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还是要学习,后天也一样
到深夜,还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忍着强光的不适,被热醒,再试图入睡时,却十分困难。 我不禁回想起我经年的延宕。有人说,我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细细想来,其本质还是我没有任何动力去过所谓的生活,我好像是逼不得已被迫为之。如果条件允许,我肯定会像小唐所说的那样,有钱以后,躺一躺。具体要躺多久,我也不知道。 有时候没动力到,饭也不想吃,地也不想拖,衣服也不想洗。那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饥饿,或许我真的懒得吃饭。 我好像一直很懒,一直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我把这些现状归结为贫穷、家庭不幸和个人性格中的悲观。 贫穷让我有很多欲望无法满足,久而久之,什么都缺的现实造成了我什么都难以得到难以满足的心理,继而发展为个人无能为力对客观现实无法撼动的悲观和无奈心理。 家庭不幸和某些社会氛围比如紧张的教育氛围,盛行的拜金主义,高度内卷的同龄人、社会都让我的精神持续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以及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各种观念的冲突、精神的霸凌都让我不堪重负。 个人性格中的悲观由先天和后天共同影响而成。面对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逃避。一碰就碎,不够坚毅乐观。即便打起精神,也总是干劲不足,有明显的气短。 贫穷是对天才的磨练。可我不是天才。 当我所追求的事物,理想的大学、和谐的家庭、友善的朋友、纯洁的爱情……一一破碎时,我仅剩的那点可怜的品质,还会不时遭受外界的迎头一击。 上了重点大学,发现“理想的曙光”不过如此。没能得到努力过后应有的高质教育。 向往爱情,却被三年的欺骗和半年光景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尽力了,却失败了。 一如既往破碎的家庭。父亲角色在生命中的缺失。性格暴躁二十年来依旧以刻毒言语相击的母亲。需要被照顾和赡养的爷爷奶奶。 以及四处透着冰冷和功利的社会。 我似乎已无安身之所。我似乎已被悲伤的锁链栓牢,对美好已不抱憧憬。 生活压垮了我。 悲伤打败了我。 我的痛苦深入骨髓,无法抹去。 我依旧在挣扎,不得不挣扎。 我不愿再次来到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