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SxmXKXDKj94YP1p7Cn48g?pwd=lbh4
提取码:lbh4

《西线无战事》是爱德华·贝尔格执导的战争题材电影,费利克斯·卡米勒主演,于2022年10月28日在德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撰写的同名小说,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罗参加德国国民志愿兵,被派往前线与法军作战,但战争的荒谬无情让他从迷恋战争到心灰意冷的故事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保罗和其他学生狂热地鼓掌、欢呼,然后唱着歌出征。但他们在前线上目睹的战争实况却是残酷而无意义的。当保罗好不容易从爱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时,却发现另一批青年学子又被骗上战场送死 [1] [22] 。
作为一部翻拍片,该片在故事的塑造和处理上,充满了现代感。与原版相比,影片在反思的力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但是得益于原作的深刻,该片在2022年的战争片中,依旧独树一帜 [12] 。(1905电影网评)
和1930年版本相比,该片采用了双线叙事,除了士兵视角,增加了高层一条线——德国将军、谈判代表和法国元帅,电影在双方高层停战谈判进程和士兵作战之间来回穿插,这意味着,导演企图让影片更具历史感 [22] 。(《新民晚报》评)
该片在保罗和他的朋友以外,引进代表团和将军的视角,尽管比重不大,仍然阻碍了电影的力度。给掌权者的政治行为加入来自家庭的、个人的理由,也让电影的控诉变得浅薄。这样的设置,可见该片不能满足于小说单一的色调,而想加入新的色彩。电影延续了小说沉郁的基调,表现出自然对人类无言的审判,从而衬托出人类的荒谬和渺小,这已经超出了人道主义和阶级批判的层面。电影的摄影、配乐,以及对战争惨烈场面的表现,都因围绕这一主题而产生了崇高之感 [21] 。(《北京青年报》评)
该片导演把原著局限于士兵的个体体验拉高到全景式的叙事视角,删除了原著和前两版影片中的新兵训练戏,将篇幅让给德国代表团与法国元帅之间的谈判戏,又加入一个主战派德国将军的视角,使得原本的单线叙事变成了三线并进的全景画卷,这种改编方式加强了影片的戏剧性,但与此同时,也反映了德国主创某种下意识的辩解,他们似乎要强调战争中德国也有好人存在。法国元帅在谈判时寸步不让的那段戏则在提醒观众:正是他们为日后纳粹的崛起埋下了祸根。置身其中的德国视角在此处钻进了自我局限的嵌套中。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表情,该片都在尽力保持一种美感,但身体的美感却削弱了战争之于人精神上的酷刑,士兵的存在主义危机在此变得不可信,个体经验被淹没在宽幅摄影和奢华的声效中,从而也变成了一种只作为客体存在的景观,即使导演用了丰富的视听手段去呈现扑面而来的残酷画面,这些残酷画面最终可能只是在打断观众入戏。在人物塑造方面,该片省略了保罗回乡休假的部分,保罗最终的异化是靠战友卡钦斯基被法国男孩杀死的仇恨所催化的。仇恨本身,因为立场的不正义,因为保罗和卡钦斯基之间关系的松散而显得不太成立。人物最根本的冲突在这里被置换成了仇恨和愤怒的表象。尽管不如前两版通透,该片仍不失为2022年一部精彩的反对战争的战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