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L:走过2022,数字藏品2023的发展展望

2021年下半年登场的数字藏品就像一场灿烂的烟花秀,起势迅猛而热烈,艺术圈、文博界、美术家、插画师、CG人,纷纷跑步进场,惟恐错失了世纪机遇,到了一年后的此时此刻,满眼望去,是深夜散场后泡在冷雨中的一地纸屑和人群散去后的孤寂冷清,偶尔还传来几处喧哗,但再也激不起快步离场的人们多看一眼的兴趣。
从2021年3月佳士得拍卖行将一幅数字艺术作品以7000万美元拍卖成交开始,NFT进入了渴望新故事的中国科技文化圈的视野,一夜之间,NFT传遍大江南北。
作为一种并不十分复杂的技术,NFT一定可以在中国做点什么。通过对海外NFT平台opensea\rarible\SuperRare等的快速复制,本土制造的NFT平台开始进入市场。

和海外一样,图片、画作等是最早进入市场的NFT产品,后来是更炫酷、更精细的3D建模美术作品。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数字艺术市场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来源-博物馆、文化馆等国有文化机构,它们是众多艺术形象、收藏级图片的供应商,与它们的合作,减轻了新技术首次应用产生的惶恐担心,让数字藏品平台一路狂飚。
数藏的合规化发展
国家明文禁止中国企业和公民涉足数字货币领域,数字藏品需要与国外公链划清界限,从而意外地推动了我国联盟链技术的繁荣,经过数字藏品市场的普及,中国已经有千万级的联盟链用户。这个意外成果将在未来国内联盟链与国外公链的竞争中打下关键基础。#数字藏品#
联盟链技术的可管可控,加上数字藏品销售客观上确实有利于传播推广传统文化,也让央视、新华社等国有文化企业放心加入到数字藏品的市场中来,进一步坚定了行业的信心。
数字藏品行业潮起潮落,和海外的数字货币、NFT市场起伏节奏几乎一致,说明数字藏品的参与人群与行为方式与国外公链的参与人群及行为方式高度雷同,他们有很大概率是同一群人。
正因为他们有可能是同一群人,因此要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需要按照公链和数字代币运行的逻辑,满足他们的需求,核心是资产增值。一旦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市场就会反噬所有人,这也是当下数字藏品市场的困局所在。
在合规性的道路上,数字藏品行业孜孜追求,除了上面提到的联盟链,有关ICP、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拍卖等各项资质都尽可能申请齐全,在版权登记、版权保护上也力求规范。在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上,从避开NFT的token之痛,到NFR的rights之争,最后落到数字藏品的收藏之实,有关NFT的争议算是近乎平息了。但关于数字藏品的数字化权利是否有真价值,仍然面临诸多质疑。为了应对这种质疑,数字藏品往往整合实物或实体权益,成为虚实结合的综合性商品,或者重点发挥在市场营销宣传上的作用。

数藏的未来方向
如果“脱虚向实”,只是在虚的基础上添充内容,名曰赋能,实则是掩盖或替代虚的问题,对何者为虚并没有想明白,如何做实也就不太可能真做到。即便有这些脱虚向实的努力,数字藏品的真实价值,对大众生活,对企业、对社会的意义何在,仍然值得怀疑。
事实上,正像《经济学人》杂志所说,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作为一种技术,区块链是记载和转让经济权利的最好工具,数字藏品行业同样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只是因为应用领域受限,应用方式走偏,陷入了死胡同。
数字藏品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数字资产市场启蒙上是有贡献的,但需要纠正现有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真正回到促进生产创造和消费繁荣上来。
数字版权是区块链技术真实赋能实体产业的最优模式。
为什么是数字版权?
数字版权延续了版权运营的核心逻辑,主要针对两种版权权利展开,一种是版权授权、另一种是版权产品,前者是权利,后者是商品/服务。无论哪一种,包括它们的组合形式,都可以使用区块链进行标记和进行转让。这就意味着,所有的版权运营都可以基于数字版权方式进行,不论是商家获取授权还是用户购买商品。
版权授权及版权产品生产消费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范,具有清晰明确的法律合规性来源,加上联盟链可管可控技术的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数字版权完全合乎法律规定。
数字版权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手段,能够实现版权的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定制,为版权价值的充分开发打开了空间。例如,版权被授权方可以在线定制自己需要的授权内容,实现版权授权的自动成交,大幅降低授权成本。
与传统的版权商品相比,数字版权商品通过线上购买和使用,便利了购买和使用体验,同时数字版权商品可以方便地进行收藏和转卖,这是传统版权商品不具备的功能,对买家来说所得更多。

数字版权商品的价值
传统版权商品销售需要借助于中间商(渠道和平台)完成,中间商会留下收入的大头,数字版权商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不需要经过中间商,对那些能够直接触达最终用户,拥有大量粉丝的版权商户来说,数字版权商品销售要比通过中间商销售挣得多得多。
由于传统版权商品是通过中间商完成销售,因此用户也沉淀在中间商手中,传统版权商品的销售只会不断推高中间商的流量和入口价值,对版权商家越发不利。而数字版权商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版权商家可以不断积累和直接运营自己的私域流量,降低对中间商的依赖。
由于能够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版权商家有了销售上更灵活的策略,可以通过众筹、预售等方式提前测试市场反应,回笼货款,也可以通过打折、抽奖、盲盒等方式刺激用户购买。
在营销宣传上,由于数字版权商品具有转卖甚至保值增值功能,客户乐于获取和传播版权方的营销信息获得数字版权商品,版权商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通过空投、赠送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传播,扩大版权的影响力。
展望2023,数字藏品的发展趋势如何?
在尝鲜期之后,数字藏品也将迎来沉稳发展期,预估2023数字藏品发展趋势将为:IP是重点,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将更细分,更聚焦。
2023 IP类的数字藏品将是重要发展方向。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IP类的数字藏品一直都被市场青睐,无论是品牌自有的IP还是购买知名度较广的数字藏品进行二创,亦或是合作经典IP共同推出纪念款数字藏品,都颇受消费者喜爱。
如光学链与SWING XX LIFE艺术工作室联合打造的IP虚拟形象数字藏品《火焱》,作为进入元宇宙的“入场券”,火焱拥有百余款不同版本且有独一编号的典藏数字藏品,每一款都代表一个元宇宙的个性标识。

数字藏品和IP之间是双向赋能的,一个知名的IP能够为数字藏品吸引更多潜在的消费者,推动数字藏品出圈。同时,数字藏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稀有性和不可分割性,使得IP相关数字藏品的价值有更高的溢价空间。
品牌方若自有IP,通过数字藏品开展的营销会有更广的运作空间和竞争力。若无自有IP,也可以和一些好的IP联名,跨界合作,运用新的技术赋予IP新生活力。
数字藏品+IP大有可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数字藏品创新了IP授权模式
提高了IP的流通效率
由区块链技术的可验证可溯源的特性加之数字藏品的唯一性带来的IP授权模式,不仅会提高IP的流通性和合作的效率,也在改变着IP本身的创作和衍生方式。
按照传统IP授权模式来看,假如品牌主想在营销推广中用到某位知名艺人的肖像,首先需要联系艺人的经济公司,经过复杂的谈判,签下一系列严苛的条件,并保证授权期内不得做出任何有损艺人形象的行为,才有希望拿到授权。
但如果用数字藏品IP授权模式则简单得多,只需在市场上购买到带有版权的艺人肖像的数字藏品,就可以自主进行改编、创作和衍生开发。

在Web3.0时代,这可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IP授权和创作模式。
2、IP将通过数字藏品捕获新价值
近年来,国内IP产业迅速爆发,IP产业的赛道也变得越来越拥挤。许多IP不断在形象授权、跨界联合、多媒体营销等之间切进切出,努力试图寻找IP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新方式和新模式。
在此前提下,数字藏品市场或将成为IP创新增长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以往,文娱类IP要想实现商业变现,往往最常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推出相关的动画影视,或者是授权生产手办、玩偶、衍生品及周边等实体收藏品,但投入的成本高,收益周期也比较长。
而数字藏品有望帮助IP通过区块链技术焕发新生活力,以虚带实,虚实结合,让IP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示在消费者眼前。
对于品牌方来说,在数字藏品营销中,成熟的IP能为品牌数字藏品带来赋能提升作用。对于IP方来说,数字收藏品的投入成本要比实体IP收藏品更低,IP方不仅能获得发售数字藏品的收益,还能在后续转售中收取版权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当数字藏品营销进入常态,数字藏品的应用也会更细分,更聚焦。
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很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游戏资产、虚拟身份认证、活动门票、入场券、音乐、影像等。
在每个细分的应用场景中,数字藏品的玩法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如在音乐领域,早在2021年国内就已经有知名音乐家用其未发表过的Demo制作成数字藏品限量发售,购买了该藏品的用户不仅能获取珍贵的音源,还能再后续获得更多不同的权益赋能。

相比其他以技术算法驱动的数字营销,数字藏品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长期的趣味性和社交性,为私域运营提供了新载体。品牌可以把产品做成一个“数字藏品”,通过“实物商品+数字藏品”联动进行品牌营销,打造营销增长的突破点。
也可以采用“实体产品+限量赠送”的形式,数字藏品通常不能单独购买,而是随用户购买指定的实体商品送出,订单达到固定金额才有机会进行抽取或直接获赠数字藏品,部分还遵循订单金额越高,获赠藏品越多的规则,这种模式打通了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的边界。数字藏品既可以作为奖品激励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又可以嫁接社交裂变玩法,推动更多用户参与热情。
数字藏品成为企业与用户构建强关系的纽带,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数字藏品不仅可以分享、收藏,还能享受到品牌源源不断的权益;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发行数字藏品,提高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用户带动同圈层的人获悉品牌。
“数字藏品+实物商品+品牌IP ”的模式,将品牌IP、数字藏品的媒介优势转化为实物商品的卖点。
“数字藏品”+品牌私域
2022年江小白的数字藏品活动上线,打造了“蓝彪彪”和“红蹦蹦”两款虚拟形象,购买数字藏品分别附赠40度和52度的两款特别版白酒,每款限量1000份共2000份,开卖仅三分钟就宣布售罄。
江小白在这场数字藏品营销活动中销售转化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日常的10%,单日销售额超日常16倍,支付用户数也保障超日常3倍,当日访客量超出日常3倍。消费者在购买数字藏品获赠实体商品时,能够有效提高消费体验感和满足感,江小白成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除了满足购买环节的及时获得感,数字藏品的现实融合还可以渗透到售后体验环节。有的品牌赋予了数字藏品更多的实际权益,把数字藏品设计成品牌的“积分系统”,提升用户活跃度,在私域流量池里通过权益、徽章、通行证、礼盒等方式深度锁定用户,推动品牌和消费者的互动,链接更多元的消费场景。
数字藏品除了可以作为品牌形象的传播媒介,为品牌注入“潮酷”“科技”“趣味”“年轻化”等元素,正好切中Z世代以“圈层文化”为核心链接的社交模式,满足他们通过消费来彰显个性、打造外在人设的诉求。企业通过制造热门话题,激活数字藏品的社交属性,构建私域社区,从精神、体验层面更深层次地传递品牌价值。
当下的数字藏品越来越像是一种“标配”,就好像企业现在一定要有公众号、抖音号一样。数字藏品作为虚拟和现实的桥梁,赋予实体产品数字化生命形态和福利性附属权益,有效延长了品牌产品的生命长度和价值维度,一经发行就永远存在于数字世界,不会随着活动落幕或品牌式微而消逝。
从长远来看,数字藏品不仅是连接年轻用户的新抓手,也是品牌营销的新工具,新玩法激活老用户,以数字藏品为媒介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建立私域流量池,让私域圈层运营更有发挥空间。
此外,品牌通过向用户发放数字藏品,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为每个用户“创造”稀缺和专属的内容,让用户和品牌建立起更久的连接,并深度参与到品牌运营中。对于品牌而言,数字藏品本身是IP的强化剂,品牌和NFT结合,可以向粉丝发行周边产品,使数字藏品成为用户展示自我的道具与社交货币。
目前,数字藏品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数字藏品对实体企业的赋能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价值更多体现在发挥资产确权、内容IP运营、品牌营销、获客引流、元宇宙社交等方面。

回顾2022,从数字藏品的应用分类来看,头像等数字藏品占据相对领先的优势,而虚拟身份和社群经济的创新将成为数字藏品新的热门方向。
数字藏品应用市场更细分对品牌主来说也大有益处,可以帮助品牌主更好地准备营销材料和制定营销方案,从而为提高销售额打下坚实的基础。品牌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结合数字藏品的优势大放异彩。
大浪淘沙始见金,2023将是数字藏品朝着更合规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行业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品牌主入局数字藏品的负担,期望品牌主能找准方向,全力出击,赢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