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不成功的人才选拨方式
武状元真的很能打吗?考上武状元之后,又能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首先这个武状元不可能像你想象中的那样,在擂台上十分能打,因为武状元考试根本不考这个。武状元考试考的是骑射、步射、开弓、舞刀,考的是单人项目,不是双人狙击。射箭射的好,能开硬弓,能抱大石头,不代表你能打。清代一共举行了109次武举会试,考出来的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还有9600名武进士和大概十万上下的武举人。武举考试其实也挺难的。康熙13年的武举考试标准是骑射在35步之外纵马三次,及格的标准是射九箭得中三箭,步射要离80步,射九箭中两箭才算及格。开弓至少要开80斤的硬弓,连开三次。舞刀也是耍80斤的大刀,叫做闯刀过顶前后舞花。提大石,至少是200斤的大石提到胸腹之间,再将石头左右翻转一次。在这个考试过程中,只要有一项不及格,就不允许参加以后的考试了,马上淘汰。遗憾的是这种考试,考试难度是有了,但是这个难度他没有价值,他没有办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单人演练选拔出来的武状元,就不是格斗人才和护卫人才。武举考试虽然也有笔试,但这个笔试是差不多能默写出100字就可以了。这样考试考出来的人,既不是技术人才,也不是军事指挥人才。其实大清官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康熙时代,这些武状元、榜眼、探花,考出来有一半送去军营去当军官,剩下的一半儿就留在宫中和老侍卫学习格斗。学好了也就是当个侍卫。雍正一朝武举出身的武官只占20%,也就是说朝廷心知肚明,让这些武状元去带兵,也不靠谱。1878年,两江总督沈葆桢给朝廷上书说,这武举考试没用,就把它废了吧。结果被朝廷驳回。1895年,翰林院秦绶章也给朝廷上书说,咱们不废这个武举,哪怕改一改考试内容也行,咱们就考一考这个枪炮,考一考火器。结果又被兵部驳回。清廷正式废除武举考试,是在八国联军之后的事了。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联名给朝廷上书,就抨击这个武举考试没有用。慈禧就以光绪的名义下旨说,皆与兵事无涉。朝廷终于承认了考试考的这些东西,和带兵打仗不挨边,武举考试终于被废除了。 引用来源:许若青、林友标《清代武举述略》 王志明《清代职官人事研究》 王鸿鹏《中国历代武状元》 高时良等《洋务运动时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