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极简史】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基督,犹太,伊斯兰教的关系?

亚伯拉罕 - 神教,犹太人简史
一、被上帝选中的子民
亚当、夏娃→诺亚→亚伯拉罕

乌尔→哈兰→迦南

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后改名以色列。

以色列娶妻妾4人,生12个孩子(Israelite以色列人),其中一子名约瑟,因其得宠遭到其余兄弟嫉妒,被骗卖至埃及;其父不知,以为他死了。
约瑟以其特殊能力,帮助当时的法老解梦,官至维齐尔(Vizier 类似宰相)。
迦南饥荒,以色列带族人往埃及避难,约瑟不计前嫌。法老分地Goshen与以色列人,代代相传。后世法老见以色列人繁衍过盛,恐其法客为主,开启了长达400年的对其奴役的时期。
以色列的后代中有个人叫摩西。公元前1250年,其因为事故杀了一个埃及人,开始逃亡。途中,上帝以燃烧树丛的形式现身,鼓励摩西回埃及把以色列人救出来。


西奈山,摩西与上帝谈话。上帝颁布十诫和律法(上帝和这批以色列人定的永久契约),摩西将其刻在石板上。

这种契约即犹太教的信仰体系的根基(被上帝选中的子民)。

二、犹太人
以色列的12个儿子的后代发展成为12个部落:十一子部落的后代(扫罗Saul)第一个将十二个部落联合起来,简历以色列联合王国。
扫罗→扫罗儿子→大卫(犹大的后代、扫罗的女婿,善战、虔诚,第二次统一部落)→所罗门(大卫之子,在耶路撒冷建立的第一座圣殿)→第五代君王(王国分裂:北部十个部落自建以色列王国,南部两个延续大卫的血脉,以犹大部落为首建立犹大王国)

约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扩展,入侵迦南。以色列王国被灭,犹大王国成为其附庸。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犹大成了犹太。严格来讲犹太人是以色列人的两个分支(部落)的后嗣。

三、犹太教
公元前597年,“犹太人”遭遇第二次大入侵。巴比伦王国打败亚述并将犹太人压回做奴隶。
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打败,犹太人返回迦南地区。
公元70年,败于罗马帝国遭放逐,开启长达近2000年的流浪。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

1948年,复国以色列🇮🇱
“大卫王”才是开国元勋、支派的骄傲,国旗定位象征大卫的六芒星。
国籍叫法是以色列人,种族叫法是犹太人。犹太人不都有信仰,信的话基本都是犹太教。

耶稣的故事
《塔纳赫》:用希伯来文记载下来的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 诺亚方舟、亚伯拉罕和上帝的契约、摩西出埃及等故事。初稿时间为犹太人第二次被放逐、巴比伦之囚期间,终稿在100年后。
塔:教诲,指的是《妥拉》书;
纳:《先知》书
赫:文集

大卫建立的王国覆灭后,犹太人认为在大卫后代中将会出现一位弥赛亚(被膏立为国王的人),他将统治犹太人,生活在理想国度。

希伯来→古希腊文 → 罗马文 → 英文
弥赛亚→被膏立(宗教仪式)→救赎主

公元元年,罗马帝国统治下,早先的犹大王国成为了罗马的一个省(Judea)。在伯利恒一个叫玛丽的犹太人,神孕后诞下耶稣。行省统治者欲杀之。耶稣一家逃往加利利的拿撒勒。并在此传播教诲(非传播宗教,耶稣没有立教),展现智慧、神迹,追随者众多。后带领12门徒前往耶路撒冷。
我必须前往耶鲁撒冷 去接受我的命运
像弥赛亚预言的那样,耶稣骑着驴进城。到犹太教会里职责长老们的伪君子、不规矩行为。信耶稣的犹太人众多,他的影响力太大,威胁长老的地位,于是密谋杀掉耶稣。十二门徒中出现了叛徒(叫一个叛徒...),为了三十银币,出卖耶稣行踪。

死后第三天,一个叫“抹大拉的玛丽”的女人,发现耶稣尸体不见了,却见到复活的耶稣。耶稣让她通知剩下的门徒前往加利利的一座山上再会。
40天后,耶稣在山上向门徒颁布:“你们把我的平生事迹、我的话,都告诉给全世界的人......我将陪伴你们直到永远”。
之后耶稣升天(大约为公元30年)。
基督教的发展和衍生

犹太人信耶稣 → 基督教(信仰耶稣,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犹太基督徒;基督即救世主音译)
犹太人不信耶稣 → 犹太教(流浪两千年,复国以色列;时至今日依旧等待弥赛亚的出现)
基督徒认为:《塔纳赫》为上帝和子民旧的约定,即《旧约》。门徒记载的耶稣的内容,耶稣(也就是上帝)和子民新的约定,即《新约》。两约合为《圣经》。
上帝派儿子耶稣到人间,替人类赎罪。正因为耶稣替人类受难受罪(死后复活、再升天),才使得人类有机会上天堂、得永生。但必须信他,因为他是通过天国的道路(I am the way)。
向外邦人传教

在安条克,非犹太人信仰耶稣的越来越多,形成教会,这些信仰者有了新的名字:基督徒Christian。其中一个主教第一次将其形容为Catholic Church(普世教会,选中的子民不再局限于犹太人,因为耶稣救赎的是全人类)。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基督教是邪教(耶稣是被罗马政府钉在十字架上的异端),罗马国教是多神教(古希腊众神之王宙斯、战神马尔斯...)
公元31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因“十字架”神迹打赢一场关键战争(以及其他复杂原因),皈依了基督教(第一位基督徒皇帝)。313年,米兰敕令通过,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

基督教迅猛发展,形成五个区域(亚历山大港、耶路撒冷、安条克、君士坦丁堡、罗马),各自的经文记载不统一、对耶稣言行理解不统一。
325年,召集各地主教1800多名举办“大公会”。
331年,定稿正宗版《圣经》。


380年,基督教(Catholic Christian)被立为罗马国教。
395年,罗马分为东罗马(哥哥,君士坦丁堡)和西罗马(弟弟,暂定都米兰),基督教会也开始分化:
东--君士坦丁堡教会,希腊语;
西--罗马教会,拉丁语,其《新约》由希腊语翻译而来;自封头衔:Pontifex Maximus(最伟大主教),称呼:Papa(拉定:爸爸)= Pope,“教皇” / “罗马教皇”
1057年,东西大分裂。

东--Orthodox Catholic Church 正宗的普世教会(东边的、正统的普世教会,东正教)
西--Roman Catholic Church 罗马的普世教会(明清传入中国时,翻译为天主教;后滋生腐败,“赎罪券”)
1517年,马丁路德自行钻研原文圣经(希腊语),发表《九十五论纲》,提出对教义不同的理解:
普世天主--生而有罪,行得救赎
马丁路德--生而有罪,信得救赎
认同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观念的人形成Protestant(抗议者、反抗者),组成Protestantism(抗议教,翻译为“新教”→基督教)


耶稣基督←Jesus Christ ←希腊文 Isus Cristos(Cristos是希伯来语弥赛亚、救世主的希腊写法)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
认可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约,但只认可塔纳赫中《妥拉》部分(摩西出埃及);承认耶稣在迦南传教,但不认可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认为耶稣和摩西一样,只是先知;不信耶稣死后复活升天部分)。
《塔纳赫》剩余部分、《新约》均为篡改,最后一个先知穆罕默德将其拉回正轨。
公元7世纪,迦南地区以南的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居于麦加。公元610年(40岁),在山洞里做祷告遇到了天使Gabriel,得到上帝的启示,传播上帝的教诲。

三教信仰的是同一个神,和亚伯拉罕立下契约的那个神。

《古兰经》为记载穆罕默德受上帝启示的记录

在罗马帝国东西分裂时期,伊斯兰疯狂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