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史|苏联是当之无愧的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九)——鏖兵大油田(下)

2023-08-07 20:31 作者:lwn名字不好起  | 我要投稿

1942年底的高加索战场

  1942年夏,德军向苏联南方地区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其中在高加索方向,德军侵入苏联国土的深度达1000公里。然而,到1942年底,德军仍然没有达成其在高加索方向最终目的——彻底击破高加索的苏军,并推进到巴库、外高加索和黑海沿岸,其进攻力量却已经耗尽。11月上半月,外高加索方面军北方集群对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突击,使德军蒙受惨重损失,并迫使其放弃途经奥尔忠尼启则和格罗兹尼向外高加索突破的企图。11月末至12月,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集群也对德第17集团军所部实施了一系列的反突击,遏止了德军从图阿普谢沿黑海海岸向外高加索突破的企图。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发起了强大的反攻。至12月底,西南方面军已前出到新卡利特卡、坎捷米罗夫卡、米列罗沃、莫罗佐夫斯克地区,并继续向斯塔罗别利斯克和卡缅斯克发展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占领了上库尔莫雅尔斯卡亚和科捷利尼科沃,正在攻打济莫夫尼基,冲向罗斯托夫和萨利斯克。

  苏军的强大反攻在德军及其仆从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惊慌和恐惧。在外高加索方面军前线活动的游击运动总部关于库班地区德国士兵动态的一份侦察报告中说:

  在阿朴舍朗斯卡亚,敌军驻有1个师部(番号不明),这个师有3个团、1个装甲坦克连(没有坦克)和几个摩托车通信排。官兵的年龄大都在30岁到35岁之间。该师在克里木被打得溃不成军,后来撤到阿尔马维尔休整,9月下旬得到了兵员补充。10月2日才调到阿朴舍朗斯卡亚地域,接替【党卫军】“维金”师(“维金”师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士兵中普遍存在厌战、反战情绪,尤其是怕上前线。他们有人向当地居民透露过这种情绪:“老妈妈,我得回家了,家里情况不太好,得回去看看孩子们;”“战争——是件坏事,拿下巴库——战争完蛋,拿不下巴库——我们完蛋;”“在克里木、斯大林格勒、莫兹多克打死了我们好多士兵”……

  德国士兵对党卫军分子非常不满,骂他们是“走狗”,嫉妒德军统帅部给他们的那些特权。士兵当中存在不满和反战情绪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饮食太差,有时甚至吃不上饭。他们除了吃不饱之外,有时还得吃发霉的面包,从别洛烈禅斯卡亚往这里运面包得走五天。该师士气低落,士兵中普遍酌酒、大做投机生意。

转引自【苏】格列奇科:《高加索会战》,第361页

  仆从军的士气下降地更为严重。当时,在A集团军群的作战日志中,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记载:“罗马尼亚师的可靠性大大地下降了……例如,罗马尼亚山地步兵第2师的战斗编成上写着的是1000人,而领给养的名单上却有12000人。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罗马尼亚的指挥官和军队不愿打仗。”这种情况在其他仆从国的军队里也时有发生。A集团军群司令部作战处向德军统帅部报告说:“斯洛伐克摩托化师应予后撤,因为它现在不可靠了。”

  与此相反,由于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路阻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苏军的士气十分高昂。1943年1月初,北高加索地区的态势是: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于1942年12月31日更名为南方面军)经过1942年12月的激战,消灭了敌托尔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集团,并继续向罗斯托夫方向和顿巴斯进攻。1943年1月1日,它们已进至洛兹诺伊—胡托尔斯科伊—普里尤特诺耶一线,威胁德军整个高加索集团的后方。最高统帅部开始酝酿高加索地区的反攻,旨在击溃北高加索地区的敌军各集团,解放顿河、库班河和捷列克河一带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战役企图是以南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从东北、南面和西南三个方向协调一致地实施突击,分割并击溃德A集团军群主力,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北高加索撤走。

  叶廖缅科指挥的南方面军受领的任务是:以右翼各集团军(突击第5、近卫第2集团军)向罗斯托夫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切断A集团军群各兵团向北的退路;以左翼部队(第51、28集团军)经由萨利斯克向季霍列茨克进攻,接应外高加索方面军部队,共同合围和歼灭库班河与马内奇河之间的敌军集团。进攻由空军第8集团军予以支援。

  秋列涅夫指挥的外高加索方面军在阿奇库拉克与新罗西斯克之间宽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其主要作战力量应集中于左翼。该方面军的任务是,以黑海集群(第18、56、47集团军)的基本兵力突破敌人防御,向克拉斯诺达尔、季霍列茨克发展进攻。在该方向作战的是德军第17集团军,共有18个师。位于莫兹多克和纳尔奇克地域的外高加索方面军右翼部队是北方集群(第44、58、9、7集团军,近卫骑兵第4、5军,以及一批独立的兵团和部队)。该集群受领的任务是,制止敌人退却,将其主要兵力逼往大高加索山脉,并加以歼灭。北方集群当面之敌为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共辖7个师,其中有2个装甲师。苏第46集团军的部队在宽400多公里的地带内防守各个山口。其当面之敌是第49山地军所属各部队。

  黑海舰队应配合黑海集群作战,以部分兵力在敌人交通线上展开积极行动,并准备向敌人后方运送登陆兵。

  空军第4、5集团军应对外高加索方面军的战斗行动进行空中支援。

  1943年1月1日,双方在顿河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兵力对比如下:

【苏】帕罗季金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6卷,第155页

  外高加索方面军在1942年12月就开始作进攻战役的全面准备。变更方面军的兵力部署是战役准备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必须从北方集群中调出大量步兵兵团配属给黑海集群。在山地战区条件下,通过相当长的路程,从一个集群向另一个集群调遣兵力,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和费很大的力量。

  在为黑海集群的突击集团向克拉斯诺达尔—季霍列茨克方向的进攻准备道路网和出发地域时,苏军必须克服许多严重的困难:除了改善已有的道路外,还要在山区建筑一条19公里长的公路和70米及30米长的桥梁各一座。

  由于上述困难,黑海集群直到1月初还没有完成进攻前的准备。例如,从北方集群调来的近卫第10军和步兵第3军,这时还在行军途中,大部分加强炮兵和队属炮兵还没有越过山隘的南坡。因此,黑海集群开始进攻的日期不得不由原定的1943年1月3日推迟到1月12—16日。

大举反攻

  为粉碎顿河下游的德军,解放罗斯托夫,以切断德军北高加索集团北退之路,南方面军向罗斯托夫和萨利斯克方向展开进攻。南方面军当面之敌是德军霍利特战役集群各兵团和在斯大林格勒被击溃后重建的顿河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

  1月1日,南方面军发动进攻。该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经过两个星期的战斗,粉碎了德军的激烈抵抗,多次击退德军的反突击,向前推进了150—200公里,前出到顿河和马内奇运河弯曲部。至1月月中,近卫第2集团军所属各兵团已到达距罗斯托夫50—60公里处。在这个地区,战斗激烈,双方很久相持不下。

  与此同时,德军最高统帅部考虑到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反攻胜利而自己的北高加索集团又面临被合围的实际威胁,决定加速将第1装甲集团军撤出莫兹多克、纳尔奇克、普罗赫拉德内伊地域。撤退按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为此事先规定了四道防御地区:第一道——沿库马河和佐尔卡河;第二道——沿卡劳斯河、切尔卡斯克一线;第三道——白格利纳、拉宾斯卡亚;第四道——季霍列茨克、克鲁泡特金。1943年1月1日,第1装甲集团军部队在强大的后卫掩护下开始向斯塔夫罗波尔总方向退却。

苏军收复莫兹多克

  北方集群发现敌人撤退后,也于1月1日发起了追击。而在此前,北方集群为了准备扩张战果,建立了2个坦克集群:第1集群在第44集团军地带内行动,拥有106辆坦克和24辆装甲汽车;第2集群在第9集团军地带内行动,拥有123辆坦克。到1月1日日终前,第44集团军击破德第3装甲师的抵抗后,在莫兹多克以北20公里一带的地方占领了三个居民地。次日,第58集团军转入进攻,日终前攻占了基兹利亚尔和莫兹多克西南的下别科维奇,并于1月3日晨挺进到莫兹多克城南捷列克河畔。德军炸毁捷列克河上渡口,在莫兹多克市南缘占领防御。苏军步兵第417师的部队涉水冲过捷列克河,并出敌不意地冲进莫兹多克,赶走了德军。

  这天,德第1装甲集团军又开始向西北方向撤退。

  第58集团军占领莫兹多克和架设好捷列克河上的渡口之后,又同第44集团军和北方集群中的其他兵团一起在320公里的正面上开始全线追击敌人。

  1月3日,北方集群开始全线追击。当天,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亲临北方集群司令部指挥部队追击敌人。1月4日,集群部分部队变更部署以后,继续在全线实施进攻,经过一天的战斗在某些地段上向前推进了15—20公里,解放了30多个居民地。苏军在普列德莫斯特内伊地域渡过捷列克河,于日终前攻占克拉斯诺格勒斯科耶。这天中午,第37集团军近卫步兵第2师解放了纳尔奇克,苏军消灭了数百名德寇,缴获火炮26门、机枪41挺、迫击炮50门、汽车27辆和其他大量技术兵器。这对整个战役追击具有重大意义,正如当时伦敦广播电台所指出的:“俄国人收复纳尔奇克市之后,就使德国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过冬营地。然而,夺回纳尔奇克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若是纳尔奇克在德国人手里,他们就把这个楔子嵌进俄军阵地,并威胁到三条铁路的枢纽站(指普罗赫拉德内依,经由该站有铁路通往巴库、马哈奇卡拉和阿斯特拉罕)。夺回纳尔奇克,俄国人就拔掉了这个楔子,这三条铁路就又回到红军的手里。又何况在纳尔奇克地域还蕴藏着贵重的矿藏,其中包括水银和锰。鉴于这种情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俄国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最后一点,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德国人已经不是离高加索丰富的石油产地越来越近,恰恰相反,而是越来越远了。”

  1月5日,步兵第62旅和坦克第140旅部分兵力与第9集团军一起攻占普罗赫拉德内依,并逼近索耳达特斯卡亚。1月6日,步兵第131旅攻占索耳达特斯卡亚。在这4天之内,北方集群前进得并不快,原因是从追击一开始,部队的指挥就瘫痪了。北方集群司令部和各集团军司令部都失掉了同部队的通信联络,甚至不知道它们到了什么地方。例如,1月5日,北方集群司令部失掉了同第58集团军的通信联络,致使这个集团军的部队落在其他部队的后边,变成了第二梯队。同第44集团军也失去了通信联络,造成部队指挥混乱。集群司令部有两天两夜与骑兵第5军和坦克第1集群没有联系上。这都影响了部队的追击速度。结果,到1月6日日终前,北方集群只前进了25—60公里。1月8日,斯大林去电秋列涅夫和北方集群司令员马斯连尼科夫,严厉批评了他们的错误,并要求他们恢复与北方集群快速部队的联系。

  在这几天里,北方集群司令部又拟定了一份追击计划:北方集群的部队进到库马河左岸之后,应攻占沃朗措夫亚历山大罗夫斯克、格奥尔吉耶夫斯克、矿水城、皮亚季戈尔斯克,尔后向阿尔马维尔进攻。编入第一梯队的第58集团军应攻占格奥尔吉耶夫斯克,1月8日拿下矿水城,并向库尔萨夫卡进攻。第9集团军编入第二梯队。

  这个计划是不现实的,因为该集群每个师只有2000人左右、6—7门不同口径的火炮、4—8挺重机枪,而马匹则已疲惫不堪,连每昼夜20—25公里的行程都不能完成。没有坦克和航空兵的支援,这些师无法取得重大成果。因此,最高统帅部没有批准这一计划,并于1月7日致电秋列涅夫和马斯连尼科夫,指出他们分散使用骑兵军和坦克集群的缺点,并建议把快速部队的基本兵力集中在右翼,以便根据情况在涅文诺梅斯克车站附近,如有可能则在更远的地方,插到敌人的退路上。最高统帅部还建议,在北方集群左翼只需配置最低限度的兵力牵制敌人,而不是把敌人赶出大高加索山脉的山前地带。

  这时,德军主力部队开始从库马河防线后撤。1月7日,库班近卫骑兵第4军和顿河近卫骑兵第5军及坦克第2集群合编成一个骑兵机械化集群,由基里琴科指挥。

  以后几天,该集群继续追击敌人,到1月8日部队已经前进了100多公里,进到库马河、马耳卡河和佐尔卡河一带。在这些地区,苏军遇到了敌人顽强的抵抗。争夺登陆场的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苏军击破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将其赶向西北。到1月月中,苏军收复了格奥尔吉耶夫斯克、矿水城、皮亚季戈尔斯克和基斯洛沃茨克等城市。这一时期,空军第4集团军和远程航空兵第50师对矿水城—阿尔马维尔—季霍列茨克—罗斯托夫铁路干线上的枢纽、车站、区间、桥梁和列车进行了猛烈的轰炸。1月10日,苏军强击机和轰炸机对纳古尔斯卡亚一涅文诺梅斯克铁路进行了一系列的轰炸,炸毁了希罗卡亚河大桥,结果使这条铁路中断两天两夜,一直到苏军进入该地域为止。与此同时,苏军航空兵对索尔达茨卡亚、克拉斯诺格拉德斯基、佐洛塔列夫等居民点附近的机场也进行了袭击,仅索尔达茨卡亚机场,就有18架敌机被击毁,苏军仅损失1架。

  考虑到德第17集团军因担心后方和交通线受到威胁而提出的坚决请求,A集团军群司令部要求第1装甲集团军放慢退却速度,建立抵抗枢纽部,并且不惜牺牲整批部队和兵团来守住它。由于德军的抵抗显著加强,北方集群所部未能前出到德军退却兵团的翼侧和后方。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于1月16日再次向秋列涅夫和马斯连尼科夫指出,其部队的行动不能保障完成围歼敌人的任务。大本营要求他们采取坚决行动,为此,命令他们以第58、9、37集团军主力向季霍列茨克总方向实施突击,左翼部队沿阿尔马维尔一季霍列茨克铁路线推进,而骑兵机械化集群则应坚决进行追击,截断德军向北方和西北方向的退路,尔后在季霍列茨克以北实施突击。

  德军一面以后卫部队进行顽强的阻击,一面急忙把第1装甲集团军往阿尔马维尔和季霍列茨克撤退。同时,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马内奇运河一线设防,阻止南方面军左翼部队向巴泰斯克和罗斯托夫突破。德第17集团军在黑海集群面前实施顽强的防御。黑海集群奉最高统帅部之命于1月11日转入进攻,向克拉斯诺达尔、季霍列茨克方向突击,战斗很快就打到克拉斯诺达尔郊区。

  与此同时,北方集群各集团军执行大本营的指示,加强了对敌人的进攻。第37集团军部队解放了切尔卡斯克,第9集团军所属各兵团于1月20日解放了库尔萨夫卡车站和重要的铁路枢纽涅文诺梅斯克。第44集团军部队利用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战果,推进到斯塔夫罗波尔附近。当苏军部队逼近该城市时,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袭击了敌人机场,并在火车站进行了破坏活动。1月20日夜,第44集团军步兵第347师的先遣支队由军官布尔金率领突入该市中心。这位英勇的指挥员虽然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最后在一次白刃格斗中英勇牺牲。后来,斯塔夫罗波尔有一条街道即以这位英雄的名字来命名。

  1月21日晨,步兵第347师开始进攻斯塔夫罗波尔城,市内的游击队积极配合,在这一天共消灭德军官兵69名,击毁、焚毁和缴获汽车32辆、摩托车5辆、防坦克炮1门、机枪、防坦克枪和迫击炮9件、手榴弹420枚、步枪和冲锋枪117枝、子弹8.6万发,缴械和俘虏伪警察和德国间谍25名。斯塔夫罗波尔于当日解放。

  在此期间,骑兵机械化集群通过没有道路的地区向前推进200公里,于1月23日抵达萨利斯克以南20公里处,在此与南方面军第28集团军的部队会合。次日,北方集群左翼部队攻克阿尔马维尔和拉宾斯卡亚车站。在阿尔马维尔,苏军共歼敌600人,击毁焚毁敌坦克8辆。德军丢下了4辆坦克残骸、6门火炮、15辆汽车、17挺机枪、大量步枪、手榴弹和其他武器装备。苏军缴获敌人3座粮库。

德军丢弃的一门105榴弹炮

  截至1月24日,尽管物资技术保障情况十分糟糕,但北方集群仍然在23天内前进了430公里,并使德军受到重大损失。

  南方面军部队在摧毁卡加利尼克河和库别尔列河地区德军的激烈抵抗后,于1月下半月集中主要作战力量用于粉碎罗斯托夫近郊的德军。遵照大本营的指示,南方面军把经过历次战斗而受到削弱的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合编为两个机械化集群。一个集群由近卫坦克第3军和近卫机械化第2、5军以及步兵第88师组成,编入近卫第2集团军;另一个集群由近卫机械化第3、4军组成,归第5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

  1月19日,南方面军近卫第2集团军机械化集群发起进攻。起初进攻发展顺利。集群的主力渡过了马内奇河,而近卫坦克第3军的先遣支队则推进到巴泰斯克附近。但是,集群主力虽多次努力却未能巩固先遣支队的战果。集群总指挥罗特米斯特罗夫有充分根据担心近卫坦克第3军先头部队会被敌人打垮,遂将这些部队撤回到马内奇河口。然而叶廖缅科却不同意这一决定,并下令重新占领已放弃的阵地。机械化集群花了三昼夜的时间力图完成这一任务,但毫无效果。该集群的部队和兵团遭到德军近3个师有组织的抵抗。结果,在该集群的3个军内只剩下了29辆坦克、11门反坦克炮。至此,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完全丧失了独立积极作战的能力。至1月23日日终前,南方面军进抵北顿涅茨河—顿河—韦肖雷—采利纳一线,该处战斗再次趋于顽强持久,因为德军从正面其他地段调来了庞大兵力。南方面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击溃德军巴泰斯克集团和切断德军北高加索集团撤往罗斯托夫的退路。

  在这期间,黑海集群也在积极准备在克拉斯诺达尔方向上的进攻。1月初,秋列涅夫与黑海集群司令员彼得罗夫制定了战役计划。该计划分为“山岳”战役和“海洋”战役两个部分。

  “山岳”战役的目的是突破戈里亚奇克柳奇和克列波斯特纳亚地域德军的防御,前出到库班河一线,攻占或者封锁克拉斯诺达尔。尔后,向季霍列茨克和巴泰斯克前进,切断敌高加索集团在罗斯托夫和叶伊斯克的退路。由第56集团军实施。

  “海洋”战役的主要目的是:解放新罗西斯克,尔后解放塔曼半岛。由第47集团军实施。

  最高统帅部于1月11日批准了他们的计划。

  由于北方集群进展顺利,德军于1月5日开始放弃高加索山主脉各山口,向北撤退。为此,彼得罗夫决定,在向克拉斯诺达尔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之前实施两个具有引诱目的的辅助突击。

  1月11日,第46集团军以部分兵力向涅夫捷戈尔斯克和阿朴舍朗斯基进攻,并以另一部分兵力向迈科普进攻。由于敌人顽抗和道路泥泞,部队进展缓慢。16日,攻占达霍夫斯卡亚、尼热戈罗德斯卡亚、亚美尼亚村、契尔尼果夫村、奥普列彭山、马拉杜金,德军向北退去。苏军对第18集团军当面防御之敌构成合围的威胁,德军被迫开始从古纳依卡和邵武勉地域撤退。

  1月12日,第18集团军当面之敌放弃了马鲁哈、克卢霍尔、圣恰罗、阿拉什特拉呼等山口,向哈德仁斯卡亚—阿朴舍朗斯基方向退去。第18集团军的主力发觉敌人撤退后,立即开始追击。到1月16日,第18集团军攻占了科特洛维纳、古纳依卡、邵武勉三个居民地,进到邵武勉、古纳依山和格伊曼山地区。

  1月12日,第47集团军以两个旅的兵力向克里木斯卡亚实施辅助突击。但是,由于遭到了敌人的激烈抵抗,第47集团军的突击未有奏效。

  1月16日上午9时,黑海集群第56集团军在空军第5集团军的支援下,以第一梯队的兵力从戈里亚奇克柳奇以西、斯塔夫罗波尔斯卡亚和亚速海斯卡亚间的地区向克拉斯诺达尔总方向实施进攻。日终前,苏军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并攻占了斯塔夫罗波尔斯卡亚。该集团军在左右翼侧上向前推进了5公里,在中央则向前推进了12公里。次日,该集团军占领了卡卢日斯卡亚、新阿列克塞耶夫斯基,开始攻打格里戈利耶夫斯卡亚和品津斯卡亚。18日,第56集团军中央部队进到克拉斯诺阿尔美依斯基、纳土哈伊、特鲁热尼克地区。这一天,德军在苏军的两翼上实施突击,切断在第56集团军中央进展较快的部队的后路。到19日晨,德军只将苏军击退了一点点。

  德军顽强地进行抵抗,不断地转入反冲击。当时由于道路泥泞,第56集团军的炮兵掉队了,不能参加战斗。部队感到弹药奇缺。集团军突击集群的第二梯队只有部分兵力赶到战斗地域,主力还在行军途中。为此,第56集团军被迫放慢了一些进攻速度,并将已经到达的第二梯队兵力投入战斗。到1月23日,黑海集群已在克拉斯诺达尔以南突破了德军的防御,约前进了20公里。但是,由于库班河正好泛滥。因为道路泥泞,炮兵和辎重无法行动,部队被迫停止进攻。

  至1月24日,南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已前出到北顿涅茨河—红马内奇—白格利纳—阿尔马维尔—拉宾斯卡亚一线。德A集团军群司令部大为惊慌,集团军群司令在1月23日给德军统帅部的电报中说:“罗斯托夫已被俄国人包围,局势严重。还可以估计到,敌人的援兵还会大批地到达,因为斯大林格勒附近的部队多半都可以腾出来了,这些部队是一支很强的进攻力量。……危险不仅仅只在罗斯托夫以南的地域,而且还在于……敌人能够经由伏罗希洛夫格勒挺进到亚速海滨。在这种情况下,似乎难以逃脱敌手和击退敌人。”德军最高统帅部被迫于1月24日最后决定把整个A集团军群撤出北高加索。按照新的计划,第1装甲集团军应尽速撤到罗斯托夫,以加强顿河集团军群的防御;第17集团军则应向塔曼半岛退却,吸引住尽可能多的苏军兵力。德军打算在即将撤离的地区拆除和炸毁所有工业企业,破坏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并把15—65岁的男性居民全部劫往德国。

  为粉碎德军统帅部的企图,最高统帅部于1月23日决定: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黑海集群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令其攻占整个新罗西斯克和解放塔曼半岛,以阻止敌人通过刻赤湾逃往克里木。黑海集群的右翼各兵团应前出到克拉斯诺达尔地域。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北方集群于1月24日脱离外高加索方面军,改编为北高加索方面军。其任务是:将主要集团(第44、58集团军,骑兵机械化集群)配置在右翼,向季霍列茨克、库绍夫斯卡亚方向发展突击,击溃退却中的敌第1装甲集团军各部队,并协同南方面军左翼攻占巴泰斯克、亚速和罗斯托夫。尔后,仍以上述兵力强渡塔甘罗格湾,进抵该湾北岸的克里瓦亚科萨、布甸诺夫卡地域。方面军左翼部队(第9、37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以一个集团军向季莫舍夫斯卡亚发展进攻;以另一个集团军向克拉斯诺达尔发展进攻,并协同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黑海集群击溃德第17集团军。

  在1月末至2月初期间,北高加索方面军部队所获战果最大。第44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击退进行抵抗的德军,从南面进抵罗斯托夫。第58集团军经过10天的进攻推进了160公里,到达塔甘罗格湾叶伊斯克附近。第9集团军实施了巧妙的机动和迅猛的突击,一举解放了克鲁泡特金这个大居民地和铁路枢纽,德军扔下好几列军火列车仓皇逃窜。第37集团军击破敌人的顽抗后,开始从北面向克拉斯诺达尔迂回,2月4日进到克拉斯诺达尔东北30—40公里处的拉兹多尔纳亚、沃罗涅什斯卡亚地区。

  到2月4日,北高加索方面军在巴泰斯克、叶伊斯克和亚先卡地域几乎进到了亚速海边。同日,南方面军第51、28集团军也前出到了巴泰斯克以东25公里处。至此,德A集团军群退往顿巴斯的道路就被苏军截断了,而A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团军也被分割为两个部分:5个师退至罗斯托夫;另2个师退至克拉斯诺达尔,编入德第17集团军。最高统帅部将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44集团军转隶给南方面军在罗斯托夫方向上作战,命令北高加索方面军其余部队配合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集群消灭向塔曼半岛撤退的敌北高加索集团。北高加索方面军在1个多月的追击作战中,向前推进了600余公里,解放了斯塔夫罗波尔边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切尔卡斯克自治州、阿斯特拉罕和罗斯托夫两个州的南部地区和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的部分地区。苏军解放了北高加索的大部地区,打破了德军统帅部欲将A集团军群经由罗斯托夫咽喉地带从北高加索撤走的企图。德军主力被迫撤向库班河下游和塔曼半岛。

  与此同时,黑海集群也在积极作战。第46集团军攻占了萨木尔斯卡亚,1月26日解放了希尔万斯卡亚、涅夫捷戈尔斯克、涅夫加纳亚。这个集团军在向迈科普和别洛列琴斯卡亚发展进攻时,于2月2日进到库班河边并顺利地强渡了过去。并前出到了乌斯特拉宾斯卡亚、瓦修临斯卡亚镇、旧库班斯基、埃杰普苏卡伊地区。第18集团军1月25日攻占了哈德仁斯卡亚,并开始追击逃敌。他们越过重重障碍,2月2日进到库班河和朴谢库普斯河边。但是,该集团军在1月23日对所属各部的指挥遭到破坏,1月27日—2月1日指挥完全瘫痪,结果妨碍了各部队的前进。第56集团军在戈里亚奇克柳奇地域转入进攻。1月25日,这里进行了一场鏖战,苏军消灭敌人步兵约1个团,2月2日进到拉克舒卡伊地域。在北高加索进攻战役中,苏军阵亡失踪69627人,负伤84912人,合计154539人;损失2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95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236架作战飞机。

  苏军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然而,德军的抵抗越来越强。此外,由于道路稀少又泥泞难行,各集团军的加强炮兵还掉队在山里没有到达,而随伴部队的军队炮兵每门火炮只有20—30发炮弹,而迫击炮部队和分队的弹药情况更糟,每门迫击炮只有10—12发炮弹。由于道路崎岖难行,炮兵部队的后勤掉在后面30—60公里。而德军却有四通八达的良好道路网,兵力兵器可以随意机动。由于以上原因,黑海集群未能完成预定任务。在最高统帅部的督促下,黑海集群调整了部署,并重新发起进攻。

  2月3日,第46集团军转入进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强渡过库班河,攻占沃罗涅什斯卡亚镇,并与北高加索方面军第37集团军会师,打退德军在集群右翼上几次反冲击后又继续向金斯卡亚方向进攻。第18集团军于2月3日夜间开始在斯塔罗科尔宋斯卡亚至沙巴诺哈勃尔间地段上强渡库班河。由于库班河上的冰冻得还不厚,许多地方事先又被敌人炸坏,所以集团军只有几小股部队渡到河的北岸,一过河就从行进间进入了战斗。第56集团军也于2月5日转入进攻,分别向塔赫塔穆卡伊、诺沃勃热戈卡伊方向以及拉克舒卡伊方向实施突击。但是由于德军在这两个方向上激烈地进行抗击,各部队进展不大。到2月5日日终前,第46和18集团军向前推进了8—10公里,为解放克拉斯诺达尔创造了现实条件。

  由于北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是在广阔的地区内沿离心方向行动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月5日将第44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转隶南方面军。同时,将黑海集群编入北高加索方面军,其编成不变。北高加索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粉碎德军克拉斯诺达尔—新罗西斯克集团,外高加索方面军则受命防守黑海海岸,可靠地掩护苏土边界,领导驻扎在伊朗的部队,同时以各种给养品和物质技术器材支援北高加索方面军。而在此前,南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离职治病,马利诺夫斯基于2月2日接任该职。

  南方面军所部继续执行受领的任务,于2月6日夜发起解放巴泰斯克和罗斯托夫的最后一役。当夜,苏军突入巴泰斯克,拂晓时即已全部解放该城。第28集团军各兵团于同日抵达顿河左岸,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城。

  2月8日夜,第28集团军各兵团渡过顿河,于凌晨3时开始对敌军工事发起强攻。苏军战士突破敌人第一防御地带,扩展了右岸的登陆场,并攻占了罗斯托夫南区就近的一些街道。独立步兵第159旅率先突入罗斯托夫市区。10时,该旅派出的混合支队在营长马多扬上尉率领下,攻占了火车站及其周围地域。德军在此拥有大量步兵和坦克,因而得以切断马多扬支队与其他分队的联系。英勇的苏军战士们在德苏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斗达6昼夜之久,先后打退德军32次冲击。他们消灭了不少敌军,坚守在车站地域,直到主力突入该城。马多扬因此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为了更快地从侵略者手中解放罗斯托夫,马利诺夫斯基命令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从东北面,第44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从西南面迂回该市。守城德军已三面被围,不得不开始退却,以免被歼。2月14日,罗斯托夫完全解放。德军统帅部开始将其军队撤向米乌斯河既设防御地区。南方面军试图从行进间突破这一地区,但未奏效,遂于2月18日转入防御。在罗斯托夫进攻战役中,苏军向纵深推进300—450公里,并使德军顿河集团军群遭到重创。苏军在罗斯托夫进攻战役中阵亡失踪9809人,负伤18422人,合计28231人。

1943年1月,苏军在北高加索地区抓获的德军战俘

  在1月份的战斗中,苏军向前推进了600公里,消灭敌人30690名,俘虏3000余名,缴获火炮482门、迫击炮285门、坦克229辆和其他大量武器装备。其中,仅第37集团军就消灭敌官兵4798人,俘虏1600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此外,德军在仓皇逃窜前又自己破坏掉很多武器装备:汽车1431辆、飞机93架、坦克23辆,牵引车104辆以及其他的军用物资和武器装备。

  在1月份进攻的过程中,空军第4、5集团军给予了地面部队大力支援。在这段时间里,它们出动了7000多架次飞机,投弹480吨,发射火箭弹3200余枚,射出炮弹,子弹73万发。由于空军第4集团军积极轰炸德军的铁路目标,使其铁路运输遭到严重破坏,而在个别区间使其完全瘫痪,这就使得苏军能够缴获敌人大量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据不完全统计,苏军仅在矿水城、阿尔马维尔、高加索斯卡亚、小俄罗斯卡亚、沙赫提、季霍列茨克和索塞卡一些铁路枢纽和车站上就缴获各种车厢3380余节、机车31台、油槽车128节、重型坦克50辆,汽车、摩托车和轻型坦克约1000辆。

德军丢弃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坦克

  这样一来,外高加索方面军在1943年1月的战斗中,在北高加索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了大片领土,进到亚速海边,在南方面军配合下切断了德军主力经由罗斯托夫撤退的退路。1943年2月,瑞士《日内瓦论坛报》评论道:

  继隆美尔失败之后,埃利斯塔和纳尔奇克又为俄国人占领,那场为了同时消灭苏联军事潜力、彻底瓦解大不列颠帝国和肃清地中海沿岸敌人的大规模钳形机动作战破产的命运就刻画出来了。最使那些“钢铁联盟”国家感到危险的,是他们建筑在掠夺石油产地上的那些阴谋的破产,如能攫取到石油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潜力相匹敌;没有石油,德国就实施不了自己的计划……

转引自【苏】格列奇科:《高加索会战》,第456—457页

小地

  就在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在各自方向上进行紧张战斗的同时,黑海集群的部队也计划在新罗西斯克方向发起进攻(“大海”计划)。预计以第47集团军的兵力和登陆兵在航空兵支援下合围并击溃新罗西斯克地域的德军,并在2月5日前攻占瓦列尼科夫斯卡亚、阿纳帕地区,尔后继续向塔曼、捷姆留克进攻,肃清塔曼半岛上的德军。登陆兵预定在两个地域登陆:主要登陆地域在南奥泽列伊卡附近(3个步兵旅及其加强兵器和1个坦克营);辅助登陆地域在采梅斯卡亚湾西岸斯坦尼奇卡附近(由1个加强营编成的强击支队)。登陆预定在第47集团军各兵团突破德军在新罗西斯克以东的防御之后进行。进攻定于1月26日开始。

  在此之前,德军利用撤退下来的部队加强了新罗西斯克集团。到1月26日,德军已在苏军突击集团的正面集中了罗马尼亚第3山地师、第19步兵师,德军第9步兵师、第5空军野战师和第101轻步师的部队。

  与此相反,在1月26日前,苏第47集团军所部并没有变更完部署。有些部队虽然到达了指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不能参加战斗行动。只有突击集团的部分兵力(步兵第216师、近卫步兵第8旅、海军陆战队第81旅、步兵第103旅和步兵第339师)做好了进攻准备。然而,第47集团军司令员却向黑海集群司令员报告说部队做好了进攻准备。

  但尽管如此,在第47集团军的突破地段上,兵力对比苏军还占优势。在这里,苏军有29个营,德军22个营;苏军有火炮305门,德军254门;苏军有迫击炮326门,德军133门;苏军有坦克95辆,德军46辆。

  1月26日,第47集团军转入进攻,主要突击方向指向希比克、谢普塔尔斯基。进攻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低云、多雨和浓雾,妨碍了苏军航空兵对地面部队的支援。炮兵由于弹药不足而不能完全摧毁德军防御工事和压制其火力配系。德军的抵抗也十分激烈。结果,苏军整整一周都未能突破德军的防御。黑海集群司令员因急于支援进攻部队解放新罗西斯克,命令登陆兵不等敌人防御被突破即实施登陆。

  2月3日夜间,登陆开始。在主要登陆地域,由于德军抵抗顽强,加之本身协同动作存在缺点,且风浪很大,登陆兵主力在南奥泽列伊卡地域的登陆未获成功。辅助登陆地域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斯坦尼奇卡地域,登陆队(由库尼科夫少校率领)的行动出乎德军意料之外。在船只无法靠岸的地方,登陆兵们跳入冰冷的水中,向前冲去。特遣队登陆时仅有1名战士牺牲,苏军随即使用了手榴弹、机枪、匕首等所有武器,突然发起冲击。该部成功地夺取了斯坦尼奇卡地区一个不大的登陆场,缴获4门火炮;他们用这些火炮立即向德军开火。一个半小时之后第二批登陆兵在这里登陆,后来又登陆一批。苏军扩大了登陆场:正面达4公里,纵深达2.5公里。后来这个登陆场被称为小地。尽管德军多次进行冲击和航空兵突击,登陆兵们仍然守住了登陆场。苏军指挥部分析了所出现的形势之后,决定把登陆队的主力调往库尼科夫部队的登陆地区。辅助登陆队变成了主登陆队。几夜之间就有2个海军陆战旅、1个步兵旅、1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和其他部队在小地登陆。弹药和粮食卸到了海岸上。5天后这里就集结了1.7万名登陆部队的官兵,21门火炮,74门迫击炮,86挺机枪以及440吨弹药和粮食。所有登陆兵合编为一个战役集群。

  2月10日,登陆兵部队已攻占了阿列克辛纳和梅斯哈科两个居民点以及新罗西斯克南部的14个街区,并切断了新罗西斯克—格列博夫卡铁路线。经过激烈战斗,登陆场的面积扩展到28平方公里。截至2月12日,苏军又向“小地”调来了4个步兵旅、第18登陆集团军所属步兵第16军的指挥机构以及由新罗西斯克市委书记瓦谢夫指挥的5个游击支队。自1943年2月11日起,第18集团军改编为登陆兵集团军,开始在新罗西斯克方向行动。

  对德军来说,“小地”登陆场的存在,时刻威胁着塔曼方向德罗军队防御的稳定性。因此,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拔掉这个登陆场。为此,他们在这里投入了4个德国师和1个罗马尼亚师以及大量航空兵。2月15日,德军开始进攻。他们发起了连续不断的冲击。德军飞机以40—60架为一批轮番袭击,几乎不间断地出现在登陆场的上空。个别日子里每天出动飞机达1000多架次。在激烈的战斗中,许多红军官兵英勇牺牲,登陆兵指挥员库尼科夫少校也英勇捐躯,死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为纪念他的不朽功勋,斯塔尼奇卡村被改称库尼科夫卡村。经过10天的战斗,苏军登陆兵已经再不能实施进攻了,被迫在斯坦尼奇卡、新罗西斯克西南侧、307.2高地东南公路的拐弯处、230.4高地以东2公里处的无名高地、费多托夫卡东侧、梅斯哈科山,并继之往南直到黑海边一线地区转入防御。但是,德军始终未能拿下这个登陆场,苏军在这里坚守了225天之久。这样一来,苏军由于占领和扼守住了“小地”登陆场,便为下一步解放新罗西斯克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攻克拉斯诺达尔

  由于苏军1942—1943年冬季在西南方向和高加索顺利作战的结果,截至2月初,德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一部(共17个师)同A集团军群主力的联系被切断,并被压迫到亚速海边。苏军最高统帅部把粉碎该集团的任务赋予北高加索方面军(第58、9、37、46、18、56、47集团军)。战役企图是,从北、东、南三面实施向心突击以围歼德军克拉斯诺达尔集团,阻止该集团向克里木退却。以第58、9集团军从布里尼科夫斯卡亚、布留霍韦茨卡亚一线向斯拉维扬斯卡亚和瓦列尼科夫斯卡亚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空军第4、5集团军担任航空兵支援。战役准备时间只有5天(2月4—9日)。

  德军统帅部则竭尽全力要守住库班防线。它停止部队向克里木撤退。1月中旬,东线部队一律停止休假。而对驻在库班和塔曼半岛的部队,克莱斯特提出:“鉴于第17集团军损失很大(仅剩下1.13万名官兵),编到该集团军的各师全体休假人员和伤愈出院人员都要到塔曼战场报到。”2月2日,又下令:“凡是从克里木起飞的、没带补给品的任何一架飞机都不得在塔曼半岛降落。”

  苏军的作战条件十分困难:各部队、兵团人员缺额甚大;战士们已疲惫不堪,而且弹药和燃油不足。春季道路泥泞,而这一带泥泞程度尤甚,更使部队实施进攻困难重重。河湾、低岸、湖泊和河流因春汛泛滥,几乎无法通行。到处是一片泥泞,致使炮兵和辎重无法跟上部队。德军则一面在预先设防的制高点、居民点和渡口进行顽强抵抗,一面将主力部队向西南方向撤退。

  2月9日,北高加索方面军在实施了短促的炮火准备后转入了进攻。第9、58集团军从东北方向向斯拉夫斯卡亚和特罗伊茨卡亚实施突击。但是,由于这两个集团军必须经过天鹅溺谷进攻,而这时天鹅溺谷淤积洪水,泛滥成灾;其次,德军由于怕翼侧遭到突击,在这里部署了很多的部队。结果,两个集团军在两天内的进展并不大。

  中央地段进攻进展比较顺利。第37集团军在进攻第一天就突破了德军在佳季科夫斯卡亚地域的防御,并于2月10日解放了斯塔罗梅沙斯托夫斯卡亚。与此同时,第18集团军的右翼兵团在帕什科夫斯卡亚地域强行渡过了库班河。斯塔罗科尔宋斯卡亚的德军仓皇逃窜。第46集团军乘左右友邻胜利之机,转入进攻,到2月10日日终时就打到了金斯卡亚。

  第56集团军从南面向克拉斯诺达尔进攻。该集团军的进攻行动十分艰难。这是由于德军抵抗顽强,不断地向苏军实施反冲击。在克拉斯诺达尔南10公里申德日伊居民地,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在这里,德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抵抗枢纽部。尽管如此,近卫步兵第10军的部队还是从翼侧包围了这个居民地,消灭德军守兵。解放申德日伊居民地后,该集团军才得以快速进攻。

  2月12日晨,第46集团军部队进抵克拉斯诺达尔城郊。在攻城战斗中,摩托化步兵第40旅和步兵第31师的指战员表现最为突出:

  摩托化步兵第40旅的指战员在解放克拉斯诺达尔的战斗中打得非常出色。2月10日,该旅接到命令:2月11日8时,与步兵第31师的部队一起转入进攻。当前任务:攻占斯塔罗科尔宋斯卡亚,尔后攻占帕什科夫斯卡亚、克拉斯诺达尔。

  2月11日晨,该旅以4个营的兵力转入进攻。这些分队击败敌人小股防御兵力抵抗之后,7时40分就解放了斯塔罗科尔宋斯卡亚,并乘胜向克拉斯诺达尔进攻。

  13时30分,该旅占领帕什科夫斯卡亚;然后,冲进克拉斯诺达尔,到19时就已开始攻打有轨电车场了。盘据在这里几栋楼房内的敌人拼命抵抗。旅长当机立断决定不等主力部队到达,以1个加强连(给它加强几挺轻机一枪)的兵力进行战斗侦察,夺取有轨电车场和向火车站方向发展进攻。

  该连用火力封锁各条街道,一个猛冲就占领了有轨电车场,没等后续分队到达又拿下了火车站。这次战斗中,该旅歼敌大量官兵,他们打扫战场后,又继续向前进攻了。

  入夜后,旅长向克拉斯诺达尔市中主要街道派出侦察,决定待各分队稍事休整后立即向市中心冲击。他令1个营冲锋枪手留守火车站,派出部分兵力封锁通往诺沃罗西斯克方向铁路。令另外1个营化整为零,组成若干小股兵力(每股15—20人),用机枪往市内各条街巷射击,制造声势使敌军惊慌不安,于2月12日1时10分一举冲入市内,消灭溃退的希特勒匪徒。只经过20分钟战斗,该旅就已占据了克拉斯诺达尔的两条主要街道——无产阶级街和红色街,并在城市的西南角占领了防御。巷战中,我们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与苏军战士并肩战斗。

  这天,苏联情报局发表公告说:“2月12日,在库班我军经过勇猛冲击攻占克拉斯诺达尔市,以及提马舍夫斯卡亚区中心和铁路枢纽、罗戈夫斯卡亚、金斯卡亚、诺沃提塔罗夫斯卡亚区中心和火车站、塔赫塔穆卡伊区中心。”

  就这样,库班地区的心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哥萨克的古城——克拉斯诺达尔市重新获得了解放。

【苏】格列奇科:《高加索会战》,第473—474页

苏军在高加索地区抓获的德军俘虏

  游击队和地下小组给予进攻部队以积极的支援。日终时,克拉斯诺达尔宣告解放。德军在库班失去了一个最大的据点和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至此,北高加索方面军在一个半月进攻中,从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一直打到克拉斯诺达尔,解放了20座城市、40个区中心所在地和2000多个居民地,把德寇从北高加索、斯塔夫罗波尔和库班驱逐了出去。到2月13日晨,在北高加索方面军中央进攻的几个师已前出到多利诺夫卡、诺沃维利奇科夫斯卡亚和耶利扎韦亭斯卡亚地区。

  德军指挥部在克拉斯诺达尔和罗斯托夫失守之后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南方的航空兵集团,以提高其战线南翼防御的稳定性。同时,开始将部队撤向塔曼半岛,同时在航空兵支援下对北高加索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一再实施反突击。苏军第58集团军各兵团被压迫在河岸的低洼处,遭受重大伤亡,处境特别困难。尽管如此,北高加索方面军右翼部队仍然击败了别伊苏热克河德军掩护部队的抵抗,并于2月13日前进至波努拉河格里温斯卡亚镇和斯塔罗维利奇科夫斯卡亚镇一线地区。在方面军左翼,第56、18集团军在粉碎了拉克舒卡伊、申德日伊、新季米特利耶夫斯卡亚等地德军的抵抗之后,于2月12日日终前到达阿菲普斯河畔。

  2月14日,北高加索方面军各部队继续实施进攻。在右翼,第58、9集团军向斯拉夫斯卡亚和瓦列尼科夫斯卡亚进攻;在中央,第37、46集团军沿库班河右岸向斯拉夫斯卡亚进攻。但是,由于这4个集团军分散使用了兵力,并把一些本来可以用来进攻的部队留作预备队,结果在4天内没有任何进展。

  到2月22日,方面军右翼和中央部队才到达维尔赫尼耶、卡拉巴特卡、巴比契夫斯基耶、别利科夫、契布尔戈尔斯基、红色村、戈里库申、普里库班斯基地区。这时,方面军左翼沿库班河左岸进攻的第56集团军也突破了阿菲普斯河上的德军防御和向利沃夫斯卡亚和明格列尔斯卡亚实施突击,到2月22日日终时,已进到波克罗夫斯基、阿乌谢德兹、霍耳姆斯卡亚地区。

困在泥泞中的苏军

  2月6—22日,北高加索方面军攻占了克拉斯诺达尔并向西前进了40—60公里;但是却未能完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围歼德军克拉斯诺达尔集团。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大地开化过早,道路泥泞,部队几乎无法通行,这对进攻影响很大;其次,由于大地开化泛浆,几乎所有的机场都不能使用了,航空兵的活动受到限制;部队的后勤供应也很困难,全部铁路都被德军破坏,苏军汽车又很少,后勤拉得很长;苏军战士体力消耗很大,对进攻速度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在克拉斯诺达尔战役之前,苏军已经在高加索土地上浴血奋战了600多公里。苏军在西南方向战场进攻日期往后推移也影响到高加索进攻的速度,这使得德军统帅部得以把驻顿巴斯的大批航空兵调到北高加索来。最后,德军越往后退,它的防线就越短,军队密度就越大,所以其抵抗的程度也就越强。

  2月下半月,主要由德军第17集团军所属兵团组成的德军集团继续向塔曼半岛退却。与此同时,德军开始把某些后方部队和机关、伤病员、遭受重创的部队以及掠夺来的各种物资运往克里木。在2—3月,仅乘运输机撤离塔曼半岛的官兵就达7万余人。

  由于德军正向塔曼半岛退却并将其部分兵力撤往克里木,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月22日命令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在库班河以北和以南实施突击,力求击溃德第17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大本营训令强调指出,北高加索方面军的主要任务不是采取正面突击赶跑敌人,而是以两翼各集团军实施快速机动,插向敌人退路,合围并歼灭或俘获敌军的基本集团。

  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方面军司令员决定利用苏军已形成的对敌包围的态势,向瓦列尼科夫斯卡亚总方向实施两个向心突击,切断德军主力向塔曼半岛的退路,将其围歼。右翼部队(第58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部分兵力)受领的任务是绕过斯拉维扬斯卡亚,进到瓦列尼科夫斯卡亚地域。第56、47集团军的主力在攻占阿宾斯卡亚和克里木斯卡亚之后,也应前出到上述地域。第18登陆集团军的任务是从“小地”地域实施突击,从西南面迂回新罗西斯克,在上巴坎斯基地域与第56集团军的左翼兵团会合,从而切断德军新罗西斯克集团与第17集团军主力的联系。但是,方面军司令员只有一个昼夜的进攻准备时间,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部队也没有得到燃油和弹药补充。

  2月23日,北高加索方面军转入了进攻。在方面军右翼,第58、9集团军打了两天两夜都没有突破彼特罗夫斯卡亚和斯塔罗杰列利耶夫斯卡亚地段上德军的防御。方面军左翼的第47集团军和第18登陆集团军也未能突破德军的防御。第56、46集团军进展较为顺利。第56集团军在库班河以南进行战斗。他们击破德第44军的顽抗后,继续向西进攻,到2月25日已经解放了加尔库舒、奥勃隆斯基、叶夫谢耶夫斯基、戈卢鲍夫斯基,并向莫瓦、麦尔昌斯卡亚和阿宾斯卡亚发起进攻。第46集团军则乘第56集团军胜利之机,沿库班河左岸向前发展进攻,2月25日到达鲍格达萨罗夫、莫古科罗夫斯基、特罗伊茨卡亚地区。由于第56、46集团军的顺利进攻,德军陷入了困境。因害怕被围,德军不得不放弃库班河以北的阵地,退向朴罗托克河。

  在方面军司令员的督促下,第58集团军决定在集团军右翼建立一个由3个步兵师组成的突击集群,沿着沼泽地带途经切尔诺耶尔科夫斯卡亚向斯维斯捷尔尼科夫和红十月村实施突击。但是,由于部队没有全部到达进攻位置,在2月26日只有两个师发起了进攻。到2月27日日终前,该集群艰难地前进到斯维斯捷尔尼科夫附近后,由于增援部队没有按时到达,结果进攻速度越来越慢。

  自2月28日至3月4日,德第17集团军部队在航空兵支援下实施了若干强有力的反冲击,在苏第58集团军地带内的反冲击尤为有力。3月3日,第58集团军突击集群各部队已经弹尽粮绝,与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系也中断了。结果,突击集群若干部队被迫毁掉重武器并撤出了沼泽地,到3月4日日终时已撤到维尔赫尼耶地域。苏军未能合围斯拉夫斯卡亚地域之敌,突击集群的3个师也损失惨重。

克里木斯卡亚

  为扭转战局,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决定以步兵第10军和步兵第276师再次在切尔诺耶尔科夫斯卡亚地域发动进攻。3月4日,步兵第10军的部队向斯维斯捷尔尼科夫发起进攻,但未能奏效,该军反被敌人包围。第58集团军司令员被迫将步兵第276师投入战斗以解救被围部队。同时,第37集团军向斯拉夫斯卡亚方向发动了进攻,以便把德军兵力从第58集团军的地段上吸引开。第9集团军几乎与此同时开始了进攻。他们的行动迫使德军于3月8日夜间开始向预先构筑的防御地区退却,从而缩短了战线并加大了部队战斗队形的密度。这样一来,德军也就有了增强抵抗力量的客观条件。第56集团军也于3月10日开始进攻阿宾斯卡亚,但打了两天两夜未能成功。

  至3月底,北高加索方面军已经推进到了克拉斯诺达尔以西60—70公里处的德军新构筑的防御地带之前,但未能从行进间予以突破。还在进攻过程中,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分析了情况和部队作战中的困难,向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提出建议,请求准许方面军暂停进攻,撤销黑海集群,以该集群野战指挥部的人员加强方面军和各集团军的司令部,并请求增拨弹药、燃油、武器装备、工程器材和其他器材。3月16日,最高统帅部批准了这些建议,同时指出该方面军在军队指挥上的缺点。最后命令方面军作好准备在4月初继续进攻。

  德军最高统帅部不惜任何代价力图保住塔曼登陆场。早在3月13日,A集团军群就接到了“务必坚守塔曼登陆场和克里木”的第5号作战命令。三天以后,该集团军群指挥部在呈交统帅部的报告中也说明了防守塔曼登陆场的重要性。报告称:“该阵地具有下述优越性:可以牵制大量俄军;限制俄国海军采取积极行动的可能性;使克里木易于防守;可以收到有利的政治效果。”德军一直退到克里木斯卡亚以东斯维斯捷尔尼科夫、安纳斯塔西耶夫斯卡亚、哈尼科夫、克鲁格雷伊、克拉斯内伊、谢缅佐夫斯基一道新的防御地区,并开始构筑阵地。这里的地形便于构筑牢固的防御。库班河、阿达古姆河和符托拉亚河下游亚速海沿岸的辽阔沼泽地带本身就是很大的天然障碍。从克里木斯卡亚镇住南和西南,一直到黑海海边,有高加索山主脉的西部支脉群峰矗立。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有利于德军建立牢固的防御。

  克里木斯卡亚镇是德军整个防御的核心。通向新罗西斯克、阿纳帕、塔曼和捷姆留克的铁路和土路均经由这里。德军决心守住这个重要的居民地,把它构筑成一个强大的抵抗枢纽部。德军在高加索第一次采取这样强大的堑壕式防御,镇内全部砖石建筑物均予以设防并派兵把守。

  3月28日,苏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在经最高统帅部同意后,给各部队下大了作战命令。战役企图是:从南、北两面迂回并攻占克里木斯卡亚,然后以右翼和中央的部队向瓦列尼科夫斯卡亚方向,以左翼部队向上巴坎斯基、阿纳帕方向发展进攻,各个击破塔曼半岛敌军主要集团。规定由第56集团军在德军防御的主要地段上突破德军的防御。

  4月4日,第56集团军转入进攻。由于阴雨连绵,河水泛滥,淹没了各师的作战地段。装载弹药和给养的汽车在被冲坏的道路上受阻。炮兵也跟不上。部队的机动大受限制。苏军部队和兵团几经战斗已经受到削弱,又未获得应有的加强,只能缓慢前进,一步步蚕食德军的防御。再加上德军拼死抵抗,频繁地转入反冲击,苏军被迫于4月6日暂停进攻。

  4月14日,苏军重新开始进攻。但是,德军已经利用战役间歇加强了防御。第58、9、37集团军的部队从早到晚连续不断地进行冲击,但是德军的防御还是突不破。第56集团军行动地带内战事进展比较顺利。集团军击破符托拉亚河地区的德军抵抗后,前出到阿达古姆河铁路桥东南、“五年计划”国营农场(克拉斯内伊以南5公里处)、塔拉诺瓦山谷地区,而在乳品厂地段部队几乎兵临克里木斯卡亚镇。

  德军在有力的空中支援下顽强地防守其所占领的坚固筑垒地区,并且连续进行反冲击。4月15至17日,德空军以密集突击进行支援,因而战斗特别激烈。仅4月15日一天内德军就出动飞机1560架次。

  苏军对克里木斯卡亚的进攻使德军无法肃清苏军的“小地”登陆场。德军原打算在4月初就实行“海王星”作战,但被迫推迟到了4月17日。德军在陆地上拼凑了4个步兵师共2.7万人、以及大量的火炮和飞机,在海上则拼凑了3艘潜艇和1个鱼雷艇小队,以实施“拳击”行动。

  4月17日,德军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于6:30转入进攻。据德军自己记载:这天“有1074(按:应为1043)架飞机(其中轰炸机361架、强击机71架、俯冲轰炸机401架、歼击机206架、打坦克的飞机4架)参加对梅斯哈科地域这块小地的空袭”。但是,第18集团军登陆兵集群的指战员们在航空兵的积极支援下坚决守住了所占领的地区。德军只是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之后才在4月18日稍许楔入防御部队的战斗队形。苏军最高统帅部从其预备队中紧急抽调了3个航空兵军(轰炸航空兵第2军、混合编成的航空兵第2军和歼击航空兵第3军)和1个独立歼击航空兵师拨给北高加索方面军。这3个军有300架飞机在4月20日就已到达新驻地。其余的约200架飞机略晚一些时候也随即来到。这时,北高加索方面军的空军加上黑海舰队的航空兵大队、1个远程航空兵大队,以及新调来的3个航空兵军的基本兵力,总共已达到900架作战飞机,从而改变了不利于苏军航空兵的兵力对比。

  4月20日,德军对“小地”保卫者发动了一次最猛烈的进攻,企图把登陆场分割为两部分,并消灭登陆兵。然而,由于苏军指战员的坚决抵抗,德军的进攻再一次归于失败。第17集团军司令鲁夫在4月23日的会议上声称:

  这次进攻之所以被俄国人事先识破,乃是因为4月7日以来天气不好,一拖再拖,结果进攻碰到了敌人完全有准备的抵抗。其次,两个进攻的部队(第4山地师和第125步兵师)兵力不强……。自己都感到补充的兵员军事素养差。在步兵、炮兵和航空兵之间没有组织协同动作。敌人占据有利的地形。所有这一切都导致4月17日进攻梅斯哈科山的失败。

  4月20日的进攻,把全部兵力都用上了,可是又碰上俄国人100多架飞机的袭击,部队受到很大损失。结果,连这次进攻也被压下去。

转引自【苏】格列奇科:《高加索会战》,第517页

  第18集团军的登陆兵集群在航空兵和黑海舰队舰艇的积极支援下击退了德军的所有冲击,至4月30日恢复了梅斯哈科地域的态势。此后,德军虽然又多次向“小地”进攻,但均未能得逞。

  4月29日晨,苏军第56集团军南、北两个突击集群重新发起了进攻。德军航空兵对苏军进攻的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突击。苏军发起冲击的部队遭到德军炮兵和步机枪的猛烈射击。在进攻第一天,由于炮兵的计划不够准确,未能有效压制敌人的火力,结果该集团军未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只是北部突击集群在日终前突入敌阵地2公里。

  在以后的两天中,战斗打得更为激烈。苏军的进攻被德军防御纵深内的大量地雷障碍物和支撑点的火力所阻。同时,德军航空兵对苏军炮兵部队实施了猛烈的突击,使其不能进行有效的射击。

  德军为了守住自己的阵地,接二连三地向苏军进行疯狂的反冲击。德军对近卫步兵第11军部队进行了特别猛烈的反冲击。近卫军战士们在两昼夜内每天英勇地抗击着敌人6—8次的反冲击。尽管敌人在顽抗,但是第56集团军的部队在5月1日日终前还是进到了克拉斯内伊南侧、“五年计划”国营农场、农业拖拉机站、阿列夫拉地区,并在克里木斯卡亚镇南面夺取了几个制高点。

  由于苏军在克里木斯卡亚以北的进攻失败,北高加索方面军手掌决定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克里木斯卡亚以南。5月3日晨,苏军在调整部署后重新开始进攻,当天向前推进了8公里。5月4日,苏军解放了塔曼半岛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克里木斯卡亚镇。此后,各部队继续作战,以求改善自己的战术态势。从4月17日到6月7日,苏德空军在库班上空先后三次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苏军大量地消灭了敌机,夺得了苏德战场南翼的制空权。

  在克拉斯诺达尔进攻战役中,苏军阵亡失踪66814人,负伤173902人,合计240716人。

  德军失掉了克里木斯卡亚镇,也就失掉了一道有利的防御阵地——库班河和新罗西斯克之间防线上的要冲之一。关于克里木斯卡亚以西的高地对德军的意义,一位被俘的德军师长说:“双方不管是谁控制住这些高地,对于自己继续在库班桥头堡作战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俄国人来说,这些高地若是在敌人手里,它们就可封锁克里木斯卡亚一莫尔达万斯科耶一格拉德科夫斯卡亚铁路,拦住西进的道路和使对方观察不到德军的浅近后方。对德国人来说,这些高地能够瞰视东方(即库班平原、战斗行动的战场)和为德国人在森林地带以外、小库班河以东设防提供一个最后、最有利的机会。如果失掉这些高地,德军在这以南、直抵黑海海滨的全部阵地和新罗西斯克这个控制黑海制海权的最重要的军港就有陷落之忧。德军统帅部非常清楚,如果俄军统帅部想要攻占库班桥头堡,他们势必在这里发动主攻,攻击克里木斯卡亚以西和西北的高地,以便尔后继续向西推进和逐步扩大战线向小库班河挺进。这不仅可以导致粉碎这些高地以南、直抵黑海海滨的德军防线,而且可以切断德军向塔曼半岛撤退的道路。”为此,德军在这里配置了大量兵力,以阻挡苏军的进攻。

  德军在黑海和亚速海之间,在通往塔曼半岛的接近地,设置了一道“蔚蓝色防线”。该防线正面长113公里,纵深20—25公里;由两道防御地带和许多斜切阵地构成,构筑有堑嚎系统、交通壕、永备防御工事。主要防御地带(纵深5—7公里)有3—4个阵地,阵地正面布设有地雷场和5—6道铁丝障碍物。地雷场部分地段的布雷密度正面每公里达2500枚。第二防御地带(纵深3—4公里)距第一防御地带10—15公里。地处“蔚蓝色防线”中的居民点和高地都改成了适于进行环形防御的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新罗西斯克港抗登陆防御能力很强。德第17集团军在第4航空队的支援下负责“蔚蓝色防线”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解放克里木斯卡亚后,在一些个别的地段上继续进行战斗,以求改善自己的战术态势,并着手做下一个进攻战役的准备工作。新的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突破德军的“蔚蓝色防线”,击破德第17集团军和肃清整个库班地区和塔曼半岛的德军。方面军司令员决心以第56集团军的兵力向萨姆索诺夫斯基、俄罗斯斯科耶、彼尔沃迈斯基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另以第56集团军的部分兵力经由下巴坎斯基向阿马纳特突击并以第37集团军向基辅斯科耶、瓦列尼科夫斯卡亚、戈斯塔加耶夫斯卡亚突击。这几个突击的方向都是经过基辅斯科耶和莫尔达万斯科耶两个村之间实施。尔后,第9集团军向契金斯科耶实施进攻,第18集团军从梅斯哈科登陆场向上巴坎斯基方向进攻。这个计划如能实现,就可分割德军集团并各个击破之。

  5月26日晨,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第56、37集团军转入进攻,只用了6个小时即突破纵深3—5公里,有几辆坦克甚至突入了基辅斯科耶,但由于没有步兵支援而被迫退出。进攻中暴露出苏军的严重问题:由于苏军工程侦察事先没有发现敌人所有的地雷场,所以坦克碰到这些地雷场时受到很大损失。另外,配属给坦克部队的工兵分队老是掉队,跟不上坦克。

  由于德军的航空兵猛烈反扑,苏军的进攻陷于困境。6月初,北高加索方面军部队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转入防御。月底,北高加索方面军奉最高统帅部之命再次发起进攻,但又一次失败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9月份,北高加索方面军就再也没有进行积极的进攻行动了,只是在做在塔曼半岛进行决战的准备。在1943年2—6月,苏军共毙伤敌官兵4万余名,俘敌5000余名,缴获火炮339门,迫击炮180门和其他大量战利品。

  解放北高加索之战持续了5个多月。虽然德A集团军群的主力逃脱了彻底溃败的命运,退往塔曼半岛和罗斯托夫以北地域,但苏军进攻战役的成果仍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苏军从占领者手中解放了卡尔梅克、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罗斯托夫州、斯塔夫罗波尔边区和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的很大部分以及切尔卡斯克、卡拉查耶夫、阿迪盖等自治州。迈科普的油田和苏联最重要的农业区回到了苏维埃祖国的怀抱。

突破“蔚蓝色防线”

  1943年夏,苏军在苏德战场中央方向和西南方向展开了新的强大进攻,前进了300—600公里,这一进攻有利于苏军在北高加索重新发动进攻。苏军在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顺利进攻以及亚速海北岸的解放,使塔曼半岛上的德军处于孤立的境地。这就为北高加索方面军对敌塔曼集团发起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随着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不断向前推进,更必须立即肃清黑海沿岸新罗西斯克地域的德军,拔除其在黑海东北部的海军基地,将德军从牵制苏军整个一个方面军兵力的塔曼半岛驱逐出去,从而为解放克里木创造必要前提。为了实现这些任务,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实施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作为苏德战场南翼展开的各次交战的一部分。

  对于德军来说,塔曼半岛基地在某种程度上已失去了原来那种作为进攻出发地域的作用。但是,它却牵制了苏军不少的兵力,并能从东面掩护通往克里木的接近地,而德军在塔曼半岛拥有的港口还起着方便德军在海上交通线的行动和限制黑海舰队行动的作用。此外,德军还可利用塔曼半岛和克里木的大量机场对高加索石油产区和乌克兰南部大型工业目标实施空中突击。因此,纳粹首脑机关力图更长时间控制住塔曼半岛并在该地巩固其阵地。

  9月初,与北高加索方面军相对峙的是德第17集团军,其编成内有2个步兵军、1个山地军和1个骑兵军(计9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2个轻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空军野战师),还有4个大队(每个大队有近1个团的兵力)和若干个独立小队。第17集团军指挥部利用有利地形条件,以制高点和其他天然障碍物为依托,在半岛建立了强大的防御。

  由于苏军的战略进攻发展顺利,德军统帅部不得不放弃塔曼半岛。希特勒在9月4日关于从库班河登陆场撤退和防守克里木的命令中要求A集团军群司令官于9月10日前报告自己的设想和撤退第17集团军的时间安排。命令还指出:“(1)一切可为敌人所用的设施、民房、道路、建筑物和堤坝一律加以破坏使之长期无法使用;(2)所有铁路,包括野战铁路均应拆除或彻底破坏之;(3)道路的圆木路面应一律加以破坏或予以拆除;(4)库班河登陆场的一切开采石油的设施应予彻底破坏;(5)新罗西斯克港应予破坏和布雷,使俄国舰队长期无法使用;(6)大面积埋设地雷,包括埋设延发地雷等等,也属于破坏措施之列;(7)留给敌人的应是一个长期完全不能使用和居住并且在数月以内将不断有地雷爆炸的荒野。”命令要求“无情地”驱使平民去完成这些任务。

  希特勒准备撤退,斯大林则准备进攻。苏军最高统帅部将完成解放高加索的任务交由北高加索方面军(第9、18、56、58和空军第4集团军)执行。该方面军共有317421人、4435门火炮和迫击炮、31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99架作战飞机(另有84架波-2式飞机)。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在作战上隶属该方面军。第58集团军负责掩护方面军右翼亚速海沿岸从马尔加里托夫卡到阿古耶夫的地段;第9集团军的展开地带自阿古耶夫起,沿亚速海岸,尔后向库尔卡河和库班河延伸,宽40公里。第56集团军则在宽达30公里的中央地段(阿达古姆河右岸、涅别尔贾耶夫斯卡亚)。第18集团军位于方面军左翼涅别尔贾耶夫斯卡亚、“十月”水泥厂、梅斯哈科(小地)地段;其进攻地带宽29公里。最高统帅部向北高加索方面军提出的任务是:突破“蔚蓝色防线”,割裂敌军集团,神速前出至旧库班河渡场,切断敌人向刻赤半岛的退路,合围并消灭之。

  在中央地段突破“蔚蓝色防线”困难极大,因为该处工事特别坚固。北段地多沼泽,也难指望取胜。唯有包括新罗西斯克地域在内的德军防御右翼可供实施突击。虽然这里的山林地形妨碍坦克和炮兵的行动,方面军司令员仍然决定在新罗西斯克方向上实施主要突击。因为占领新罗西斯克、涅别尔贾耶夫斯基山口和狼门山口,将削弱德军的整个防御体系,使苏军部队得以向德第17集团军主力的翼侧和后方挺进并向塔曼半岛腹地展开进攻。向新罗西斯克突击,可使陆军部队同黑海舰队密切协同行动。此外,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还考虑了出敌不意的因素:德军指挥部认为它在新罗西斯克地域的阵地是难以攻破的,因此以为这一地段受到进攻的可能性最小。1943年8月和9月初,苏军为突破“蔚蓝色防线”以及进而歼灭德军塔曼集团进行准备工作。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的企图是:以第18集团军和黑海舰队舰艇向新罗西斯克、继之向上巴坎斯基和阿纳帕实施突击,以第56集团军向格拉德科夫斯卡亚和戈斯塔加耶夫斯卡亚实施突击,以第9集团军向捷姆留克和瓦列尼科夫斯卡亚实施突击,分割第17集团军并切断其向刻赤海峡的退路。空军第4集团军和黑海舰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方面军各部队的进攻。

  第18集团军和黑海舰队实施的新罗西斯克战役应成为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的第一阶段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方面军司令员的决心,为实施这一战役建立了2个陆军集群(东路和西路)和1个由海军登陆兵编成的行动集群。东路陆军集群应在于敌后登陆的登陆兵协同下突破“十月”水泥厂附近的防御,肃清“无产者”水泥厂地域的德军,夺取阿达莫维恰巴尔卡镇,尔后向梅福季耶夫斯基郊区和马尔科特赫山口进攻。西路陆军集群从梅斯哈科登陆场进攻,其任务是从南面攻击新罗西斯克并在从海上实施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第255旅协同下肃清该城西部之敌,尔后配合登陆兵和其他部队完全解放新罗西斯克城。

  黑海舰队奉命准备并派遣登陆兵在新罗西斯克港登陆,尔后协同第18集团军解放新罗西斯克港口和城市。按预定计划,应派出鱼雷艇和护卫艇直接突入港口,用鱼雷压制岸边和码头上的敌发射点,并派强击集群实施登陆。此后,登陆兵应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分两个梯队实施登陆。登陆兵预定在采梅斯卡亚湾西部和东北部沿岸,以及直接在港内实施登陆。海军登陆兵集群共有6480人、41门火炮、147门迫击炮和53挺重机枪。海军陆战队第255旅的任务是占领采梅斯卡亚湾西岸,在西路陆军集群协同下经市中心实施进攻并夺占该城西部。海军陆战队独立第393营和内务人民委员部步兵第290团奉命在港口登陆,以便占领海岸地带,继而前出至梅福季耶夫斯基郊区西北部。步兵318师的步兵第1339团应夺占港湾东岸的登陆场,从后方实施突击,协助东路陆军集群突破敌防御正面,再协同该集群歼灭“无产者”水泥厂、阿达莫维恰巴尔卡镇、梅福季耶夫斯基郊区各地域之敌。

  截至9月9日,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皆已就绪。9月9日夜,满载登陆兵的舰船从格连吉克出航。9月10日2:44,3个登陆队都到达了出发线上指定的位置。接着,苏军800门火炮齐轰新罗西斯克城东和城南的敌人防御阵地、港口、市区和海岸上的目标。“喀秋莎”火箭炮也参与了袭击。同时,苏军航空兵也从空中猛轰守敌。德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但是他们清醒过来后很快就以40个连的火炮和6管火箭炮进行还击。新罗西斯克城内开始起火。防波堤和港口到处烟雾弥漫,对登陆兵起了掩蔽作用,但同时却给登陆艇判定方位造成了困难。尽管如此,苏军3支登陆队仍然冒着德军的炮火,在新罗西斯克湾内胜利登陆,并立即着手扩大所占领的登陆场。

  与海军登陆兵登陆的同时,第18集团军的东部陆战集群和西部陆战集群转入了进攻。它们从“十月”水泥厂方向和梅斯哈科登陆场发起进攻,9月10日进行了整整一天的激战,但是没有突破德军的防御。

  这一天,海军陆战队第255旅处境尤为困难。它被迫以零散的兵力向敌人阵地冲击。红军战士们的强攻遭到德军强大火力的拦阻。各分队伤亡颇众,于9月10日夜方冲到从南面向新罗西斯克进攻的西部陆战集群。

  海军陆战队独立第393营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步兵第290团(第二支队)的指战员攻占了大谷仓、海员俱乐部和火车站。

冒着德军炮火战斗的苏联海军陆战队官兵

  此时,步兵第1339团几乎四面被围,正在海湾的东岸进行艰苦的战斗。第18集团军司令员决定派步兵第1337团予以加强。该团所属各分队搭乘快艇和摩托艇于9月10日夜出海。该团要向坚固设防的海岸实施登陆,并同步兵第1339团会合。

  9月11日半夜2:40,登陆艇驶抵出发阵位。苏军炮兵开始射击。10分钟后,炮兵向德军防御纵深转移火力,登陆兵开始登陆。战士们且战且进,沿图阿普谢—新罗西斯克公路进攻。步兵第1337团的指战员在夜战中摧毁了“十月”水泥厂地域敌人的抵抗,于9月11日凌晨同步兵第1339团各分队会合。

在新罗西斯克地区登陆的苏军

  9月12日,苏军第9集团军转入了进攻。第56集团军也于此时在中央方向进行积极的战斗侦察。德军在整个正面上的兵力都受到牵制,这就缓和了新罗西斯克地域苏军的处境。不过,那里的巷战仍然十分激烈。德军竭力想消灭火车站和大谷仓地域刚站稳脚跟的苏军部队。

  德第17集团军指挥部将自己的预备队第101轻步师和第125步兵师投入了新罗西斯克地域的战斗。鉴于此情况,方面军司令员遂决定派出方面军预备队加强第18集团军。9月12—13日,将各登陆兵的第二梯队投入了战斗,9月13日晨,将近卫步兵第55师从步兵第318师左翼投入战斗。

  9月13日晨,得到加强的第18集团军东路集群恢复了攻势,并于日终前攻抵马尔科特赫山口。近卫步兵第55师在新建的快速集群(近卫坦克第5旅、一个Su-152式自行火炮团、1个防坦克歼击炮兵团、2个步兵营和1个工程兵营)的协同下摧毁了火车站地域敌人的抵抗,并开始向采姆多利纳方向发展突击。从梅斯哈科登陆场发起进攻的部队进展也很顺利。

  9月14日7时,第56集团军在40分钟炮火准备之后转入进攻,向基辅斯科耶、莫尔达万斯科耶和下巴坎斯卡亚实施突击。9月15日日终前,德军在新罗西斯克的防御体系被摧毁。9月16日上午10时,城内和港口的德军已全部肃清。在突破新罗西斯克以东和以西的“蔚蓝色防线”以后,第18集团军的东、西部陆战集群即会合在一起,并迅速向上巴坎斯基、阿纳帕方向挺进,于9月16日日终前进至基里洛夫卡、沃西马亚谢尔、华西列夫卡、格列鲍夫卡和格卢鲍卡亚巴尔卡地区。与此同时,第9集团军步兵第389师于9月16日攻占了克斯列罗沃镇;第56集团军也于当日重新发动了进攻,突破“蔚蓝色防线”的中央地段,占领了基辅斯科耶、莫尔达万斯科耶和涅别尔扎耶夫斯卡亚等德军主要抵抗枢纽部,并于日终前进至麦尔尼奇内伊、特鲁多沃伊、普罗赫拉德内依、下格列切斯基、阿马纳特地区。

1943年9月,收复新罗西斯克的苏联海军陆战队行进在城市街道上

  苏军继续追击溃逃的德军。9月19日,第56集团军右翼各兵团,历经苦战和巧妙的机动,占领了库班斯卡亚、科隆纳、锡罗特斯基、沃隆佐夫卡等居民地,并渡过普谢别普斯河。集团军左翼的部队将红普谢别普斯、尼古拉耶夫斯基、别德尼亚茨基、哈尔拉姆皮耶夫斯基等村的德军赶走并占领了许多重要的高地。9月22日,步兵第22军解放了瓦列尼科夫斯卡亚镇,歼敌8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与此同时,在瓦列尼科夫斯卡亚以北,第9集团军的突击集团正向库尔昌斯卡亚镇实施突然袭击。9月18日夜,突击集团越过了库尔卡河沼泽地带:苏军战士悄悄地从工兵们早就架好的强击桥上走过去(有些地方则是泅渡过去),并从行进间迅猛地向德军发起了冲击。苏军战士以出敌不意的突击摧毁德军的防御后,继续向前推进。日终前占领了卡拉巴特卡、红十月村支撑点,并逼近库尔昌斯卡亚南侧。次日,苏军解放了库尔昌斯卡亚镇和库尔昌斯基村。

  第18集团军向阿纳帕发展突击。德军在预先构筑有防御地区的上巴坎斯基附近各山区和狼门山口对该集团军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是,苏军指战员行动迅速而主动,摧毁了德军在该处的防御。近卫坦克第5旅的坦克兵们未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即于9月21日进抵阿纳帕。黑海舰队的鱼雷艇突入阿纳帕港,向岸上扫射,稍晚又向岸上运送了登陆兵。坦克兵和海军登陆兵同时冲进阿纳帕。这天,该集团军各部队从敌人手里完全解放了城市和港口。苏军在阿纳帕缴获了敌人49门火炮、180挺机枪、77门迫击炮、4000枝步枪和冲锋枪、40座军用仓库和其他大量战利品。

  在方面军进攻地带的中央,第56集团军各部队继续顺利推进。9月24日,各部队通过巧妙的机动已前出至戈斯塔加耶夫斯卡亚以西地区,其左翼已抵达维佳泽夫斯基咸沼。各部队在发展进攻过程中将德军各兵团赶过了旧库班河。步兵第22、16军和近卫步兵第11军的部队则已前出到德军新近在阿赫塔尼佐夫斯基咸沼和基齐尔塔什斯基咸沼之间构筑的防御地区。

  第18集团军此时正向布拉戈维申斯科耶村开进。为了不让德军在黑海与维佳泽夫斯基咸沼之间狭窄的地峡上巩固下来,步兵第89师开始从北面迂回维佳泽夫斯基咸沼,近卫伊尔库茨克步兵第55师则在布拉戈维申斯卡亚以南的沙嘴插过去向前推进。

  此时,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命令黑海舰队派一支战术登陆兵在布拉戈维申斯卡亚地域登陆。登陆兵的任务是配合第18集团军攻占布拉戈维申斯卡亚镇和苏沃洛夫斯科切尔克斯基,不让德军从阿纳帕—索列诺耶湖方向和阿纳帕—吉金斯科耶方向的道路撤退。主要登陆兵在索列诺耶湖附近地域登陆,其任务是攻占塔曼市和切断德军的退路。这支登陆兵共有8421人、38门45毫米火炮、54门迫击炮、60挺机枪和20枝防坦克枪,分为两个登陆群。

  9月23日,登陆并在格连吉克湾登船,但是由于海上起了大风,登陆时间不得不推迟一昼夜。到第二天16时,登陆兵才出海。就是这次也由于风暴太大,主要登陆兵不得不驶往阿纳帕。在这同时,辅助登陆兵已到达布拉戈维申斯卡亚以西海域,并开始登陆。到9月25日傍晚,参加辅助登陆的第166团就有820余名指战员上了岸,并把6门45毫米加农炮、15门82毫米迫击炮以及大量弹药运到岸上。该团的近卫军战士们一上岸就向德军发起勇猛的冲击,将基济尔塔什湖沙嘴的敌人打跑,在布拉戈维申斯卡亚以西占领防御,切断了德军向索列诺耶湖方向退却的道路。第1、2舰艇队于9月25日夜间将主要登陆兵运到索列诺耶湖地域登陆。

  在索列诺耶湖地域登陆的水兵9月26日与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一整天的激战,但是未能冲到塔曼。在这种情况下,方面军司令员命令再将两个步兵旅调到这里上陆。到9月27日14时,这支增援部队上陆完毕。他们在黑海舰队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塔曼实施进攻。

  与此同时,辅助登陆兵配合苏军第55师和近卫坦克第5旅的部队从三个方向对德军实施联合突击,于9月26日解放了布拉戈维申斯卡亚镇,并形成了前出到德军翼侧和后方的新的威胁。这时,在塔曼半岛北部进攻的第9集团军在攻克库尔昌斯卡亚后正沿着库尔昌斯卡亚湾向捷姆留克实施进攻。到9月26日,第9集团军已完全占领了库班河下游和库尔昌斯卡亚湾间的广大地区,兵临捷姆留克城下。

苏联亚速海区舰队的装甲炮艇

  亚速海区舰队也派出了登陆兵在三个地点同时登陆:主要登陆兵在戈鲁比茨卡亚以东地域登陆,辅助登陆兵在柴基诺地域登陆,佯动登陆兵在柴基诺以东地域登陆。主要登陆兵的任务是突破敌人的防御和阻止其由捷姆留克向刻赤海峡撤退。辅助登陆兵负责摧破在佩列科普斯卡亚沙嘴上、捷姆留克港和捷姆留克市东郊的德军防御。9月25日,登陆兵开始陆续上岸。第9集团军于9月26日冲进了捷姆留克。在登陆兵的配合下,该集团军于次日解放了该市。

  塔曼半岛德军的处境越来越糟。北高加索方面军以强大的陆地、海上和空中突击继续驱赶着敌人,把他们挤向海边。但是,德军越退向刻赤海峡,战线也就越短,他们的抵抗也越激烈。德军企图竭尽一切力量阻滞苏军的进攻和保障其部队向克里木撤退。

苏军在库班山区战斗

  10月初,战斗在塔曼半岛展开了。第56集团军各兵团强渡旧库班河以后接连越过许多低洼地,于10月2日突破敌阿赫塔尼佐夫斯克咸沼和基齐尔塔什斯克咸沼之间的防御,进抵斯塔罗提塔罗夫斯卡亚村。德军在坦克、迫击炮和炮兵火力支援下疯狂进行反扑,妄图恢复态势。第56集团军各部击退德军的反冲击以后继续进攻,并占领了设防坚固的抵抗枢纽部斯塔罗提塔罗夫斯卡亚村。10月4日,他们突入上斯捷布利耶夫斯卡亚村,然后又折向北面,直插在塔曼半岛北岸同第9集团军作战的德军后方。德军塔曼集团遭此一击,实际上被劈成两半。德军仓皇放弃阿赫塔尼佐夫斯卡亚,退往库丘古雷。

  与此同时,第18集团军各兵团和海军登陆兵各部队继续对敌进行迅猛突击。10月3日,塔曼市和港口均获解放,此后,塔曼半岛整个西南部的德军也都被肃清。

  德军一面向海边退却,一面拼死与苏军争夺每个居民点和高地。10月8日,争夺最后几个支撑点——库丘古雷、方塔洛夫斯卡亚和加塔尔斯基的战斗尤为激烈,因为德军有抵抗能力的兵力全都集中在这几个地方。苏军部队机动神速把德军的兵力切割成两部分,并于10月8日日终前前出至德军翼侧和后方。德军慌忙向丘什卡沙滩地带退却。10月8日傍晚,第56集团军部队在30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转入坚决的进攻,至拂晓时即已突破掩护丘什卡沙滩接近地的最后一道防御地区,占领了伊里奇居民点,并进抵刻赤海峡沿岸一带。被挤到海边的德军全部就歼。由黑海舰队快艇运送到土兹拉沙洲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兵也肃清了该地的侵略者。

  北高加索方面军各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的舰艇、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经过连续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0月9日完全解放了塔曼半岛。经过30天的激烈战斗,苏军毙敌3.6万名、伤敌2.2万名,缴获坦克32辆、火炮337门、迫击炮229门、重型火箭炮540门、机车83台、车厢2073节、仓库184座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至此,高加索会战胜利结束,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广阔地区,完全从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了。

  苏军在新罗西斯克—塔曼进攻战役中,阵亡失踪14564人,负伤50946人,合计65510人;损失11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240架作战飞机。

  苏军在北高加索进攻的9个多月中,向前推进了800多公里,解放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毙伤敌27.5万余名,俘敌6000余名,击毁敌人坦克890辆,飞机2000余架,火炮2127门,迫击炮1394门,机枪500挺,汽车7000余辆;黑海舰队的航空兵和舰艇击沉敌人各种舰艇(船只)600余艘。苏军缴获敌人坦克458辆,火炮1392门,迫击炮1533门,步枪和冲锋枪35414枝,汽车1.5万余辆,大量机车和车厢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对德国来说,德军在德军在北高加索的失败,彻底粉碎了希特勒统帅部入侵高加索和进犯中近东国家的冒险计划。

  对苏联来说,苏军赢得高加索会战的胜利,不仅为苏联保卫了高加索的土地及其丰富的经济资源,而且也保卫了与近东国家的联系——经由里海、伊朗到波斯湾,与苏联盟国间联系的重要交通线。高加索会战的胜利,也对土耳其的统治集团的立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迫使其放弃了向苏联进犯的计划。高加索会战的胜利,同样也更加提高和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威望。

  联共(布)和苏联政府对保卫高加索德苏联军人的战功给予了高度评价。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4年5月1日命令,颁发了“保卫高加索”奖章,约有60万人被授予这种奖章。许多部队和兵团获得“阿纳帕”、“库班”、“新罗西斯克”、“塔曼”、“捷姆留克”荣誉称号。为了表彰新罗西斯克市对祖国的卓越功勋,全市劳动者和苏联军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表现的集体英雄主义、英勇顽强精神,以及为了纪念在北高加索击溃法西斯军队30周年,新罗西斯克市于1973年5月被授予“英雄城市”的荣誉称号。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格列奇科:《高加索会战》

  2、【苏】帕罗季金、索洛维约夫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6、7卷

  3、【苏】普拉托诺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史概要》下册

  4、格列奇科等主编:《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6卷

  5、【美】戴维·格兰茨:《巨人的碰撞》(修订版)

二战史|苏联是当之无愧的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九)——鏖兵大油田(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