵的经验,例如:与所爱的人相聚时光、纯然观赏独一无二的夕阳、大口呼吸早晨的清新空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太忙」了,脑海中塞满你认为重要而待完成的事情,忙到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地听一听、看一看,注意一下周遭事物。或许你的步调太快了,快到慢不下来,快到难以了解眼神交会、碰触以及与自己身体同在是多么重要。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很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言而不知其义。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你刚好在开车,而另一位驾驶也跟你一样心飞他处,随之而来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培育正念的价值




培育正念的价值不是只会欣赏夕阳,事实上,一旦心不在焉成为某种惯性,我们所有的决定与作为都会受到影响。心不在焉使我们与自己的身体疏离,忽略身体所释出的信号与讯息。这种现象转而带来生理的问题,我们甚至不知道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问题。长期处在心不在焉的状态,可能会让我们错失生命中许多最美丽与最有意义的事情。此外,一如刚刚所举的驾车之例,或是酒精成瘾、药物滥用、沉迷于工作的习惯等,或早或晚,心不在焉的倾向与惯性是有可能致命的。

当你开始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后,可能会发现,在表面的言行举止之下,你的内心正产生很多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与想法。这些持续不断的思绪和感受无形中会耗弱你大量的精力,阻碍你对宁静满足的感受与体验。

当我们的内心充斥了各种不满却未能觉察时(我们通常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个现象),要体验到平静与放松是很困难的。

我们可能会感觉到生活很紧迫,甚至四分五裂,我们想往东也想往西、想要这个也想要那个,然而这个与那个往往是相互冲突的。这样的内心状态,会严重影响我们处理事情或看清局势的能力。在这些时刻,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或在做些什么。更糟的是,我们可能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自以为知道自己正在想、正在感受、正在做什么以及正发生什么事情,但充其量这只是不完整的知。实际上,我们受到自己的惯性与好恶驱策,对于自己想法的专制性浑然不察,这通常会导致若干自我伤害的行径。

苏格拉底以倡导「认识自己」而闻名雅典。传说中,有位学生问他:「苏格拉底,你到处宣扬『认识自己』,但你认识你自己吗?」

据说,苏格拉底回答:「不认识。但是,我对此不知略有所知。」

一旦你开始练习正念静观,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知(not knowing)。这并不是说正念是所有生活问题的「解答」,而是当我们心如明镜时,对于生活问题自然就能看得更清楚。

事实上,能够觉察我们自以为是的现象,学习不被自己的想法所障蔽,感知事物本来的样貌而非我们所想象或想要的样貌,就已经往前迈一大步了。




译注:「not knowing」在本书中翻译成「不知」或「未晓」,这跟「无知」是不一样的,无知隐含了若干的价值判断或贬抑,而不知或未晓只是表示老实安稳地面对未知,不急于寻找答案或编织答案。

你正在错失生活经验的价值与意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