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要跟心怀成见的人一般见识?从“巴甫洛夫联想偏见”说起

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那就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
请大家记住这两句话。
什么叫“巴甫洛夫联想偏见”呢?俄国心理学、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个著名的条件反射理论,他做过一个试验:
每次给狗送食物之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流口水、分泌唾液。(想起牛群冯巩的那个相声了没)
后来人们经常用“巴甫洛夫的狗”来形容那些不经大脑思考就抗拒理性的人。
这样的人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有很多啊。
比如你看论坛上说个事,下面的评论很快就会出现互喷的现象,本来辩论是正常的,但突然就变成了语言上的攻击和情绪上的发泄,这就不正常了。
一旦遇到这种喷子,无论如何你都是赢不了他的。这就像你无法让动辄“和尚摸得”的阿Q相信和尚和尼姑没有私通一样难。

所以查理·芒格给人们的告诫是,“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你们两个都会被泥弄脏,而猪却会乐在其中。”
阿Q这种人的大脑就是被占据、被种植了成见,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愚昧,他自己却又莫名其妙的自信和自豪。
其实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被灌输很多东西,它们来自父母、老师、世俗环境等方面的观念,这些观念未必是对的,甚至有些是大错特错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有“巴甫洛夫联想偏见”,他们被这个社会熏染、驯化得太久了,早已形成了各自的成见和偏见。
比如有的人一提到某个地方,某些人就马上联想到自己之前接受到的信息,然后给这个地方贴标签——在制造地域歧视的时候,他们自己是理所应当、洋洋得意的。
但稍微有理性的人都会知道,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会有好人和坏人,不能一概而论。
可对心怀成见的人们而言,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任何的反驳都是该死的异见。
“我认为,极端思想体系会束缚人们的头脑,这一点是必须避免的。”
芒格表示,对拿锤子的人来说,看什么都像是钉子——这样的思维模式是愚蠢的。
理性是人的尊严和骄傲,而思想越是极端化和绝对化的人,他们就越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也就越无知,越愚蠢,越可悲。因为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历史来看,这样的人往往是大多数,乌合之众也可以有很大的力量,真理往往会暂时被蒙蔽,被打倒。社会规律就是如此。
而要想摆脱这种思维的桎梏,我们需要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活动。
比如当你听到别人说了你确实不想听的话——也就是让你不高兴的话——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抵触情绪。这时候你要想到“巴甫洛夫联想偏见”,你必须训练自己摆脱这种反应。
芒格就指出,人要懂得换位思考,要能及时快速地放弃自己原有的理念。
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灰度思维,看任何事都能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既要理解自己的观点,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他的观点。
要知道,人都是有认知层面的局限性的,我们都是盲人摸象寓言中盲人,我们终身都在摸世界这只大象。所以我们要明白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差别,要懂得什么是全面性,什么是片面性。
对于那些并不真正理解某件事、某个人,却在那里夸夸其谈的人,我们要避而远之。
人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人们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惯性。实际上,人生最蠢的事之一就是在不改变自己的基础上去改变别人。

请记住,无法改变自己想法的人,就什么也改变不了。
你的思维模式不改变,就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结构和成见里。要想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要积极更新自己。古人说,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人生只有主动改进,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才能不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最后,人生在世,千万不要老得太快,不要聪明得太迟,人生三万六千日,每一天都应该比前一天更聪明一点。这样才算是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