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奇诺之旅——旅行于各种奇妙之国的单元剧,献给青春中渴望认识世界的你

2020-05-14 05:30 作者:倘若灵魂拍手作歌  | 我要投稿

  这是一部讲述在一个国家只“停留三天”的旅行者奇诺和她的摩托车艾鲁梅斯,穿行于风格迥异的各种“国家”的旅程的单元剧作品。

  《奇诺之旅》故事的主要内容大致是两类,其一是讲停留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故事,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另一类,以所遇到的“人”为主,探讨“人性”,讲述旅行路途之中的事,这一类相对少一些。不过,在观看这部作品之前,我们最好要能接受,奇诺的摩托车会说话这一设定......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时雨泽惠一并没有以表达自己观点为主,更多的是通过介绍不同的特异化的“国家”,设置供读者思考讨论的“议题”,故事短小,却值得思考,读起来会有种寓言故事的感觉。在这里,作者把各式各样的“国家”、观念和思想作为思考材料,呈现在我们面前,献给在青春中,渴望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是何模样的你

  《奇诺之旅》虽然是也算是娱乐性不足,相对冷门一些的番剧,但不乏优秀的读者进行科普和解读,比如贴吧、B站都有非常优秀的解读。所以在这一篇专栏里,将少谈科普,会多涉及一些个人看法。很抱歉地说,或许我也想充当一下03版动画第9集《书之国》中的“评论家”,即“自以为是地批评别人兴趣,向他人的兴趣泼洒冷水的亡灵”,“得意的给书作评,以此为乐”的人。

  本篇专栏的内容,我想主要分为两部分(包含剧透):

  第一部分是作品介绍、内容和主题、作品受众,以及提一点“存在主义”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存在的问题,小说及两版动画的比较,几个线索人物,最后是一些小细节部分

  下面,就让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或许对“摩托车”、“枪械”有些莫名执念的作者,在他笔下描绘的,关于“工作”、“人生”、“社会”的故事。

一、《奇诺之旅》的基本介绍

1.作品介绍以及作者

  从2000年07月10日轻小说《奇诺之旅 -the Beautiful World-》第1卷的发行,到2019年07月10日,第22卷小说发售,延续近20年仍未完结。2003年4月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动画(13集TV版+2部剧场版+1部OVA),2017年10月又推出了新版电视动画(12集)。

《奇诺之旅》初版部分封面

  从第一本轻小说出版到现在历经20年,22卷未完结,说明了《奇诺之旅》拥有较为可观数量的读者。在两版动画上,03版动画相对原作剧情略有些改动,添加了一点原创的内容。17版动画相对更贴近小说原作,可以说是相对面向原作读者们的一次动画化福利。(原小说作为短小的寓言式故事,两个版本的动画化都会有表达的效果的偏差,第二部分会有简单对比的内容)。

  原作小说在再版的时候更换的新封面,是不是更有意境了呢:

《奇诺之旅》新版部分封面

  原作小说作者:时雨泽惠一,据说爱好研究枪械,也有骑摩托车旅行的喜好(来自百度百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时雨泽惠一堪称后记狂魔,推出了形式、内容各种各样的后记,特殊格式、小说人物穿越、提及正文不存在的剧情、后记突然出现在小说中间,同时有两篇后记等、甚至在17版动画,第9集ED的后半部,竟然有一个“动画版后记之国”。

17版动画,第9集23分钟

2.聊聊内容以及主题

  “国家”

  如果说故事与故事的分界是“国家”(当然,也有数量比较少的以所遇到的“人”为主,写旅途中故事的章节)。

  那么最大的虚构是两个,一个是“国家”,这里的“国家”是故事的舞台,承载后续的设定,规模大多是像城邦似的一个城,也有更小的像一个村、一艘大船的规模(不过这也会让人产生,这样的国家真的能存在么的疑惑......)。另一个就是不同国家的特点,会在某一个方面特异化,特异化加以描述的方面各有不同,涉及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诸多层面(如果用学过的马原上的内容,大概是“上层建筑”吧)。

  “主题”

  《奇诺之旅》所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是小说第2卷后记里的说明(这是作者奇形怪状的后记中的一篇说明书形式的后记):“【功能·效果】 娱乐、插画鉴赏、消磨时间、纾解压力、思考训练......

  “翻转”

  总的来说,剧情翻转的情节也是时常有的......在剧情太顺利的时候考虑,哎,会是这样么?

  “作品名”

  不论是原作,还是衍生动画,作品的名字都是《奇诺之旅 -the Beautiful World-》,不过在中文版的标题中,我们常常省略掉后面的部分“the Beautiful World”的部分。我想,一方面确实故事的内容就是奇诺或者其他线索人物的旅程,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没充分体现出的理念。

  可以关联这一句话来考虑:“世界并不美丽,但也因此美丽”,这是03版动画第1集《了解人类痛苦之国》最开始的几行字。我们可能都会被这句话所打动,恩,好有哲理是不是?接着让我们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联系到生活,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世界充满着各种问题,但我们仍热爱这个世界(实际也是热爱生活的体现,与现实世界的困苦作斗争的想法,比起逃避或者死亡,更爱这个世界)。这里“因此”的“此”是“不美丽”,那么或许要考虑另一种理解:

  如果联系到动画和小说的内容,小说头一卷的第一个故事也是《了解人类痛苦之国》,在这里,能了解他人痛苦,却使得人类社会以及国家面临毁灭。同样,通过做手术,从而完美胜任讨厌枯燥的工作的《大人之国》也是存在问题的,人类的“不完美”,反而是必须的,可以让人想到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以完美的制度运行的“美丽新世界”,却反而是残酷与绝望之地。


3.作品的受众

  在青春的年纪里,或许有一段时间,我们会迫切的想了解世界,想像奇诺那样去旅行,想像丹特丽安那样遍览书籍......(出自《丹塔莉安的书架》,说句题外话:同样是单元剧,也是“某某之书”的形式,与必须接受奇诺的摩托车会说话一样,你也必须接受拿取书的方式......)。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奇诺之旅》中的话题,都是难解的,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思考的,唯一变化的是,我们的需求和是否继续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仍会关心社会、政治上的一些问题。有时候年轻人确实有充足的热情,大学期间,宿舍里不知道有过多少次辩论,即使熄了灯也还是争论到凌晨一两点,两方的同学也会抛出一个个需要查查百科的“理论”、“主义”或者是例子......。这个阶段,再看这部作品,虽然也会有一些新的体悟,但这时大概就不会满足于这种给出“议题”的形式,而是更想知道更专业一些的学者们的0理论以及分析预测。

  当然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要一头栽入现实的生计,丢掉这些虚无缥缈的热情。毕竟生活中有的是可以吐槽的不合理,还会再回来找这里各种把某方面特异化成“不合理”的“国家”么?


4.“存在主义”

  比起以爱情友情与正义羁绊等为主题的作品,如果你从03版开始看的话,在这部作品里,不知你是否会有种一切皆无意义的感觉?

  特别是在动画的第5集《铁轨上的三个男人》,给出了三个点:①三名铁路工人无休止地拆了又建一条不会使用的铁路(甚至让人怀疑这条铁路会是个圆环),工人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么?②奇诺讲的故事,《可以不用工作之国》中,每个人都在拼命重复计算机算过的工作,这是有意义的么?③三名铁路工人最后都问了奇诺“旅行者呀,你是要到哪里去呢”,奇诺的旅行是有意义的么?是有目的的么?

  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为了些什么而努力?在哲学上“存在主义”更关注解决人作为个体面对的问题。在“有神论存在主义”的祁克果看来,人生阶段是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美感”、“道德”、“宗教”。“美感”是为现在而活,凡是令人厌烦的,就认为是不好的;“道德”是做符合道德的抉择,但可能带来厌烦;而最终,唯一的救赎就是一头扎进“宗教”的信仰中。

  而当宗教信仰不再那么有力,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孤离感,对终将会死去的焦虑,对找寻不到人生意义的苦闷,无法消除,意义的问题就会再度沦陷。

  我们可以看到,在《奇诺之旅》中,也有多处提到奇诺为什么要旅行,第1卷的《在森林中》,艾鲁梅斯问过,奇诺说是“世界以及别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美”,“想要了解这些”,艾鲁梅斯追问,奇诺最后的回答“也许我是为了搞明白才继续旅行下去的”(动画12集的片头),11集的开头也是考虑“旅行的意义”“生存的意义”。

  如果让我们再看一下“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的萨特的观点,或许会有一点点相似之处:“人生来就注定要受自由之苦”,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存在先于本质”,人没有天生的本性,生命没有固有的意义,人必须创造自我,创造自己的意义。人可以决定自己成为哪种人。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二、《奇诺之旅》的基本介绍

  1.存在的问题

  大概对于一些喜欢的小说类型是“有比较严谨的推导构成剧情的科幻小说”的读者来说,这种特异化某个特点构成的国家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不可能有这样的国家”。(在弹幕里看到了两次评论“胡编乱造”的)

  讽刺性的内容会通过突出不合理之处,让人在对不合理的大笑中认识到事情的讽刺性。但在《奇诺之旅》的故事中,各种特异化的国家中,反而是正经地讲述一些残酷内容(如《和平之国》、《在云雾之中》、《积德之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感(《在云雾之中》的那个女孩太惨了又有些可恨唉唉唉)。

  有少数故事中的情节,有些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感觉大脑里突然出现“???”的情节:

  一是在《困扰之国》,虽然可以体现出奇诺乘坐“移动国”,是为了穿过拦路高价收费的“围墙国”,而似乎是为了回馈“移动国”的帮助,主动请求去射击。但由于两个国家都是有错的,或许是因为我太天真了,但在感情上,我还是更愿意看到奇诺中立。

  另一个是在《船之国》,西兹让蒂回去时,蒂的这一刀子,捅得我措手不及(还好我点了暂停,不然西兹就死了,什么?西兹没死,太好了太好啦)。不过随着下面的解释,以及后面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还是圆满了一些。


  2.小说及两版动画的比较

  03版动画相对原作剧情略有些改动,添加了一部分原创的内容。17版动画相对更贴近小说原作吧,但在表达风格和部分内容上也有被批评。

  对于两版相同故事的对比,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做过详细的比较了。我只说说在差异上留给我比较深的印象的是,03版中有一些只有文字镜头的加入,也有一些貌似意识流的分镜,使得动画的意境有了些深邃难懂的感觉(或者说是不明觉厉?)。


  在03版中,对一些故事的改编比较大,或许是为了让故事更加丰满。比如第1集《了解人类痛苦之国》,并没有男人爱好音乐,女人爱好花卉这个桥段(小说中没有这一点,而且更没有说奇诺后面路过女人家)。第9集《书之国》虽然原小说也有,但动画的内容基本相当于原创了,使得整集都笼罩在“不明觉厉”的神秘氛围下。剧场版一《活着的目标》,对于上一代奇诺的母亲被杀的事件,03版动画选择了回避,大概制作人员考虑,如果不回避,一方面可能把上一代奇诺这个“停留三天”,而且能说出“看到鸟儿翱翔而想要去旅行”的神秘而又浪漫的旅行者的形象破坏,另一方面对于奇诺母亲疯掉,小奇诺杀死她,也可能有些争议的情节。但这种回避方式,也会产生奇诺后续的旅程仍是为了寻找奇诺的家乡的错觉。而实际上,在奇诺认为自己是奇诺的时候,这一个目的应该就已经结束了。

这一段原小说的内容是:

「现在……是我……我才是奇诺……」 

卡滋卡滋的声音停止了。 

「我怎能……再次……被杀……」 

 砰!

  3.几个线索人物

  第一线索人物:奇诺

  态度:大部分是中立和不干预,首要确保自身能继续旅行,有时也会伸出援手。旅行的目的(猜想):在自由中找寻世界和自我(像鸟儿飞翔一样,为选择而选择,为行动而行动。“存在主义”?);延续原本奇诺的旅行,并从中追寻意义;在旅行中发现美好的事情。

 

  第二线索人物:西兹

  态度:好像更积极一些,会尝试对路过的国家提供援助,虽然大多是会失败(比如动画的《船之国》和《电波之国》)。旅行的目的:找寻可以定居的地方


  第三线索人物:师父

  态度:做好职责之内的工作,更为洒脱不羁,受人喜爱又受人怨恨。

 

  第四线索人物:芙特,在动画的《在云雾中》出场。


  4.其他的一些细节

  奇诺的名字:奇诺的名字,到现在为止貌似官方没有解释,有人根据花的样子和音节数进行了推断,不过好像都没能够确证。还有一点,03和17版貌似都不是一种花(5瓣、6瓣),咱也不知道是都是随意的,还是说有哪一个是对的。


  前田爱与悠木碧:03版动画奇诺的配音是前田爱,而03版动画最后一集《温柔之国》中,旅店家的小女孩樱的配音是悠木碧(本名八武崎碧)。在17版动画中,悠木碧担任了奇诺的配音。


奇诺之旅——旅行于各种奇妙之国的单元剧,献给青春中渴望认识世界的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