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主义的起源】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的兴起

2023-02-18 00:17 作者:喜欢没事读点书  | 我要投稿
一、城市成长的自发性
  •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城市是在集市贸易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的成长具有自发性。

  • 城市在兴起之初,究竟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

  • 这些城市在集市贸易发展并使它们得以复兴以前,它们至多只能算是政治中心或宗教中心,而谈不上是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

  •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城市,只有在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之后,在集市所在地形成了新的城市,或者在旧城市复兴之后,才成为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

  • 这就涉及作为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的城市的建立者究竟是什么人的问题。

  • 在集市贸易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外出做生意的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职业商人,是城市中最初的居民。城市是由他们建立的。

  • 正因为这些城市的建立者是商人,所以它一开始就具有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的特点,以后,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的作用就日益显著。

    二、西欧的中世纪城市:制度分化的产物

  • 城市出现的意义

  • 第一,从政治意义上说,城市的出现和居民在城市中的聚集意味着西欧封建社会中一种体制外异己力量的产生。他们要求自由、自治、自主。城市反对世俗和宗教的封建主的斗争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封建主利用城市,同时又限制城市的继续发展,以防止城市越来越不听命于自己。第二阶段是:城市的力量逐渐壮大,进而同乡村平起平坐,封建主对于城市已经无可奈何,从而城乡对立的状态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第三阶段是:城市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相形之下,封建主的力量渐渐变弱,于是城市开始摆脱封建主的统治而成为不再听命于封建主的政治实体,城市作为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的权力中心而向封建主挑战,甚至城市进而控制乡村,成为乡村的支配者。

  • 第二,从社会意义上说,正如前面已经强调的,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使封建社会中的社会流动加快了,使得在集市贸易中已开始的对封建等级制和身份制的冲击加大了。等级与身份的隔阂已经不同于在庄园内的情况,已不像在庄园内那样严格了,彼此在城市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往增加而开始对话,各自承认对方的交易者地位;大家都为城市的安全、稳定着想,从而进一步冲淡了原来的等级界限与身份特征。

  • 第三,从经济意义上说,新建的城市和复兴后的旧城市都是当时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只不过因城市规模大小和商业繁荣程度不同。与城市经济活动有关的一系列新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陆续出现了。例如行会制度、外国商馆制度、城市食物分配制度、合伙制度等,都是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城市的成长而出现的。这些新的制度的出现,无疑是对原来的集市贸易上已经形成的集市平等原则的充实与发展。

  • 此外还应当指出,在西欧封建社会初期,只有教会人士才是有知识的人。城市的出现使得世俗的知识分子出现了。从其职业上的需要和问题出发,开始(在例如解剖学、透视学、机械学等方面)积累用工具加过工的丰富知识,这种知识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来源。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商业气氛在打破教会对知识的垄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城市兴起以后,个人财产关系成为工商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人与人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新的经济联系,这些都需要有法律来加以确认与规范。——罗马法的复兴

    三、商业意识和宗教观念的调和

  •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长期内逐渐显现出来的。集市贸易中平等原则被承认,是人们观念变化的开始。

  • 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居民从事商业活动以及与商业活动有关的人数越来越多,商业意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被城市居民所接受,这样,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商业意识和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便会尖锐起来,而最终形成二者调和的趋势。

  • 第一,对财富的看法。按照当时流行的基督教教义,一个把身心都奉献给上帝的人要安于贫困,不可因追求财富而把自己陷入贪婪欺骗的境地;如果拥有较多财富的话,那也应当在生前或死后把财富用于接济穷人或捐给寺院。

  • 第二,对商业的看法。当时流行的教会观点,商业必然包含着欺诈,意味着道德上的堕落。

  • 第三,对消费的看法。那个时候流行苦行生活。一个极端是通过苦行而步入天国,另一个极端是生活奢侈而堕入地狱,这两个极端都需要避免。


【资本主义的起源】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的兴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