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甜美的邓丽君唱起摇滚,这画风也太帅气了!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作者:周雨思

提起邓丽君,大家是什么印象?
温柔端庄的甜歌天后?时尚洋气的流行“教母”?

四十多年前,邓丽君用甜美清丽的嗓音为被压抑许久的内地华语乐坛带来久违的甘甜。
没错,她流传下来的作品,大多是像《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等这样婉转悠扬的甜歌;再加上娃娃脸,大眼睛的古典少女长相,所以在很多人心中,邓丽君是位唱着甜言蜜语,端庄优雅的东方女神。

这自然是属于邓丽君的一个切面。可如果大家对她的认知仅停留于此,那可就太片面了。
邓丽君的个性绝不限于端庄甜美。两年前有一个视频非常火,是邓丽君早年间演出时的一些片段剪辑。舞台上的她,幽默俏皮地跟听众互动;忘词之后机智找补;换掉歌词搞笑自黑…一系列的行为,都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一个俏皮可爱,古灵精怪的邓丽君。

我们总是太擅长以片面的认知、简单的概括为过去的人贴上一成不变的标签,并一厢情愿地将其推到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位置,却忽略了他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姿态和真实的生命瞬间。而往往是这些鲜活的瞬间,让他们的人生中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邓丽君一生中所涉及到的音乐,其实并非只停留在华语甜歌,而是非常包容、多元的。
甚至,她是中国第一代摇滚音乐的启蒙者。
“甜歌”之外的邓丽君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邓丽君的形象,大概是这样的☟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有时候她也会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是的,抛开那些大家都熟悉的歌曲,邓丽君还做过非常多元的探索与尝试。在那个中国内地流行乐刚刚艰难起步的阶段,邓丽君就翻唱了大量经典的欧美音乐,展现了她很先锋很摇滚的一面。

比如她曾经翻唱过Joan Jett的《I Love Rock 'N Roll》。感受一下头顶爆炸头,身穿皮衣皮裤的邓丽君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再比如,她还翻唱过一首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摇滚曲目《 It's So Easy》,如果你点开听,会发现音乐非常熟悉。2006年,这首曲子被王心凌翻唱为《微笑彩虹》,并成为了爆红偶像剧《微笑pasta》的主题曲,也成为了很多90后的深刻记忆。
但邓丽君翻唱的这首歌显然另有一番风味,这与她平时的抒情曲风大相径庭,可我们依然能从她浑厚的中音、平稳的气息中感受到强大的唱功。听这样的邓丽君,比起之前每次都感叹她音色的甜润和空灵,更让人赞叹她的前卫与全能。

当然,如果这样还不过瘾,那么再来看一下“唱跳”选手邓丽君的表现。
在翻唱Connie Francis的六十年代金曲《Stupid Cupid》时,她对这首布鲁斯风格的作品进行了改编,加入了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Disco元素,时髦又新鲜。而一头大波浪,穿着短裤的邓丽君在舞台上边唱边跳,放在今天,依然是顶级的舞台表现力。

其实最经典也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模仿迈克杰克逊。她曾在一场演唱会中唱起了迈克杰克逊的经典代表作《Beat It》,踩着高跟鞋跳着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还是你印象中小家碧玉的邓丽君?

1985年,邓丽君在日本东京的一场名为「One & Only」的NHK演唱会,请来了日本当时的著名作曲人芳野藤丸来为整场演唱会重新编曲,芳野藤丸在编曲中加入了雷鬼、流行等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而邓丽君的百变造型中有一套粉色太空服搭配黑丝,再加上时髦的脏辫,非常符合八九十年代视觉系摇滚的审美标准。

所以,邓丽君所带来的音乐与风格影响,绝不仅限于那些大家熟知的温柔甜歌。她是华语乐坛最早与国际接轨的流行巨星,勇敢、开放、自由而又幽默、大方、充满亲和力。
她站在时代的前沿,像美丽的天使,又像人间的精灵。
邓丽君:中国摇滚引路人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的邓丽君能火遍亚洲,不管是俏皮又独立的新时代女性个性,还是包容开放的音乐品位,抑或是丰富多变的音乐曲风,都让她的名字冲破层层禁锢,占据了一代人的内心。
没错,那是一个在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还上不了台面的时代。邓丽君的音乐被当时的社会主流认定为“精神腐蚀剂”的典型代表,被称为“靡靡之音”。

但正是这些所谓的“靡靡之音”,打开了被压抑的内地年轻人感知音乐的大门,这些新鲜灵动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让人们看到了用音乐进行自我表达的无限可能。
也正是在这样的封禁与打压下,邓丽君与她的音乐蒙上了一层“叛逆”色彩,代表了人们心中对自由、对真实的自我的向往,而这正是摇滚乐同样想要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就像唐朝乐队的主唱丁武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
那时候我们周围很少能够听到邓丽君这样的音乐,她的温馨、她的唯美甚至还有的一点点叛逆,都是和当年主流音乐格格不入的,所以说,其实邓丽君很摇滚。
崔健也评价邓丽君的音乐为“自由创作的一种声音,一种非传统的自由的创造”。

所以,除了启蒙,这批摇滚歌手也在邓丽君身上找到了同路人的影子。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一众流行歌手纷纷模仿并视邓丽君为偶像,崔健、窦唯、唐朝乐队等第一代中国摇滚人,更是对邓丽君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九十年代的摇滚乐队,几乎没有人不会演奏她的作品。
当十几岁的臧天朔整天无所事事,游荡于社会和游戏厅时,偶然听到邓丽君的歌,猛然激发了他心底对音乐的热爱。于是1984年,他拉上一帮玩乐器的前卫青年,组建了自己的摇滚乐队。第二年,他的那首《朋友》火遍了大江南北。

丁武在刚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时,拿起吉他准备弹奏,脑海里浮现过的就是邓丽君歌曲的旋律。

多年之后,张楚、何勇上节目,提到当年的偶像,依然会毫不迟疑地说出邓丽君的名字。而腾格尔更是直言,她是那一代所有男性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这样的崇拜与向往,绝不仅仅是外表与个性上的喜欢。可以说,邓丽君对第一代中国摇滚歌手的影响,已经超越了音乐上的熏陶,更是一种精神与思想上的引领。
1995年,邓丽君因病去世,中国摇滚界一片哀恸。唐朝、黑豹、轮回、郑钧、臧天朔等一批歌手集结在一起,出了一张邓丽君作品翻唱专辑,叫做《告别的摇滚》。

一群糙汉用摇滚嗓唱出那柔情的歌曲,至今,我们依然能从这张专辑中听出他们深深的怀恋与不舍。如今,邓丽君时代与摇滚时代都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只能从那些历史留下的音乐中去找寻那些动人的瞬间与真情。
本周更新的《华语音乐养成史:多维解析流行乐》课程中,我们继续对焦上世纪九十年代,崔健、窦唯等歌手掀起的这场摇滚风暴。他们是如何在邓丽君的影响下找到自己的风格并打造了一个属于摇滚的黄金时代的?为什么直到如今,“江湖”上依然流传着他们的传说?解锁课程,一起走进那个摇滚乐的传奇时代。
