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考纲分析 副省级申论的复习难点与重点

上次在 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考纲分析 考试大纲调整后副省级和地市级会有什么改变 一文中,我提出如果细分出了行政执法类侧重基层执法的话,那么副省级和地市级就有可能提升难度。
那么如果提升难度的话,同学们复习要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呢?特别是备考过程中要从战略上解决什么关键问题呢?
今天我来说说这个问题。本文所涉及真题深度讲解参见 国考公务员申论课程及冲刺划重点 一次购买永久更新 包括冲刺内容。
本文重点
副省级核心难点在于要求你能够全面把握资料,综合分析材料
所谓的「全面综合」,往小里说,你要能够把资料中的不同内容予以准确理解,精准归纳
所谓的「全面综合」,往大里说,则涉及到写作题的谋篇布局
根据考纲,副省级明确要求
要求你能够全面把握资料,综合分析材料

注意,考纲原文是这么说的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所谓的「全面综合」,
往小里说,你要能够把某篇资料中的不同内容予以准确理解,精准归纳
「归纳」则是很多同学答题技术的短板,甚至很多同学完全不知道「归纳」与「概括」的区别。
「概括」是抓住重点信息,而「归纳」则是对「概括」后的重点信息予以分门别类,进一步细分。
就像狮子老虎豹子和猫,可以「概括」为猫科动物,进一步地,可以按照体型大小不同,「归纳」为大型猫科动物和小型猫科动物。
「归纳」与「概括」完全不同。
在考试中,出题人会要求你把资料中的要点准确地「概括」并「归纳」出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题。
比如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 语句解释题+对策题 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并做好工作
(三)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两个问题。(20分)
1.谈谈什么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2.假如你是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的工作人员,请根据讨论内容,按照“将冷的工作做热”的工作思路,起草该处下一步的工作要点。
要求:(1)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条理清晰;(2)工作要点包括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措施;(3)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就是典型。题目中的两道小题,冷热的内涵即有区别,又有联系,也需要你准确「概括」并「归纳」。
简单地说,你既要概括冷热的内涵,又要区别|归纳两道小题中不同的冷热内涵,这样才能做对题。
这就是为什么出题人只设置了资料3一篇资料,因为这样就导致题虽然是两道,资料却混在一起。具体讲解见课程。
这意味着出题人要求,你能够精准地利用部分资料作答对应的问题,特别是精准地归纳出资料中哪些内容对应第一题的「冷热」,哪些内容对应第二题的「冷热」。
这是考点,这是难点。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去解释内涵,去提出对策。
特别是,把「将冷的工作做热」是打通了两道题,把两道不同的题内在联系打通,这里你看懂了么?
另外,这道题也体现了「多角度地思考」,即通过不同人的对话表述要点,这一点你注意到了么?
在我的批改班,大量的同学把两道题写混了,比如把「作用」写成了「发挥作用」,虽然就差两个字,但作答就谬以千里了。
很多同学这些关键细节不注意,觉得某个词我也写了,怎么就不对呢?现在我相信你能理解了。
所谓的「全面」,往大里说,则涉及到写作题的谋篇布局
比如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 写作题 改革成功要靠理想指引理性决策务实肯干
(五)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就是典型。
这种要求你根据两个的限定条件去写作的题,就是出题人要求你从一套题的高度全面地理解问题,打通资料1和资料2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符合出题人要求的申论文章。
那么这两句话什么关系?逻辑如何打通?如何作答申论双重限定写作题
我可以负责地跟你讲,出题人根本就不在意你背模版或者范文,大篇幅的资料就把你绕进去了,你要么读不完,要么读不懂。
就你那点小伎俩,在出题人看来连笑话都算不上。
另外,我提醒你,这道写作题已经是近10年最简单的写作题了。
结合批改班同学的问题,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补上归纳的短板,要能够区分不同问题对应的资料。
特别是,写作题要打通多篇阅读材料的内在线索,实现资料内容的全面准确理解。
你不能在这个高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以实现突破。
明天我再具体结合考纲说说,地市级申论的复习难点与重点。
柳夫子讲道理,申论难点我帮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